研究羅馬藝術的起源,首先便須從羅馬的興起入手。羅馬藝術和它的許多文化創造一樣,都是羅馬國家和羅馬社會在長期發展中取得的成就,其中既有學習希臘、繼承希臘古典傳統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羅馬人民自己的創造,而這種創造在很大程度是與羅馬國家、社會的發展走著一條既與希臘相似又有相當差別的古典城邦的道路有關。實際上,羅馬藝術的特點和獨創性只能植根于羅馬國家和社會本身,所以,只有探究羅馬興起過程及其特點,才能進一步了解羅馬藝術的起源問題。
根據羅馬人的傳說和現代考古發掘獲得的資料表明,羅馬城邦是拉丁族軍事移民建立的一個據點。當時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拉丁族與其北面的伊達拉里亞人有頻繁的商業聯系,主要商路之一便是羅馬所在的臺伯河渡口連接南北之道,拉丁人為確保這個渡口及其通道的安全,遂于臺伯河畔的丘陵地帶筑村寨以守之,此即羅馬的起源。羅馬人曾用一個美麗的神話敘述這段史事,據說,拉丁某國公主西爾維亞被其篡位奪權的叔叔迫害,囚于孤塔之中,戰神馬爾斯卻垂戀于她,使她生子羅慕路斯及其弟勒摩斯,結果兩嬰兒也遭迫害而被棄于臺伯河上,他們漂到岸邊,一只母狼哺乳他倆長大,后來羅慕路斯報了仇,便在母狼棲身的臺伯河岸邊建自己的城市,它因而得名羅馬。
這里以羅慕路斯是戰神之子突出了羅馬建立的軍事性質,狼也是戰神役使的獸類,羅馬人借這個傳說把母狼當作羅馬城的恩主,敬奉有加,實際上也是一種對戰神和勇武精神的崇拜。羅慕路斯建城是在拉丁族定居意大利很久以后的事,它實際上發生于拉丁人的原始社會的最后階段——軍事民主制階段,當時尚無國家卻已有了稱為王的軍事領袖,羅慕路斯就是這樣的領袖之一。他帶到羅馬來的只是一批戰士,立寨后居民只有男丁而無婦女,于是又生出羅馬人搶劫鄰族薩賓婦女為妻的故事(而且是有計劃的集體搶劫),最后兩族聯盟,輪流做國王,羅馬才興旺發達起來。從軍事移民到兩族聯合,都說明羅馬的建立是有一定計劃和組織的,和一般氏族社會僅憑血緣關系不同,以后羅馬的氏族、家族紐帶仍是很牢固的,但這些紐帶卻服務于一個更大的、至高無上的紐帶,那就是羅馬這個城邦、這個國家的紐帶,羅馬的各氏族、家族首先得服從于羅慕路斯建立的這個更大更高的軍事組織,它就是日后的羅馬城邦和羅馬國家。
從考古材料看,羅馬城所在的山丘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初期都斷斷續續地有人居住,約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這里已建成一個村落,從其出土文物漸多帶有拉丁特色看,可知有一支拉丁人來此定居,這大概就是羅慕路斯傳說的歷史依據。但考古發掘也表明,拉丁人的村寨并非城市。200年后,當考古文物中已出現墻垣、溝渠、廣場、宮室等遺跡而表明羅馬已建城并建立國家之時,這時的羅馬卻帶有明顯的伊達拉里亞文化的特色,也就是說,是伊達拉里亞人來此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也和羅馬古代傳說提到羅慕路斯以后共有六代國王,其最后三代都屬伊達拉里亞氏系相符。這個變化對研究羅馬藝術起源卻有重大意義,它表明羅馬真正建立國家和發展文化的時候,伊達拉里亞的影響是占統治地位的。
伊達拉里亞不僅將它自己的文化影響于羅馬,而且在當時是起著把希臘文化傳于羅馬的異乎尋常的作用。原來在當時意大利土地上活躍著的兩個比較先進的文化,就是伊達拉里亞文化和希臘文化,伊達拉里亞人建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羅馬以北的中部意大利地區(今稱托斯卡納),希臘人的移民城市則散布于意大利南部利西西里島。伊達拉里亞人立國較早,海運、貿易皆稱發達,他們和希臘人建立的聯系要比中部意大利的其他民族如拉丁人、薩賓人、伏爾西人等和希臘的聯系密切得多,所以羅馬人最初接受的希臘文化,雖有直接來自南意的希臘移民城邦者,但得自伊達拉里亞的間接傳送者卻多得多,這與羅馬藝術發展的關系尤為重要。因為希臘藝術在當時(公元前6世紀至5世紀)是最為先進的,伊達拉里亞人不僅和南意的希臘移民城邦有聯系,且通過海運直接來往于希臘本土,從而可以得到最新的希臘藝術發展信息,加以他們仿效希臘不遺余力,所以客觀上成了把希臘藝術傳于羅馬的重要使者。因此羅馬藝術起步之際是有兩位老師:伊達拉里亞藝術和希臘藝術,后者作為良師意義尤為重大。
由上可見,羅馬立國的傳統就有崇尚武力、略輸文采的特點,日后的歷史也表明,他們在軍政方面很有經驗,也有很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可謂天下無敵,但他們在文藝方面卻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落后而先向別人學習,成為泱泱大國以后才逐漸發展自己的文化與藝術。這一點,羅馬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最偉大的民族詩人曾坦白地說:
"毫無疑問,別人
會把銅像鑄造得精美無比。
會把大理石刻得栩栩如生,
會在法庭訴訟上說得頭頭是道,
會用規尺計量天體的運行,
會預告星辰的升起。"詩人維吉爾在這里說的"別人",顯然就是指希臘人,而他首先提到希臘文化的精華就是其藝術——精美無比的銅像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像,——但羅馬人并不以承認別人在文藝、科學上的先進為恥,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民族肩負著更為神圣的政治使命,所以詩人接著自豪地說:
"但你們,羅馬人啊!
卻要牢記以威力統轄天下萬民。
這正是您的天才所在——
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
對順服者寬宏大量,
對桀驁者嚴懲不貸。"在這里,羅馬人為自己民族"以威力統轄天下"的軍政功績感到心滿意足之志已溢于言表,但這種滿足還含有另一方面的意義:統轄天下也就是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而和平就意謂著文明,也就是建立羅馬文明,這樣一來,建立了天下最大帝國的羅馬也就應該建立當代最發達的文明——盡管希臘人在這方面是羅馬人的先驅和導師。這一點維吉爾是深信不疑的,因為他的詩《伊尼阿特》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個《伊尼阿特》是追慕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之作,它處處仿效荷馬,但也處處點明羅馬的卓越與偉大,甚至就詩篇本身而言維吉爾也取得了可和荷馬媲美的成就——至少羅馬人是這樣看。因此維吉爾的詩篇(它創作于公元前1世紀末)也表明;隨著羅馬統治的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和較高水平的羅馬文藝也在正在形成和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對羅馬藝術起源問題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羅馬人崇尚武功、略輸文采的民族傳統使羅馬藝術在起步之際確實以學習別人為主,也就是說,羅馬藝術是在伊達拉里亞和希臘藝術影響下發展起來,但羅馬人又非奴役般地學習,他們適應自己國家和社會的特點而有所取舍地搞自己的"拿來主義",其結果是隨著羅馬統治的建立而形成了自有特色的羅馬藝術。
那么,羅馬國家、社會又有那些特點對其藝術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呢?
從歷史上看,傳說中的七王統治的王政時代是以羅馬人民驅逐了最后一位伊達拉里亞國王建立共和而結束(公元前510或509年),此后羅馬共和國一直存在近500年,到公元前27年才轉變為皇帝統治的羅馬帝國。在共和初期的200多年中,羅馬公民中的平民群眾和貴族展開了長期的斗爭并終于取得一些勝利,建立了保民官和平民會議,并使平民有權擔任國家最高官職——執政官,平民會議最后也成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這些都意味著羅馬共和國也像希臘城邦那樣實行了若干有利于平民大眾的改革,但公民中的貴族元老階級仍掌握軍政實權,所以羅馬還不能像雅典那樣實行較徹底的民主政治,它是一個帶有較多貴族色彩的城邦。在羅馬社會內部,家族或家庭的地位仍相當重要,它通過家長法權加強了對家族或家庭內青年成員的教導與控制,并以此作為加強公民的組織性、紀律性的途徑。對家長的尊重意味著對祖先、傳統、法制和秩序的尊重,由此導致羅馬人在西方民族中特別以崇拜祖先,維護傳統和遵紀守法著稱。與此同時,羅馬人的家庭宗教在一般神靈崇拜之外特別強調對祖先神靈和家宅土地諸神的崇拜,給敬祖護家的行為抹上一層宗教神圣色彩,而家庭教育(它在共和國初期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手段)又把愛國保家的英勇堅定品質和嚴肅、虔敬、質樸的美德作為主要內容,力求把羅馬人培養為質樸務實的公民,甚至使共和時期的羅馬文化也滲透著這種質樸務實的精神。就這一點說,羅馬人的家庭觀念和我國儒家宣傳的那套"齊家治國"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共和國初期200多年的歷史實踐中,羅馬人的政治改革與社會習俗的這些特色相結合,使羅馬國家基本上能夠保持內部的穩定團結而集中力量對外,首先是解除了企圖復辟的伊達拉里亞人和鄰族入侵的威脅,繼而揮師出擊,逐漸征服了伊達拉里亞的廣大地區,控制了中部意大利的其他民族,在變成中意大國后,又南下征服那些紛爭不已的希臘移民城邦,最后成為整個意大利的主人。這一系列對外擴張不是沒有艱難險阻,有時甚至面臨國亡家破的危險,但羅馬民族總能憑其勇毅質樸而化險為夷,實現了從一個蕞爾小邦發展為泱泱大國甚至帝國的歷程。下一步,在公元前3世紀到2世紀中期,羅馬便打敗了它在地中海區域的強敵迦太基人,逐漸降服了馬其頓、敘利亞、埃及等希臘化王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古代空前的帝國。羅馬擴張的成功不僅表明這個民族在"統轄萬民"方面確有軍政之才,也證實了它那套國家體制和社會倫理行之有效,這些經過歷史考驗而凝固下來的民族特性,當然會在羅馬藝術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如果說"質樸務實"是這時羅馬民族精神的最大特色,那么,這時由萌芽而告形成的羅馬藝術也是質樸務實的藝術,盡管在風格和手法方面它還有許多求教于伊達拉里亞藝術和希臘藝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