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肆虐,很多小學幼兒園收到影響,紛紛停課。好像隔幾年就有一次大規(guī)模的流感爆發(fā)。人類醫(yī)學雖然不斷發(fā)展,為什么總是幾年一個循環(huán),永無止境呢?
人類和疾病斗爭了這么久,疾病是變強了?還是變?nèi)趿四兀?/span>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從疾病本身的視角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在這里還是不得不先提到《自私的基因》的作者,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觀念:個體可以看成是基因制造出來復(fù)制基因的工具,被基因利用之后可以拋棄。雖然這個問題聽起來那么殘忍,但是只要把世界的中心從自己的身上移開,稍微摒棄已經(jīng)形成多年的主觀思維,這個問題變得容易理解。
疾病不是為了你而生的,細菌、病毒、基因突變,都不是為了影響你、困擾你、懲罰你,他們的變化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而已。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你,你所有的感受只是被他們忽略的副作用而已。
當你想抱怨疾病給你帶來痛苦的時候,疾病本身并沒有想那么多。就像人類蓋房子的時候并沒有想到考慮到砍伐樹木會給松鼠帶來的滅頂之災(zāi)。有時候,我們只是想做幾雙一次性的筷子而已,這樣外出吃飯的時候會更加干凈衛(wèi)生一點。人類也會更健康一點,更加遠離疾病的傳播。其實我們僅僅只是想要一點木材,并不想打擾松鼠的生活。而且我們?yōu)槭裁匆ゴ驍_松鼠的生活呢?他們那么可愛!然而,松鼠不得不因此流離失所,甚至死亡。
疾病真的變?nèi)趿嗣?
確實如此,我們注意到很多烈性疾病慢慢的變?nèi)趿恕?/span>
我曾今寫過一篇關(guān)于傳染病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恐怖的黑死病。好好的人在街上著走著,倒地就死。如此烈性的癥狀變得越來越罕見了。前些年最厲害的非典,最近甚囂塵上的寨卡病毒,甚至是人們多年以來一直談艾色變的艾滋病,他們的發(fā)展過程都并不算快,感染后至少要幾天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病原體潛伏幾周、幾年的也并不少見。甚至有的艾滋病攜帶者終生不會發(fā)病。
這是為什么?
疾病不夠強了么?并不是,是他們選擇性的降低了自己的攻擊力。
其實只需要從疾病自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變得容易理解。因為疾病的目的是讓自己得以生存延續(xù),越快的讓病人死亡,自己的生命也會越快的結(jié)束。疾病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些改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僅是寫給人類看的,那是一切生物體都不得不遵循的守則。
一款《瘟疫危機》的游戲最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在游戲中你可以設(shè)計一個疾病,想辦法讓他消滅全人類。這并不是一個反人類的游戲,而是一個流行病學的試驗場。當一個疾病過于強烈之后,得病的人很快都死亡了,疾病也就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但是如果一個疾病癥狀過輕,他就失去了傳播自己的能力,無法傳播也只有隨著病人的生老病死消失殆盡。只有讓病人打噴嚏、流鼻涕、咳嗽、腹瀉、把自己帶到一個新的宿主身上才能讓病原體的生命或者是基因得以延續(xù)。
“病”,這么難聽的名字可不是他們自己起的,而是人類給他們起的。如果讓他們自己起名字,他們一定會起一個好聽的。就像在這款游戲中,玩家會給病毒起名為“小堅強”,“不死鳥”或者是“菌美麗”。
有幾個最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多發(fā)性粘液瘤病是巴西野兔攜帶的一種致病力極強的病毒。人們有意識的將這個病毒從巴西引入澳大利亞,想控制一下草原成災(zāi)的野兔。第一年,效果很好,感染病毒的澳洲野兔的死亡率居然達到了99.8%。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結(jié)果。似乎不用多久,野兔就會絕種。但是,第二年的死亡率就下降到了90%,逐年下降,最后穩(wěn)定在了25%左右。病毒為什么殺不死野兔了?因為病毒意識到,野兔全死了,自己也就沒有存活的空間。那就對不起“小堅強”或者“不死鳥”這樣的名字。于是乎,在自己還沒能進化出感染其他物種的能力之前,要讓野兔死的慢一點。
有人可能會問,病毒有這么聰明么?其實沒有,這只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而已。這種病毒中更強烈的部分隨著宿主野兔的快速死亡,自己也迅速的死亡了。只有那些更加“溫柔”的病毒可以存活并且傳播出去。
稍稍說開一點,我們的滅蚊工作也是一樣。不管哪種有效的滅蚊藥物,只要死亡率不是100%,時間久了效果自然就會慢慢降,直到達到一個平衡。這也可以說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同時也說明人類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完全消滅蚊子的。其實,有一個解決的思路。人們發(fā)現(xiàn)保證生活環(huán)境的清潔,蚊子的數(shù)量會大幅減少。因為蚊子在短時間失去了生存環(huán)境,還無法進化出在其他環(huán)境生活的能力。許多野生動物滅絕的原因也就是如此,但是蚊子的生活環(huán)境過于廣泛,現(xiàn)在人們還沒有這個能力。更關(guān)鍵的問題是蚊子完全滅絕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言歸正傳,醫(yī)生們發(fā)現(xiàn)人類的梅毒似乎也慢慢的變?nèi)趿恕N覀冎溃范局饕ㄟ^性途徑進行傳播。他的傳播能力在眾多的疾病中顯得很弱,因為性接觸可比空氣、飛沫這一類要低效許多。因此,梅毒不能過快的殺死宿主,不然自己也無法存活。于是梅毒表現(xiàn)出了非常緩慢的進展過程,不僅臨床上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很多人一生中也就局限在一期、二期,并不會快速進展。有了更長時間的患病時間,傳播的幾率就增大了。在幾十年里發(fā)生性行為或者血體液接觸的概率就大多了。艾滋病也是如此。雖然他很厲害,但是也因為他太厲害了,所以必須有非常長的潛伏期,不然就無法把自己延續(xù)下去。
但是為什么早期的傳染病更加烈性呢?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100年前,無菌術(shù)才剛剛發(fā)明。人類對于細菌、消毒的概念幾乎沒有。病人的用過的東西、甚至病人的尸體,都沒有標準的處理方式,腐敗的食物隨處亂扔,屎尿直接排入河流。傳染病不需要那么隱匿,半小時就殺死人類,然后利用人類的尸體進行傳播,清理尸體的人首先被傳播,跟他們接觸的人一個都逃不了。甚至死人的尸體都來不及處理,也沒有人去處理。橫尸遍野,都成為了疾病傳播的溫床,甚至都不用讓病人腹瀉、咳嗽、打噴嚏。在這種情況下,更加烈性和高效的病原體被選擇生存下來,因為他們知道,最快致死就是他們需要的結(jié)果。換言之,現(xiàn)在疾病變得更弱(其實是變得更加隱匿,或者說更聰明),這也是人類醫(yī)學發(fā)展的結(jié)果。
目前全球化的進展如此之快,飛機輪船火車帶著人類飛速流動。疾病的基因譜也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在全球范圍內(nèi)得到進化。當然也有少數(shù)的疾病呈現(xiàn)猛烈的過程,然后這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那是因為他們還存在于一些和外界相對隔離的區(qū)域,比如深山、海島之類。他們的威力在短時間內(nèi)鋒芒畢露,但是瞬間就會倒在了人類長時間積累的醫(yī)學武器上。
這樣看來傳染病似乎變?nèi)趿瞬簧伲@可不是人類想到了好辦法。而是傳染病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主動做出的改變。
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不是好事呢?
隨著人類變得聰明,疾病也變得更聰明了。大家都聰明起來,戰(zhàn)斗就越來越難打了。疾病面對更聰明的人類,人類也面對更聰明的疾病。醫(yī)學研究開始變得進展緩慢、舉步維艱;與此同時想出現(xiàn)一個黑死病那樣厲害的烈性傳染病威脅全人類的生命也越來越難了。
人類文明發(fā)展,和疾病的斗爭似乎也變得文明起來了。
從“黑死病”把人類短時間毒死,人類把“寄生蟲”直接殺掉,這樣粗魯?shù)亩瘫嘟樱坏搅巳祟愒趯嶒炇依镆挂岳^日的研究,而疾病卻偷偷摸摸的進化,這樣的無聲無息的“暗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