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一書中,魯智深是惟一稱得上英雄的,其他人最多算好漢。智深行事光明磊落,率性天真,敢愛敢恨,豁達大度,最難得的是,從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到野豬林,魯智深的一生毫不利已、專門利人,他就是梁山“替天行道”的代言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唱的就是嫉惡如仇、慈悲為懷的莽和尚魯智深。
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躲上五臺山從此成了智深和尚。雖然皈依我佛,成了修行人,卻經常溜下山去喝酒吃肉。《水滸傳》書中交待,一次下山喝酒,魯智深在鐵匠鋪訂制了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從此,這柄禪杖成了他的兵器,魯智深行走江湖,叱咤風云,靠的全是這條禪杖。
▲影視劇中的魯智深
在桃花村,為了證明自己不誑語,魯智深讓莊客們“提俺禪杖看”。莊客們哪里提得動,禪杖在魯智深手中卻象是根燈草。劉太公這才相信魯智深確實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的提轄官。這段記載,是極言禪杖的重,意在突出魯智深的力大絕倫。
▲怒目金剛魯智深
相國寺的菜園子里,魯智深取出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的禪杖,在一眾潑皮面前舞弄。“眾人看了,盡皆吃驚,都道:‘兩臂膊沒水牛大小氣力,怎么使得動?’”這一段顯示了禪杖的尺寸。“端的使得好!”這時,林沖隔了墻缺喝彩道。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自然眼光犀利,瞧的出魯智深功夫非比尋常。借林沖這個大行家的口,點出魯智深的功夫精湛。
▲范曾繪《野豬林》
日后到了野豬林中,薛霸舉起水火棍來,正要結果林沖性命,突然,魯智深的禪杖如從天降,“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云外。”魯智深提起禪杖,掄起來要打兩個公人,林沖急忙勸阻。而魯智深一路護送林沖,快到滄州時,為了警告董超薛霸,掄起禪杖,“把松樹只一下,打的樹有二寸深痕,齊齊折了”。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啰里啰嗦寫這些,只是想要表明一個事實,在原著中,魯智深的禪杖使用手法最多的就是掄、打,并無其余。可是,無論連環畫,戲曲、繪畫、影視作品中,魯智深手中的禪杖居然變成了方便鏟。
▲方便鏟
方便鏟屬于一種奇門兵刃,和尚說和尚獨有,道士說是老子所創。擱置發明權爭議不提,方便鏟的使用有推、壓、支、滾、鏟、截、挑、撥、劈等手法,似乎與《水滸》原著中所寫完全不搭邊。或者有人會講,這可能與作者施耐庵不懂功夫有關。但從種種野史、逸事的記載來看,施耐庵不但會功夫,而且功夫還不錯。
▲施耐庵雕像
所以施耐庵寫的沒有錯,錯的是后人。試想,以魯智深面圓耳大、鼻直口方,一副絡腮胡子,身長八尺、膀大腰圓的羅漢模樣,手中提著明晃晃、亮閃閃的方便鏟在官道上晃來晃去,有關部門能不注意他嗎?倘若他手中拿的是禪杖,每個游方僧人手中都用的佛教用品,自然無人理會了。
▲釋迦牟尼佛講經圖
那么,禪杖到底是件什么東西?怎么來的呢?兩千年前,佛教傳入中國,也帶來了僧人使用的禪杖。梵語禪杖為“隙棄羅”,漢音譯為“錫杖”。其實,錫杖是錫杖,禪杖是禪杖,二者之間迥然有異。
▲佛弟子聽經圖
據說,最早的釋徒外出化緣,因為不諳世事,往往直接闖進了居民家中,不受歡迎不說,更不要說化緣了。后來,僧人們懂得了敲門,可是情況仍然不見有所好轉。佛知道后,指示:“不應該打門,應該手中拿根錫杖。”并且講了錫杖的制式“杖頭安環,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釋迦牟尼告訴諸比丘,大家都應受持錫杖。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和他們的弟子都是手執錫杖的。從此,錫杖成了僧人手中的法器,與王者的權杖,魏晉時談玄說禪名士手中的塵尾功能類似。
▲魏晉名士手拿塵尾談禪說玄
而禪杖一開始則就是打人的了。據佛教經律記載,釋迦牟尼在教導弟子們參禪時,有的人定力淺,無法做到澄心靜慮,坐的時間一久就昏昏欲睡。于是,有腦袋靈光的弟子出主意用手敲腦殼。聽經打瞌睡的弟子太多,佛祖一個個的敲過去,也非長久之計。最終,大家想出用“禪杖”來捅醒這些人。
▲僧人參禪
最早的禪杖只是根短棍,因為棍頭是尖的,經常把弟子們的衣服捅破,佛又指示“應該拿東西裹上杖頭!”用完收拾時候,又會發出響動,佛又指示“把下面也裹上,取用的時候要輕拿輕放!”
▲手持錫杖的佛
佛教傳到中國后,禪杖是用竹或者葦制作的,只是一頭兒用布或氈裹了。再后來,教書的先生們見到了禪杖,有樣學樣整出了教鞭。拿類似于禪杖的東西教訓那些頑劣、打瞌睡、坐姿不良的學生。歷史上,儒家、道家借鑒釋家的東西不足為奇。
▲法門寺地宮出土錫杖
由于錫杖伴隨著僧人傳法來到中國,逐漸成為佛門法器之一,久而久之,與禪杖混為一談。目犍連尊者救母的故事在宋元時流傳大江南北,他手中的錫杖是除八難三災,殺鬼神、開地獄門的武器。施耐庵應該聽說過目犍連的傳奇故事,他將魯智深的兵器寫為禪杖,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只是后人誤會了禪杖,鬧了笑話。
▲手持錫杖逐鬼的目犍連尊者
禪杖打盡不平路,戒刀刺向對壘人。《水滸》原著對禪杖的描寫只是寫了它的重量、尺寸,并沒有寫明形制。所以為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當今人對魯智深武器的認識,更多的是受了明人楊定見《水滸》中插圖的影響,認為魯智深的兵器是方便鏟了。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獨孤慕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