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會遇到PUA,也會遇到捧殺。
年輕的職場人,面對前者有天然的反感。不多幾次,就能回過神來,并且作出反應:回懟、反擊,或干脆拍拍屁股走人。面對后者,卻常常甘之如飴,很難察覺到隱憂。——這也難怪,誰會拒絕被夸獎,被表揚,被抬高呢?一個見面就捧,對自己十分肯定的人,又有誰會不喜歡?
不能否認,這其中有各人自己的原因。盡管在外面表現出來,有高調自負,也有低調謙虛。但人在潛意識里,對自己總是會高看一眼。都看得到的優點,多添幾分顏色。對自己的缺點,加上一點包裝。明明就是能力不足,卻被包裝成不屑一顧。明明就是膽小怯懦,卻安慰自己是小心謹慎。這時候,聽到幾句捧,正是一拍即合。
和有深度的肯定或批評相比,職場上能聽到的,更多是漫不經心的“好話”。
一方面,真正的好話,是有門檻的。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固然要盡量說好話,不要動不動就口出惡言。但芥菜樹下看,好話的要點,在于真,而不在于詞藻。而求真,需要付代價。如果失了真,那么有些情況下,情愿閉口不言。
另一方面,職場很現實。很多人關注的中心,始終是自己。其他的東西,很多就無所謂。你喜歡聽好話,那就把好話都送給你。管他真不真,假不假。說幾句漂亮話,又不需要多花費什么。因此,當我們聽人說話的時候,需要辨別真假,是否捧殺。
那些漫不經心的“好話”當中,并沒有多少是真的贊美或認可。真正的認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工作上,很多東西都能看得到,也能量化。以此來認可,毫無爭議。而那些漫不經心的好話里,堆砌了太多的形容詞和虛詞。要是聽的人當了真,以為實情如此,那就是捧殺。
“好話”太好聽,把人捧得那么高。高到聽的人以為,自己真的已經到了那個高度。實際上幾斤幾兩,我們或許不清楚,對方卻看得明明白白。捧殺的游戲,越捧越高。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對現實,唯一的結局,就是摔下來。
捧殺的動機,無非就幾樣。有時候,就是純粹不想得罪人,隨口說幾句好聽的話。說的人并不當真,聽到的別人,也不當真。但說的對象,卻當得真真的。這種被人捧殺,是自己糊涂,怪不得別人。也有一些捧殺,是刻意為之。逢迎你的想法,用好聽的話,打造出一個你情愿相信的假象。從而影響你的認知,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產生了誤判。而這個結果,是他想要的。需要留心的,其實是后者。
這里不是說,事事都要去懷疑別人的動機。沒有必要,而且很難。能做的,是以事實為依據,看他的內容真不真。好聽不好聽,問題不大。如果虛無縹緲的東西太多,那就不要聽。更不能當真,當了真,人就飄了。飄得太高,就很難適應腳踏實地的狀態。
喜歡這樣說“好話”的人,離他們遠一點。要是物理上離不遠,至少在心態上給自己做一層過濾。捧殺的話一來,就閉嘴,不做任何的回應。對方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覺得無趣,也不會繼續表演。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那四個字:實事求是。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喜歡就關注:<芥菜樹下>,閑話職場,南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