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豬油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豬油拌飯、豬油炒菜...不管什么食物,只要加上豬油就會變成一道美味佳肴。
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豬油慢慢被人們所拋棄,曾經的美味如今卻人人避而不及。有人說它是“心血管殺手”,有人說豬油吃多了會致癌...
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雜志》上公布了一項最新的重磅數據。數據采用了2016年(醫療系統數據收集上有延遲性)中國總人口覆蓋率達27.6%的487個癌癥登記處的最新數據。
結果為,我國2016年新發癌癥約406.4萬例,癌癥死亡241.35萬例,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查出癌癥。
豬油是“心血管殺手”?
很多人說豬油是心血管殺手,是因為豬油飽和脂肪含量高,大概有41%,再加上豬油的熱量也很高,長期食用豬油會導致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升高,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需要明確的是,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不僅僅是因為食用豬油這一個原因,其致病因素有很多,例如吸煙酗酒、肥胖和高鹽高糖飲食等等,我們不能說吃豬油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這太片面了。
另外,豬油還含有47.5%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11.5%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對于調節血脂水平和輔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好處的。
豬油吃多了會致癌?
華中科技大學曾做過相關實驗,實驗小鼠在長期攝入豬油后,出現了肥胖相關的炎癥和胰島素抵抗。一旦減少豬油的攝入量,或用植物油代替后,這種癥狀就會緩解。
此外,韓國專家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長期攝入豬油后會刺激到小鼠前列腺癌的發展。
由于這些實驗全部是圍繞動物進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們不能將其推斷到人類身上,更不能說人類食用豬油就會致癌。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種情況下豬油是有可能致癌的。就是在熬制豬油時,長時間用大火熬制,這樣豬肉很容易焦糊,豬油也會因此發黃、發苦,還可能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如果長期食用這樣的豬油,是有致癌可能的。
5種油,真要少吃或不吃!
①氫化植物油
植物油在經過氫化后由液態變成固態或半固態,不僅能保持食物外形美觀、增加食物口感,還能防止變質,便于運輸和儲存。正常情況下,含有“氫化油”或者使用“氫化油”油炸過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人造黃油、人造奶油、西式糕點、薯片和珍珠奶茶等。由于反式脂肪酸在我們體內代謝較慢,很容易蓄積,長期大量攝入會導致肥胖,還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②反復煎炸的油
我們自古就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平時炸完食物后的油如果直接倒掉會覺得浪費,于是留著下次接著用。食用油偶爾用來煎炸一兩次問題不大,可就怕拿來反復煎炸。因為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苯并芘、雜環胺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另外,這種反復煎炸的油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③酸敗油
食用油在開封以后,會受到氧氣、光、熱、微生物等影響,進而慢慢水解或者氧化而最終變質酸敗。我們平時所聞到的哈喇味,就是油脂氧化和酸敗的結果。
這種油不僅營養價值很低,食用后還可能會使身體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腹瀉、腹痛和嘔吐等。長期食用這種油,還會加速衰老,增加罹患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④開封超過3個月的油
很多家庭習慣購買大桶的食用油,開封后能用好久。殊不知食用油也有保質期,一般沒開封的保質期為18個月,開封后為3個月。食用油開封后,一定要盡快用完,因為開封太久沒用完的話會增加油脂感染霉菌的風險。所以,建議平時盡量購買小桶的油用。
⑤小作坊生產的“自榨油”
我們一般稱這種油為正宗的“土榨油”,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油口感好,味道好,更加正宗。自榨油看起來確實很誘人,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小作坊中一般沒有完整的制作程序,在榨油過程中可能會省略掉一些步驟,原材料也不一定過關。
榨油時很容易出現一些健康隱患,比如黃曲霉毒素超標。黃曲霉毒素是一級致癌物,其危害不言而喻,所以這種自榨油盡量少吃。
關注Dr.X
每天多一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