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茍且于單身,不將就于愛情,可以工作996,周末宅家躺沙發,吃飯靠外賣小哥,娛樂靠抖音直播, 社交靠隔屏聊騷,這是很多單身人生活的常態。不喜社交,不愿討好,足不出戶,樂得逍遙。
據2018年中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適齡單身人口高達2.4億,其中7700萬處于獨居狀態,這個數據將于2021年上升到1億。這么龐大的人群基數的背后,是消費習慣,消費觀念的轉變。
這波單身人群很可能會引來下一波經濟的走向!
比如小而美的公寓,一人食的餐廳,單人份的自嗨鍋,單人用小家電,可愛的寵物陪伴,吃飯首選外賣,方便好吃且多樣。
相關數據統計,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單身自己做飯的概率中,23%的從不做飯,46%偶爾做飯,單身狗已經成為外賣消費的主體。據美團外賣公布的2018年相關外賣數據來看,2017年20到30歲人群,占據了65%的訂單量,一人食的外賣也成為消費主流。
龐大的單身群體的背后,帶來的是單身經濟的悄然崛起。單身群體中,男多女少的比例占絕對,男性單身未婚人士高達3000多萬。
為了解決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復旦大學某教授甚者提出“一妻多夫”制,按照這種提議,未婚女性應該早就解決單身問題了,可是為什么還有很多大齡女青年呢?
可見,單身未婚群體中,真的不只是男女比例的問題!
有人說單身狗這么多,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罷了,我看不上你,你看不上我罷了!其實除了主觀上的“看不上”,其背后有一些列的原因。
根據大型相親網站珍愛網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2016年單身人群現狀系列報告第三期》,報告顯示2016年一線城市單身女性的擇偶經濟要求如下:深圳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廣州8975元。
在這個數據中,每個月平均可支配的收入高于8000元的被稱為“黃金單身族”。可是在這些“黃金單身族”中,單身男性人數少于單身女性。這結果很明顯的是,在中國的單身人群中,單身男性的群體,缺乏與單身女性的經濟條件相匹配的男性。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依次由生理需要,安全區域,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等五個層級構成。這五個層級中層級最低的,力量越大,潛力和影響越大。
經濟條件的差異,直接會影響最基礎的生理需求,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這就意味著,找一個比自己經濟條件差的男朋友,會直接拉低女性的生活標準,反而會出現倒貼的現象。
當然經濟條件受限,也會直接影響人的安全感,以往的單身生活穩定,安全,自己心理踏實,而如今會因為柴米油鹽的瑣事而蹬鼻子上臉,以后結婚也很可能會出現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結局。
這種情況下,單身男性即便人數超過單身女性3000萬,如果男性的條件達不到女性的要求,單身女性很可能選擇寧愿單著也不愿意“將就”。
近期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作為一個資深的滬漂,工作時高檔的奢侈品店,收入可觀,自我要求高,一直想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感情上,也是挫折百出,被逼和市儈相親,好不容游輪旅行中碰到的白馬王子,可是卻是別人的未婚夫。
30+未婚的她,到底是選擇跟現實妥協,順應父母意思草草結婚,還是不將就不盲從,繼續等待呢?王漫妮選擇的后者,而這也是大多大齡單身女的選擇。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單身人群因對自己的期望值更高,會傾向于投入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消費,比如讀書,學習新的技能,培養興趣愛好,自我提升,和運動健身等等。
這個數據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更多。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結果顯示,2010年,研究生新生入學女性人數已經超過女生。與此同時,珍愛網201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單身男女數據統計中,56.14%的女性不愿意為了愛情或者家庭,而完全放棄自己的事業,而這個比例是高于男性的。
可見,單身女性對自我提升,更不愿意放棄對學歷和事業的追求。這樣的自我要求,必然會導致女性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用于個人提升和職業發展。而這會讓女性在自我修煉的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和同齡男性支架的距離越來越遠,而這必然會延長男女單身的時間。
可是,對于很多大齡剩女來說,年齡越大,學歷越高,事業越好,經濟獨立,而與之匹配的伴侶的范圍越來越小,這會導致她們越來越多的主動選擇單身。
而年齡小的單身女生,則會更容易找到能吸引她們的對象,就這樣大齡單身女性的可選的男性就會更少,而不得不選擇“姐弟戀”。
《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扮演者童瑤,在她近期熱播的另一部電視劇《誰說我不能結婚》中,飾演的就是一個30+的大齡女青年,事業穩定,經濟獨立,業余熱愛健身。她的感情歷經了大學初戀,鳳凰男,姐弟戀,可謂是起起伏伏,但在跌宕起伏的感情中,她卻越來越堅信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成為最好的自己。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觀念更加開放,女性在社會上擁有更多的職業選擇和機會,但中國的傳統觀念里,仍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很多職場女性,在每天和男性同等工作8小時之外,還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做家務。據相關數據顯示,女性平均做家務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而男性為45分鐘。除此之外,懷孕,生孩子,帶孩子,幾乎都被認為是女性的天職,這就是所謂的”保姆式妻子”。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婚姻法中,明顯對女性的保障更低,讓女性在法律上就處于婚姻中的劣勢地位。這就意味著女性如果退居生活和家庭,天天洗衣做飯帶孩子,日日柴米油鹽醬醋茶,結果孩子帶大,自己失業,老公出軌,離婚還得卷鋪蓋走人。
《三十而已》的顧佳,作為一個已婚女性,她原本是美好婚姻生活里的全職太太,卻因孩子和丈夫問題,不得不撕逼小三,虐打兒子的同學家長。她為了家庭和丈夫事業奉獻了自己,可是丈夫的出軌,不得不讓她走上離婚的道路,從頭開啟自己的人生。
在婚姻中,女性的位置本來就出于劣勢,更何況是全職太太,完全以家庭和丈夫為中心的生活,會讓她們逐漸喪失自我,而這又會給婚姻本身帶來隱患和不安。很多的大齡單身女性都覺得與其這樣的悲慘的結局,還不如選擇單身,有自己的事業,經濟獨立,取悅自己,讓自己快樂,給自己幸福。喜怒哀樂隨心走,酸甜苦辣不由人。
2.4億的單身人口的背后,不只是單身經濟崛起,更多的是單身男女在經濟,思想,和對婚姻的態度的差異,而選擇的主動單身。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某教授的“一妻多夫”的提議,也沒辦法最終解決單身未婚男女比例絕對失衡的問題。
我們應當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來看待單身問題,在很多單身人士的觀念中,結婚本身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
縮短單身男女之間的經濟,學歷的差距,培養更多的共同興趣愛好,營造更加公平的婚姻氛圍才能讓更多的單身男女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