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卡爾曼氏綜合征( Kallmann syndrome,KS) KS亦稱性幼稚嗅覺喪失綜合征,1944年經Kallmann等冠名。單純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發育不良(isolated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指下丘腦GnRH合成分泌缺陷致使垂體單純性促性腺激素(Gn)分泌不足的性腺功能減低。KS為IHH合并嗅覺障礙。本病多見于男孩,男女之比約為(4~5):1。其發病率據國外報道男性1:10 000,女性1:50 000[1,2]。KS主要發病機制是下丘腦完全或部分喪失合成分泌GnRH的能力。分泌GnRH的神經元細胞源自外胚層的嗅基板,與嗅神經共享同一遷移途徑,在發育早期移行進入下丘腦中隔視前區,合成和釋放GnRH。如由于基因突變影響了GnRH神經細胞的遷移及嗅球與嗅束的形成,致使下丘腦GnRH分泌缺陷及嗅神經萎縮,即可導致KS的發生。
二、臨床特征
性腺發育不良:男性患者表現為陰莖短小,睪丸體積小(容積<4 mL),無精子發生或隱睪,青春期無第二性征。女性患者表現為原發性閉經,乳房發育羞,內外生殖器均呈幼稚型。由于性激素缺乏,骨骺愈合延遲,身材細長,指距超過身高5 mm以上,骨齡落后。嗅覺喪失或減退,可合并單側腎發育異常、唇裂、腭裂,肢體聯帶運動,眼球運動異常,感覺性神經性耳聾等[3,4]。
三、診斷
診斷主要依據典型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血卵泡刺激素( FSH)和黃體生成素(LH)、睪酮(T)、雌二醇(E2)均降低。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刺激試驗顯示血T、E2明顯升高.GnRH興奮試驗顯示LH分泌延遲,LH脈沖消失,說明病變在下丘腦。男性患者精液檢查無精子,但染色體核型正常。骨齡愈合延遲,骨齡落后。頭顱MRI掃描示嗅球、嗅溝發育不全或缺失,嗅覺功能測定為無功能或功能減退。伴有其他先天異常者可予相應的輔助檢查?;蛲蛔兎治隹砂l現KAL1和FGFR1等基因突變[5,6]。
四、鑒別診斷
1.青春期延遲
青春期發育落后于正常人群平均年齡2~2.5個標準差稱青春期延遲,通常指女性13歲以后仍未出現乳房發育,男性14歲以后仍無睪丸體積明顯增大跡象(睪丸容積<4 mL)和(或)無第二性征發育的征兆。此外,即便青春期啟動正常,若其進程受阻,即女性超過16歲或青春期啟動5年后仍無月經初潮'男性青春期啟動5年后仍未完成第二性征的發育也被認為是青春期延遲。可分為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和功能性青春期發育延遲。
2.繼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acquired(1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AHH)
多見于下丘腦一垂體疾病如下丘腦一垂體腫瘤、炎癥、創傷、手術和放射等導致的下丘腦和垂體功能低下'造成多種激素缺乏,LH、FSH較低,激發后也無上升。常有特殊創傷和手術史,但往往無家族史;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可以進一步排除。
3.高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減退癥
是由原發性睪丸疾病、雄性激素合成缺陷或雄激素抵抗所致。見于睪丸發育與結構異常如先天性曲細精管發育不良(Klinefelter綜合征);Noonan綜合征(也稱男性Turner綜合征)等;或獲礙性睪丸疾病,如放射損傷、病毒性睪丸炎,手術或外傷等;或雄性激素合成缺陷或雄激素抵抗。
五、治療
由于KS患者的主要缺陷是GnRH合成不足,其外周性腺組織(睪丸或卵巢)處于未成熟狀態,在成年后男孩原始生精細胞、女孩未成熟卵泡仍可具有一定功能。因此,KS的臨床治療旨在維持體內正常性激素水平及其性腺組織功能,避免性腺組織長期惰性而廢用,以達到正常啟動青春發育和保存成年后
生育功能的目的[7]。
本病目前尚無根治措施,嗅覺障礙無特殊治療,主要是針對性腺發育不全采用激素替代治療。治療目的主要是促進青春期啟動,使性器官與第二性征正常發育,并獲得生育能力。
1.GnRH治療
青春期以前治療效果好,隨著年齡增大療效愈差。肌內注射給藥:格納瑞林( LHRH)每天100~200 μg或隔天用200 μg肌內注射,連續60~90 d為一個療程,休息1個月后再重復應用。脈沖式皮下給藥:將含1500~2 000 μg的LHRH粉劑用生理鹽水混勻后,經脈沖給藥泵按程序給藥,每90 min注射1次,每24 h給藥16脈沖,每次換藥可維持6~7 d,然后重復下1次循環。1個療程為0.5~1年。
2. HCG(作用相當于LH)和FSH或HMG(相當于rFSH)聯合用藥
第1個月用HCG 2 000 U,每周2~3次肌內注射,然后用FSH或HMG150 U,每周2~3次肌內注射,連續3~6個月,年齡大者可持續1年。HCG/HMG可有效促進睪丸生長和誘導精子發生及排卵。
3.性激素替代治療
當患者無生育要求時,可用性激素替代治療。目的是促進第二性征的發育和維持性功能。原則是模擬正常的青春期過程及預防骨質疏松。男性可用十一酸睪酮,口服40 mg/d,逐漸增加劑量至120~160 mg/d,分兩次口服,持續3~4年,此后可適當減少劑量,以維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達到或接近正常為原則。女性可用炔雌醇5天或結合雌激素0.3 mg/d,口服4~6個月或出現陰道出血后改為周期治療,即炔雌醇或結合雌激素每月連服21天,后10 d同服安宮黃體酮10 mg/d,根據治療反應調整劑量,持續2~3年,以后以最小有效劑量維持第二性征、撤退出血和預防骨質疏松[7、8]
4.其他
對經過長期治療后睪丸仍未發育的患者,有學者將一側睪丸移人對側陰囊并置入睪丸假體,以滿足患者成年后睪丸仍發育不良的心理需求[9]。有陽性家族史的孕婦宜開展產前分子遺傳學檢查,將有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
六、典型病例
患者,男,16歲,江西人,因“發現陰莖短小14年”就診?;純杭议L14年前發現患兒陰莖短小,在當地醫院診治,體檢發現“睪丸未下降”,于2002年在當地行“睪丸下降術”,余未予特殊診治,隨年齡增長陰莖及睪丸無明顯增大,無頭暈、頭疼、視物模糊?;純簩ο阄恫幻舾校荒苈劶疤貏e明顯的刺激性氣味。于2014年7月來我院門診診治,行HCG試驗,試驗前睪酮0.03ng/mL、雙氫睪酮354.64pg/mL,用藥后睪酮0.28ng/mL、雙氫睪酮243.65pg/mL。體格檢查:血壓:114/75 mmHg;身高:173 cm;體重:55.2 kg;心率88次/分,心律齊,心音有力,未聞及明顯雜音。腹部體檢無殊,巴氏征陰性;雙側睪丸降至陰囊,右側睪丸約1.0 mL,左側睪丸約0.5 mL,質韌。陰莖長度4 cm,周長2 cm,包皮稍長,龜頭暴露尚可,稍紅,未見明顯滲出,陰毛PH2期>(見圖1、圖2)。視覺、聽覺無明顯異常,對香味不敏感,嗅覺初篩無明顯異常。行LHRH激發,LH峰值1.61 mLU/mL、FSH峰值3.92 mIU/mL,基因測序結果顯示KAL1基因大片段缺失;確診為Kallmann綜合征,戈那瑞林(LHRH)泵注脈沖式皮下給藥治療(見圖3);
患兒睪丸增大,陰莖增粗;第二性征發育逐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