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愿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安家》:房似錦們當如何擺平
“吸血鬼式媽媽”?
文/晏凌羊
《安家》電視劇都快播完了,房似錦才下定決心和她媽媽潘貴雨決裂。
六六塑造潘貴雨這個角色出來,大概是因為《歡樂頌》《都挺好》里樊勝美、蘇明玉的媽媽太奇葩了,恨得大家牙癢癢,能引發大眾討論,所以,她也要趕這種“新潮”。
雖然潘貴雨這個人設有點立不大住,但不妨礙我分析下這一類“吸血鬼”媽媽的心理。畢竟,這類母親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存在的。
由于房似錦最敬愛的爺爺像是“人質”一樣呆在老家、加之她對弟弟還有感情,之前她多次被潘貴雨要挾。
爺爺死了以后,房似錦在老家的“人質”沒有了,加之潘貴雨把她寄回家給爺爺看病的錢截留下來給兒子裝修新房,導致爺爺未經治療就死在了家里,她徹底跟潘貴雨和弟弟決裂。
要我說,房似錦的弟弟房家棟才真的是心機boy。自己有手有腳不去掙錢,就知道坑姐姐,還特別擅長把媽媽拉來做幫兇。
家里出了“父親撞死人,爺爺被軟禁在屋子里”那么大事,他不肯出賣姐姐給買的房子,而是把姐姐頂到前面扛事兒。
在那個家里,他才是位于食物鏈頂端的人,是最大利益者。這種“扮豬吃老虎”的段位,比張乘乘還要高。
潘貴雨對兒子房家棟說:“房似錦的錢就是我們家的錢,我們家的錢就是你的錢。”
這種心態,在很多農村婦女中很常見的。
她們認為:女兒是家里的勞動力,兒子是家庭中的產權人。
她們大多厭惡自己的性別,因此也厭惡“不帶把兒”的女兒。
你看潘貴雨、樊勝美、蘇明玉的媽媽,都是這種人。
相比那些壓榨兒女,只是為了自己享受的母親,她們更可怕,因為她們壓榨女兒,純是為了給兒子謀福利。
若是像樓山關的母親一樣,壓榨兒子只是為了自己享受(有錢賭博也是她們認為的享受),這種情況就還好,至少她們可能會面臨道德和輿論的譴責:你看看你,只圖自己的享受,不管兒女的死活。
久而久之,她們多少會心虛。
但是,為了兒子壓榨女兒的母親們就不一樣了。
她們壓榨得來的錢,也不會用在自己身上。
一旦有了“為了兒子”這個“偉大”的目標,她們就會變得特別理直氣壯:你看,我是為了兒子呢,我哪一點是為了自己呢?
事實上,她們也不愛兒子,只是對男權文化充滿畏懼。在男權社會中,為何迫害女性最狠的,往往也是女性?因為相比男人,她們更不安、更恐懼。
男人有“男”這個性別做附身符,而她們沒有。
一想到自己是個女的,享受不到男權社會帶來的種種便利,她們就要被嚇尿了,不折騰點什么事出來,就沒法讓自己感到安全。
而我們都知道,克服畏懼的辦法,一靠反抗,二靠迎合。
她們沒有反抗的勇氣和能力,那就只能靠迎合。
女兒不過是她拿來迎合男權的工具和祭品,而兒子也不過是她表達迎合的道具和祭臺(類同于廟里泥塑的玉皇大帝)。
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會愛兒子?別開玩笑了。
樓山關那個賭博的媽媽,至少“愛自己”。她只是自私,但稱不上惡毒。
房似錦、樊勝美、蘇明玉的媽媽,是切切實實的惡毒。
攤上自私的媽,你可能被扒掉一層皮。但是,若是攤上一個惡毒的媽,那你真的會被敲骨吸髓,被拖向污臭的沼澤地。
治自私的媽,你心腸硬一點就可以了,因為自私的人,還有“自我”,有時候還知道“要臉”,因此,這類人可能是干不出“為了一己享受,提著行李袋去兒女的工作單位要錢”的這種事兒的。
她們能使用的道德綁架方式,也無非就是:我養了你,你要孝順我。
治惡毒的媽,就真的只能靠絕交、玩消失了。
她們不愛惜自己,骨子深處只有舍己為子的正義感、犧牲感。她們會產生與你同歸于盡、一起下地獄的能量,對你殺傷力巨大。
面對房似錦那種“吸血鬼式原生家庭”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狠心切割,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如果你一直切割不掉或者最終選擇了屈服,只能說明你不夠狠。
切割過程中,可能家里有人會跑來跟你鬧,甚至在你面前自殘、自殺。這種時候,一定要挺住。當家里那個人沒辦法再要挾到你時,你也就勝利了。
曾經,有一個朋友講了她的故事:我妹妹就狠心跟吸血鬼媽媽絕交了,但我媽選擇自殺了。我們稍有忤逆我媽的意思,她就選擇絕食,哭天喊地,或者和我爸打架,讓周圍鄰居看笑話。現在,她選擇自殺了,我們一家人活著被他人嘲笑,弟弟的婚姻也因此受到了阻礙,我也不想提自己的生活了。你看,有些家庭是拼命想逃也逃不掉的,有些父母就算是死,也要控制著子女。
我理解這位朋友的心情。生活在這種家庭里,可能家已經不算是港灣了,而是地獄。
但是,容我冷血地說一句話:我覺得她的母親選擇自殺,對她自己以及身邊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種解脫。
只是,這位朋友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思維方式,我不大同意。
第一、妹妹選擇切割處理,并不意味著她的切割是錯誤的。
如果她不反抗,可能連自己也會被這些負能量吞噬了。她一旦選擇了反抗,就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后果。
這個案例中的這個母親,可能已經不是簡單的控制欲強,而是有了抑郁或精神病癥狀。即便妹妹不反抗,她也有可能以別的方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反抗并沒有錯,錯的是以死相逼的人。
第二、自殺是案例中母親自己的選擇,不存在“誰逼死了誰”的說法。
一個人若是不想自殺,別人是逼迫不了的。
活著的人,沒必要把逼得別人自殺的罪過攬自己頭上。一個因為女兒跟她切割關系就自殺的人,也有可能會因為其他事情而自殺。
第三、別人的嘲笑,我們管不了,但我們能改變面對嘲笑的態度。
對你有惡意的人,你母親自殺了會嘲笑你,你父親殘疾了會嘲笑你,你眼睛近視了會嘲笑你,你妹妹失業了也會嘲笑你……
我們這一生,誰都不可避免會置身于某些嘲笑聲中,但只要你不care,這些嘲笑就傷不到你。
第四、弟弟婚姻因母親自殺而受到阻礙,是因為那個人不夠愛他、那個家庭不適合他,不該把這事兒的責任推到母親頭上。
那個人能因為你母親自殺而猶豫,那同樣也會因為發生了其他的什么事情而選擇離開他。這樣的感情,丟了不足為惜。
第五、一旦我們認定了自己沒得選擇,那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們都會認為別人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命運能發生逆轉,往往是從我們“不認命”“不信邪“開始。
第六、如果說母親生前在控制你們,還情有可原。而現在,真正控制著你們的,早已不是死去的母親或是“母親的死”,而是自己的心魔、自己對“母親自殺都是我們害的”這種價值觀的認可。
以上字字冰冷,但句句熱心。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各種無奈和艱難,只是不同的人面對它的態度不一樣。
那些無懼風浪站到船頭去掌舵,試圖掌握人生主動權的人,總是特別酷。
我相信,命運最終也會對這種“不屈服于惡”的人網開一面。
我知道,對于很多人來說,要切割掉與“吸血鬼式原生家庭”的聯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越是小時候得不到父母關愛的人,長大后越是想討好父母。
很多人不理解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多少支持和關愛的蘇明玉,為何最后卻成為了收留和贍養蘇大強的那個人。
我是理解的。
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變癡呆后的蘇大強,比較“好忍”。擱以前的蘇大強,蘇明玉忍不了。
第二、越是在原生家庭中缺愛的人,越在乎自己究竟有沒有被“看見”過,越想再重溫“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感覺。
那些從小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哪怕已經過上了很好的生活,依然很執著地上節目尋親,就是因為他們很好奇那個問題的答案。
“小胡同里找試卷”事件后,蘇明玉確認了自己曾被“看見過”這一事實。一場痛哭后,她多年的委屈得到釋放,她終于不想再對抗。
蘇明玉收留蘇大強,一方面是盡孝、報恩,一方面是因為有那樣一個爸爸在,她至少還可以做一回孩子啊。
仔細想想,誰不渴望愛和溫情呢?誰不希望家庭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一個只講愛、講情的地方?但真要是遇到那種自私冷酷、需索無度的家人,還是要早日放棄幻想,拿出鐵血手腕。
一定有人會說,對家人都那么狠,那我豈不是太不孝、太沒良心了?問題是,內心夠強大的話,你又怎會輕易被“不孝”“心狠”等這些字眼綁架。
如果你不狠,他們就對你狠。與不懂得體諒你辛苦、照顧你感受的家人相處,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如果你掌握不了主動權,就只能選擇被控制,以各種名義被控制。
在該捍衛邊界的時候,就不該放棄原則,否則,只會貽害無窮。
當然,也不要因為電視劇中的房似錦、樊勝美、蘇明玉都找到了一個愿意幫她們填原生家庭的坑的男人,就幻想你的原生家庭問題可以靠外力或轉嫁給別人來解決。
永遠不要拿“愛我就要和我一起面對”作為幌子,你自己的家人搞出來的幺蛾子,你自己不出面搞定,反而假手于人,不僅會把事情搞得更糟糕,還會讓伴侶日漸心寒。
一個人只有先把自己跟家人的關系處理好了,才有資格去談戀愛、結婚,否則,便只是禍害伴侶罷了。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基本原則是通用的:你敢于捍衛,別人就不敢侵犯。不僅僅是與父母,與任何人相處都是如此。
好了,問題來了:房似錦們當如何擺平“吸血鬼式媽媽”?
我給的答案是:根本別去擺。讓她就豎在那里,直到她成為冰雕,你再出于人道主義去收個尸。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念
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但我覺得,其實,人渣和天才也只有一線之隔。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怎么care別人的看法。
天才不care 別人的看法,堅信自己就是對的。人渣也是如此啊,根本不把社會道德、集體價值觀放在家里,自己舒坦最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人渣還蠻令人羨慕的咧。 只是因為當人渣的代價有點大,所以我們大多數人不愿意去當。
ps:羊羊時不時會接點廣告或約互推,這種時候需要遵守特定的行業規則,還請多多體諒。當然,不體諒就算了,反正我不會為了不愿體諒我的人改變自己,哈哈哈。謝謝大家的時間哦,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