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次審議的《醫師法》草案,與原《執業醫師法》多有變化,也反映了如今醫師職業發展的趨勢。
此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醫師法》草案)進行了審議。
經過兩次審議的《醫師法》草案,與原《執業醫師法》多有變化,也反映了如今醫師職業發展的趨勢。
大專及以上才能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1999年版《執業醫師法》規定,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在《醫師法》草案中則刪去了此條內容。
也就是說,草案將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最低學歷由中專提升為大專。
草案規定,國家制定醫師培養規劃,加強醫教協同,完善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
新版《醫師法》較為關注提高醫師隊伍的準入門檻及醫學教育體系的完善,對醫療人才的學歷要求更高。
這也是醫療人才結構優化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醫療質量提升。
中醫醫師資格可經推薦免試獲取
原《執業醫師法》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相關機構考核合格后,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而《醫師法》草案則修改規定為:
無論是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滿三年或是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均無法直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而是將這兩項考試改為“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另外,草案中新增規定: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級等相關主管部門組織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免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獲取中醫醫師資格。

在基層工作的醫生適當給予補貼
新版《醫師法》草案新增“保障措施”一整章,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體現醫師職業特點和技術勞動價值的人事、薪酬、職稱、獎勵制度。
要求給予在基層工作的醫師適當津貼。
草案規定,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醫師,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津貼、補貼政策,并在職稱評定、職業發展、教育培訓和表彰獎勵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

國家鼓勵開辦基層醫療機構
草案規定,國家采取措施,對基層醫療機構做出鼓勵:
鼓勵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依法開辦村醫療衛生機構,或者在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鼓勵在村醫療衛生機構中向村民提供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的鄉村醫生通過醫學教育取得醫學專業學歷;
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依法取得醫師資格。
以上條例的出臺,有利于調動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的積極性,同時有效提升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