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復興
“繽紛花野” 的自然維度
儲有明
海派中國畫藝術大家張復興,以一組“繽紛花野”的大寫意系列作品,詮釋了他從“自然”、“自我”步入“自由”的審美思維之路,表達了藝術求索道路上的心路歷程。
曠野中繽紛的鮮花,從自然的維度觀之,往往“見花是花”;而從自我的維度思考之,可能“見花不是花”;只有當進入思維的“自由王國”,才能“返虛入渾“地“見花還是花”。這其中既蘊含了畫家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同時也是他在藝術理念上返樸歸真以及對集體人格和審美的尊重
張復興是一位具有現代原創風格的畫家。他創作的“繽紛花野”系列作品,運用生動、唯美的視覺圖式,通過對大自然中花野形態的解構提煉,疏離形似,脫略具象,化為意趣。以詩意的書寫性筆墨語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彩色明麗陽光充沛的自然空間,同時遂擁豐富的人文內涵,并毫無疑義地具有了多義解讀的可能性。
張復興創作的“繽紛花野”系列作品,其筆墨的營構是多向嫁接的。從縱向藝術傳承來審視,他繼承了文人畫強調心性和筆性的審美藝思。筆墨與意韻兼臻,作品大筆縱橫松活,自由肆意,以線架構,呈現出獨具特質的形式感,同時畫家通過黑、白、灰和冷與暖的不同層次色相的律動與洇化,水墨淋漓而氣韻生動。這種線與面的有機結合,賦予畫面以韻律感、層次感,改變了傳統花鳥畫的靜止與孤立,從而營造出互為聯系渾然變化的詩意境界。
“繽紛花野”系列作品,色與墨的交相運用是一大亮點,色彩與水墨互融撞擊,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既充分發揮了色彩的鮮麗魅力,又保留了墨韻的氤氳變化之美。另外他通過“色破墨”和“墨破色”的技法,利用色、墨交融的滲透性,始終保持著中國畫特有的光彩與深厚,同時賦予色彩以情緒性和象征性的表達,體現出時代的特征。
從橫向的借鑒方面來審視,張復興創作的“繽紛花野”作品,顛覆了花鳥畫的程式理念。以創新意識駕馭傳統,其作品大膽地融入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構成和色彩元素。他追求形變和圖式的平面意味,追求現代審美趣味的傳遞與表達,恰到好處地與東方寫意合二而一,以獨特的圖象語匯,演繹出畫家自我關于花野的情懷訴求。
“繽紛花野”系列作品,為表現大自然生態的多樣和豐富,借鑒西方現代繪畫的肌理制作和運用,獨創性地形成了完整而自主的筆墨和色彩肌理,從而成功地拓展了傳統花鳥畫創作的筆墨語匯和外延,在當下全球化的語境下,表現出激情四射的海派中國畫的話語姿態。
張復興的“繽紛花野”是直接從自然生態中採拮素材,以其歷久的繪畫經驗,跨過傳統藍本和前人圖式,運用自家的山水筆意,洋洋灑灑地通過“形”的疏離、“象”的消融,把花從曠野的具體環境中解脫出來,成為游離于物、我之間的“意象”,成為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拈出的“隔霧看花”。這種審美視覺上的朦朧感,是自然維度中鮮花、曠野的原形物語在新的藝術維度上的變形和融合。
張復興創作的“繽紛花野”繪畫作品,是續“江南水鄉、“大美山川”系列作品以后的又一創作主題。是畫家延著海派藝術大師所開創的中西融匯道路和文脈探索追求的成果,不僅獨辟蹊徑地構建起屬于自己“海派復興”的中國畫藝術體系,同時也拓展了21世紀海派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內容,推動了海派藝術的傳承和創新。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