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五”課改之路
作者:林向陽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實驗小學 點擊:7次 評論:0條
-
2008年初,我們積極響應市、區教育局的號召,把“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減輕課業負擔、構建高效課堂”作為課改目標,率先在全區開展“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這種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和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石,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材放給學生,把整個學習的過程交給學生,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讓課堂煥發生命與活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學習借鑒,鋪就課改之路
“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我們從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轉變教師的課改觀念入手推進課改,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學習先進課改經驗。
(一)外出學習先進經驗。兩年來,我們拿出20多萬元,組織200多人次赴安徽、江蘇、青島等地聽取了于永正、孔企平、劉德武等著名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學術報告會。先后4次派教師代表到山東諸城、河南永威我們掛職學習,與名校老師結對子,借鑒課改成功經驗。
(二)特邀專家作指導。我們與國家、省、市及大專院校的有關專家學者取得聯系,贏得支持與指導。先后邀請市教研室等8位專家學者來校作學術報告。2010年1月,我們特別邀請了河南永威我們李富興校長來校作課改理論報告,介紹了永威我們“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跟蹤指導我們課改。
(三)加強內部學習交流。我們制定《臺兒莊區實驗小學“三六五”新課改理論學習實施方案》,明確學習目標和內容。一是我們通過行政辦公會、全體老師會、實驗教師動員會、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學習貫徹區“三六五”會議精神。二是學習外出教師帶來的先進理論。三是學習《“三六五”教學模式解讀》。四是學習優秀課改教師的實踐經驗。形成人人學習“三六五”,人人研究“三六五”的良好局面。
通過學習,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是指每節課教學分三個階段、六個環節、融入“五項教育”。“三段”是指課堂教學結構從大的板塊上分為三個階段,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達標三個階段;“六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流程,即定向示標、自主學習、分組展示、探究總結、當堂訓練、達標檢測六個教學環節,是對“三段”的進一步細化;“五項教育”是習慣養成教育、自主合作教育、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孝心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前三項教育要時時刻刻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后兩項教育是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滲透,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成人、成功。這種模式的精髓是“先學后教、當堂達標”。
二、全面實施,推開課改之門
(一)廣宣傳大投入,為課改提供保障
為保證新課改的有效落實,我們高度重視,一是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制定《臺兒莊區實驗小學“三六五”課改實施方案》。二是召開全校課改動員大會。廣泛宣傳、大力發動,讓老師們轉變思想、改變觀念,積極投入到課改之中。三是創建課改文化。主要體現在四個“一”上:1、建設一個“三六五”我們大環境。開辟“三六五”宣傳長廊,懸掛了“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提示牌。2、印發一份《告家長書》。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形成課改合力。3、匯編一套課改材料,我們編印“雙推”材料匯編叢書,指導和幫助教師提升課改新理念。4、拍攝一部“雙推”工作專題片,區電視臺為我們拍攝了“三六五”課改專題片,并在臺兒莊電視臺給予報道。四是加大硬件投入。我們裝備了賽課室和電子備課室,為每口教室配備鐘表,給每位教師配備手提電腦、小黑板等課改設施。另外,建立校園網站、開通校園網,保證班班具有多媒體。為新課改的推進和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教研活動,讓課改增色彩添活力
1、教研活動豐富多彩
(1)三六五教研:每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都按時進行教研活動,教師說課、評課,研討“三六五”課堂。(2)教師論壇:我們分學科舉行教師論壇活動,召開專題講座,解讀模式。(3)研究性學習:我們結合“三六五”課改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制定《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學生課題申報評審書》,建立《研究性學習課題庫》,學生研究的課題有100余項,其中有關“三六五”模式的就有40余項。(4)問題征集:收集和梳理課改中遇到的疑難和困惑,建立“三六五”問題庫,組織老師探究解決的辦法,通過會議和活動反饋給教師。(5)教后反思:每節課后都有反思,鼓勵教師把反思寫成“片斷式”和“案例式”。(6)城鄉交流:課改期間,我們張新峰、王允兩位老師應邀到山亭區和鄉鎮我們執教新課改觀摩課,《棗莊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網》等以“臺兒莊城里教師送課到山鄉”為題給予了報道。區鄉鎮我們也多次來我們結對子學習,聽取我們經驗介紹。通過城鄉交流活動,兄弟我們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2、在學科教研中細化模式
(1)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細化:“六環節”在數學教學中細化為“創情板題示標導學——看一看——說一說——考一考——議一議——練一練”六個環節。具體操作要領為:
①創情板題示標導學(2分鐘左右)。首先創設情境,教師三言兩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板題,依據情境板書課題。第三出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準確、具體,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教師重點出示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有可測量性,要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第四出示“自學指導”,“自學指導”體現“五個明確”,即明確“時間、內容、方法、標準及要求”。要把學生自學內容提煉成問題,問題要點化,要點條理化。
②看一看(5分鐘左右)。讓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課上看書預習,自主探究,教師巡視。
③說一說(8分鐘左右)。學生在班內面向全體學生匯報自學成果。教師當主持人,采取“兵教兵”的形式,分享學生學習成果,遇到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精講點撥。
④考一考(5分鐘左右)。教師出示與例題類似的題讓學困生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做題過程中的問題,根據學生做題情況二次備課。
⑤議一議(8分鐘左右)。本環節分兩個層次:1、更正。學生根據板演,如果出現不一樣的情況,用不同的粉筆更正。2、議一議。教師根據學生更正后的對錯情況,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學生討論溝通各個練習題的內在聯系,強調注意事項,概括小結學習內容。
⑥練一練(10分鐘左右)。“練一練”就是當堂達標。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題,設計必做題和選做題,供不同水平學生練習。通過練習最終達到使學生所學知識融入已有知識體系中去,形成知識網絡。
(2)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細化:語文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基礎知識過關課,第二課時為閱讀感悟過關課。具體環節細化如下:
①定向示標(2分鐘)。教師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
②自主學習、分組展示、探究總結。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一節課需要幾次這樣的三個環節。第一次(13分鐘):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第二次(15分鐘):二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大體理解課文內容;第三次(15分鐘):三讀課文,思考問題,理解文意;第四次(13分鐘):品讀全文或段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及修辭手法。
③當堂訓練、達標檢測(10分鐘)。第一課時:默寫生字、積累詞語、《練習冊》相關題型。第二課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學用寫作方法,片段練筆;《練習冊》相關類型題。
3、探索模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基本可以概括為“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三大類型,不同的課型要有不同的“三六五”教學模式。針對這種現狀,我們作了大膽嘗試和創新,先指定專人試上,然后在聽課、評課、反思和修改的基礎上再上課、再修改,經過多輪嘗試和打磨,終于形成了“復習課”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三六五”復習課模式圖如下:
結構:輔助環節—————考———————改———————考
(6分鐘左右) (10分鐘左右) (10分鐘左右) (10分鐘左右)
教師:①導入板題 ①當好監考 ①公布答案 ①精心命題
②揭示目標 確保學生 對改統計 模擬綜合
③知識梳理 認真考試 ②針對問題 ②當好監考
④考前指導 ②了解學情 更正討論 嚴格訓練
出好試卷 發現問題 ③質疑解難
明確要求 二次備課 講清講透
(三)聚焦課堂,把課改推向縱深
我們以“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師發展在課堂、學生成長在課堂”為宗旨,推行“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1、加強二次備課,催生高效“常態課”。在推進課改的進程中,我們以“常態課”為抓手,加強“二次備課”,即根據課堂教學中學生暴露的問題和生成的資源,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思路,“以學定教”,做到備課是課堂的一部分。備課和上課時:一要做到“巧問”,即備課時教師要深思熟慮,思考課堂上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比較有價值,最具有代表性,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二要做到“會抓”,即善于抓住課堂及時生成的資源加以靈活運用,抓住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加以評價。三要做到“精講”,即教師要清楚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要講得恰到火候,要講得一語中的。
2、以點帶面,確立典型“示范課”。我們經過層層選拔,選出不同學科比較典型的教師給其他老師上立標示范課,從而帶動了我們的課改進程。例如,我們林向陽老師在區“三六五”課改展評活動中執教的《分數除法》一課,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很好地詮釋了“三六五”教學模式在計算教學中的高效性、實效性,受到了河南永威我們蔡林森校長的高度好評,讓聽課的老師很受啟發,激起了老師們積極運用模式上課的熱情,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3、賽課評課,打造高質“精品課”。我們本著“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要求,開展“天天賽課評課”活動。一是領導高度重視:成立賽課活動領導小組和評審小組,制訂《臺兒莊區實驗小學開展賽課活動、推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召開賽課動員會,明確賽課方式,確定賽課內容,校長親自牽頭、全程參與,業務校長、教導主任積極執教,率先垂范。二是參賽課程多: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持續開展。三是參賽人數多:一線教師全員參與。四是聽課人數多:領導班子成員每周至少聽5節課,其他一線教師每周至少聽3節課,一學期下來,每位領導班子成員聽課100余節,每位老師聽課60余節。五是賽后即評,評課人數多:執教老師說課、同級部教師評課、其他級部教師評課、備課組長評課、教導主任評課和校長評課。六是評課提出缺點、建議多:摒棄大唱“贊歌”的評課做法,有的課提出的建議多達30余條。一輪賽課之后及時公布賽課結果,對后5%的教師,幫扶后進行復賽,然后再進行下一輪賽課,使老師的課向“精品課”發展。
(4)集思廣益,打磨年級“循環課”。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就同一教學內容個人備課后集體研討,由一名教師先上課,其他教師在聽課、評課的基礎上再上課,每次上課的教師都是在前一位教師的基礎上提高。
(5)全員過關,組織達標“驗收課”。我們制定《“三六五”課堂達標驗收實施方案》,對全校老師的“三六五”課堂進行驗收,評委跟蹤聽課,并以簡報的形式加以反饋,公布驗收合格教師名單,對優秀教師予以表彰獎勵,對不合格教師進行幫扶后補驗,力爭全員過關,提高了“三六五”課堂的合格率。
三、制度保障,激發課改之情
1、制定“巡課”制度,促課改模式“常態化”
我們制定了“巡課”制度,成立“巡課”小組,每天不定期檢查老師使用“三六五”教學模式的情況,發現不使用模式上課的老師,責令整改,發現模式使用好的老師,樹立典型,大力表揚。巡課制度,提高了老師們運用“三六五”教學模式上課的自覺性和普及率,有效地促進了“三六五”課堂教學模式的“常態化”。
2、加強“四清”管理,給課改安上“助推器”
所謂四清,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它的實質就是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達到人人過關。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如同給我們的課改安上了“助推器”,保障課改之路越走越廣。
首先,落實“四清”保障。我們召開“四清”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明確要求,提出做法,印發“四清”記載表。其次,簡化“四清”流程。“堂清”要求學生當堂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作業,老師及時批改,學生及時訂正,要求人人不欠賬。“日清”要求學生今日事今日畢,做到定目標、定內容、定時間、定人員、定地點。那些沒有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是“日清”的重點對象。“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學的各科知識,知識點要一一過關。我們做了六項工作:即學生自查、同桌互查、教師復查、小組對查、級部主任審核、教導處隨機抽查等。“月清”就是查缺補漏,做到月清和單元清相結合,做到人人過關,不過關的學生給予補充檢測,直到過關為止,不讓一名學生掉隊。第三,“四清”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針對我們大班額搞“四清”難的情況,我們把每個同學的“四清”和小組“四清”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互助作用,在小組內一幫一,幾幫一,形成小組合力,提高了“四清“的效率。
3、構建評價體系,助課改走向成功
成功的課改,必然伴隨著成功的評價體系,成功的評價體系,可以激勵課改快速前行、邁向成功。
1、面向教師的評價體系。我們制定了《“三六五”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建立校級骨干教師、“三六五”課改首席教師評比制度和津貼方案,激發教師課改熱情,激勵教師在課改中能力不斷提升,業績不斷上升。
2、面向學生的評價制度。經過大量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提升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課堂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l “課堂發言積分”評價:課堂上回答正確每人每次計1分,上臺展示每人每次計2分,回答錯誤減半計分。小組發言積分情況,每天由學科代表按小組統計當天的積分結果,并在“積分牌”上公布于眾(如下表所示)。
課堂發言積分公示牌( 月份 )
一組: 分
四組: 分
二組: 分
……
三組: 分
l “作業積分”評價:把傳統的“甲、乙、丙、丁”作業等級評價改為A、B、C、D四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主要從作業書寫質量、規范以及正確率上進行衡量。每次作業A等加3分,B等加2分,C等加1分,D等不加分。另外,對每次作業做全對的小組,再獎勵小組“全對分”1分。
l “星星換月亮”評價:合作小組積30分得一個星星,五個星星換一個月亮,五個月亮換一個太陽,每月舉行一次“合作學習表彰會”,“最佳發言人”、“黃金搭檔”、“優勝小組”等閃亮的名稱激勵著學生享受新課堂的快樂。
四、體驗成功,收獲課改之果
“三六五”教學模式的實施,猶如一股和諧的春風,使我們師生和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顯著效果。
l 課堂變化——真正成為引領學生成長的陣地。“三六五”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先學后教,學生不再是等待灌輸的機器,每節課老師講授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學生活動時間不少于25分鐘,真正實現了“我的課堂我做主”。彰顯了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課堂變為學堂。
l 教師變化——爭做研究型教師。“以學定教”的“三六五”教學模式,讓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著眼于自己怎么講得精彩轉變為現在怎么讓學生學得有效。兩年來,有4名教師被評為區首屆“三六五”課改首席教師,比其余所有小學獲得的總和還要多,有一名教師制作的課件獲省一等獎,有20余人被評為市課改標兵或教學能手,有10余位教師執教省、市級優質課獲一、二等獎,有100余篇課改論文在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
l 學生的變化——愛學、會學、樂學。新模式下的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迅速養成。學生由原來不會自學變為會自學,由原來的匯報能力低下變為匯報時頭頭是道,由原來的不敢質疑、不會質疑變為敢質疑、會質疑。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精神飽滿,緊張高效。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后進生板演,中等生講解,優秀生補充,帶動起每一位學生的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學生研究的3項課題和3件小發明參加市首屆“小哥白尼”杯實踐與創新技能大賽,分獲一、二等獎。
“征程萬里云鵬舉,敢立潮頭唱大風。”濃郁的課改氛圍,多彩的課改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持續發展,給了學生自信和成功。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教學中心地位,以開拓的精神、開闊的眼界、開放的步伐,揚課改之帆,乘風破浪,不斷加大教學改革和管理的力度,不斷提高師生素質,為推進素質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