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找了離異男的女人,
對離異男與前妻生的孩子充滿敵意
文/晏凌羊
前幾天,我不是吐槽了“逗號有時候會因為他爹沒空來接她而失落”,然后,我收到了一條評論:你前夫再婚了,就沒必要讓他來接了吧。孩子生病了,也沒必要再跟前夫聯系。
我心想:這是又把自己代入到啥角色了?是離異男的老婆?你咋那么賢惠、那么會為男人(而不是孩子)著想呢?現代社會,居然還有人不遺余力地宣傳“父母離婚=孩子死爹死媽”這一套?
我感覺啊,某些找了離異男的女人,對離異男與前妻生的孩子充滿敵意……其實,本質上跟婆婆對媳婦也差不多。
就是……問題出在男人身上,出在自己的選擇上,但她們不敢對抗男人,不忍心責怪自己,那就把氣都撒在比自己弱小、完全無辜的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小,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遷怒,那就發泄到男人的前妻身上。比如,孩子周末要見父親,她們可能隱隱地覺得:你作為孩子的媽,就帶不好孩子的嘛?非得讓孩子來攪和我們的生活?
可是,親愛的,在你出現之前,人家的父子女關系就已經存在了。你選擇一個有娃的離異男,那這個孩子、那段關系就是你必須要接受的一部分。
人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然,能讓這類女人產生這種心理的男人,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類男人連簡單的初婚關系都處理不好,卻要讓自己陷入更復雜的再婚關系中。遇到事情,他們習慣性龜縮,讓前妻、孩子、后妻站出來對抗,自己在背后裝無辜。
作為一個前妻,我對這種游戲毫無興趣。你愿意對孩子好,OK的,我創造條件。不愿意?我懶得強求,我謝你捐精之恩。如果孩子在親爸和后媽那里感受到冷遇,那我一定會護犢子。
《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也再婚了。
朱永平再婚后,為了維持新家庭的和諧穩定,很少關愛兒子。對他而言,兒子不過是一個他拿來炫耀的工具而已。
他一方面對前妻和兒子有愧,一方面屁股又不由自主地坐到后妻以及和后妻生的女兒那一邊。他不是沒能力,而是懶惰,懶于去平衡這種復雜的關系。
王瑤也犯了很多嫁離異有子男人的女人常犯的通病:能接受男人的經濟狀況,不能接受他的婚史和婚生子女,期待丈夫能把所有時間、精力和資源都留給自己的小家庭,對丈夫的前妻和初婚子充滿敵意,不允許丈夫的時間、資源、注意力“外流”。
朱永平前腳帶兒子去買鞋,她后腳就帶著女兒殺到。若不是她平時會給女兒灌輸“哥哥是會搶走你爸爸(實際上是生存和發展資源)的人”,朱晶晶也不會對朱朝陽有那么大的敵意。
我想說的是,離婚后,導致孩子受傷害的,從來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離婚”本身。
不管離異男還是離異女,再婚后依然要履行做父母的責任,這是法律要求,也是人性的基本要求。
擺平你的再婚家庭,不讓你與前任生的孩子因為你的再婚而受傷害,這也是做父母的基本要求。
在這種事情上,我們根本不能偷懶,因為你偷過的懶,事后可能都會變成打你臉的巴掌。
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再想去擺平,你會發現事情已經完全不可控了,所以,要及早行善,及早積德。
至于那些想跟離異有孩男結合的人,真可以學學章子怡怎么當后媽。
丈夫跟前妻有孩子是事實,這孩子跟爸爸應該有該有的互動,這是人性的最低要求,也是法律所保障的權利。
你明明打從心底里無法接受這種事實卻又看重這男人的其他方面跟他在一起,試圖把他徹底從過去中剝離出來,專供你一個人享用,這叫“雞賊”。
不是所有“離異有孩男”,都是英達。離婚后不管與前妻生的孩子的男人,絕大多數不值得嫁。還愿意管的,你要么接受“他的管”,要么就別趟這趟“洪水”了。
能接受的話,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做人格局大點,吃不了大虧的。
有意思的是,我認識的很多女人再婚再育后,卻有能力平衡好前夫、孩子、后夫之間的關系。哪一方都不至于太委屈。
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這類女性不會把孩子與后夫視為是敵對關系(在做選擇的時候,就屏蔽了這一部分風險),她們更愿意為達成幾方利益最大化,而促進雙方的融合,而不是制造割裂。
我以前一個熟人(女),跟前夫生了一個兒子,后來再婚,跟現任丈夫又生了一個女兒。在擇偶階段,她就把所有介意自己有婚史、有兒子的男人排除了。
和現任丈夫結婚后,一家人相處得和和美美,現任丈夫雖然有了親生女兒,但對大兒子也很好。用他的話說,就是“自己現在兒女雙全”了。
有意思的是,她的前夫就是一個沒什么格局的人,見她再婚再育,這位前夫給兒子的撫養費都是一拖再拖,生怕她會把那點錢拿去給小女兒用。
后來,她前夫也再婚了,找的就是一個特別介意他和兒子接觸的女人。那個女人帶了一個兒子,成為他的繼子。
為了保住自己在重組家庭中的利益,他對后妻言聽計從,對繼子視如己出,從此對親子不聞不問。站他的角度,親兒子是別人的兒子了,繼子才是自己的養老保障。
未來會怎樣?誰也不知道,因為大家都還沒過到最后。
但我相信,我這位女熟人現在的家庭,風水會越來越好。而她前夫現在的家庭,就未必了。
早些年大熱的《家有兒女》,在我看來是重組家庭的典范。三個孩子都健康樂觀,一家人相處和諧、自然,每個人的天性都得到了被尊重。
講真,我覺得《家有兒女》傳達的價值觀、育兒觀都還蠻正的。
夏雪、夏雨是兩姐弟,他們的父母離婚了,倆孩子跟著父親夏東海生活。夏東海在家務、育兒等方面,參與程度特別高。
劉星的父親是胡一統,母親是劉梅。他父母也離婚了,他跟隨母親生活。他爸姓胡,但是他跟媽姓(兒隨母姓)。
夏東海和劉梅各自帶著孩子,組成新家庭。他們與對方的孩子相處得非常好,兩人都能將心比心、把對方的孩子視若己出,孩子們也乖巧懂事,尊重父母選擇的伴侶。
夏東海與劉梅也與各自的前妻、前夫相處良好,孩子們沒有因為父母離婚而受到不良影響,更不要說因此產生心理創傷。
有一個橋段是這樣的:夏雪講起自己的同學戴明明,說她很可憐、有苦衷,因為她父母離婚了。劉星接了一句:誰父母沒離婚啊?
夏雪完全沒意識到自己也是離異家庭的孩子,劉星的態度則是:so what?
看多了現實生活中各類破裂、重組家庭的種種狗血劇情,《家有兒女》真是一股清風。
當然了,劉梅既要工作又要照顧三個孩子,確實有點累,但這種累是重組家庭造就的,還是結構性、普遍性的社會和家庭分工不合理造就的,需要分清。
如果劉梅的累,不再婚的女性也有,那么,就不一定是再婚的問題。
我身邊也有當后媽的女性朋友。
她考察男人時,首先考察的是這男人對前妻、對孩子怎樣。如果判定的結果是“這男人是個溫暖的人”,她才嫁。婚后,她做后媽,做得跟章子怡差不多,一家人關系和諧。
也有的女人,在選擇離異男人時,首先考慮的是男人是否能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資源都截留在自己家里,而不外流(前妻、與前妻生的孩子都是“外”)……有意思的是,Ta們往往一時能得逞,但這樣兩個人發生化學反應后,走到后來劇情往往很狗血。
重組家庭的氛圍和關系,不是取決于怎么重組、孩子跟誰,而是取決于“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懂得關照孩子感受的,找到的也是善良、寬懷的人。自私怯懦、心里藏滿小九九的,吸引來的也是同類。
人是活在關系中的。懂得關照別人感受、對人性和未來抱有敬畏的人,心寬,路也越走越寬。反之,你自行腦補下。
人心,本身就是風水。
人心,本身就是風水。
——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