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本身,是主觀的感受,同時也是中性的詞匯。
我們都是人,天生就有情緒。有情緒才是正常人,一點情緒都沒有的,怎么看都不像人吧。(這里并沒有要口吐芬芳的意思。)但是在工作當中,似乎有情緒就是不正常的。
為什么呢?
因為當別人意識到你的情緒時,能讓他們有所感覺的,往往因為已經產生了負面的結果。
如果你走路唱著小曲兒,工作像打著雞血般沖勁十足,沒有人會問你是不是有情緒。明明你有這么好的情緒,但是卻沒有問你的必要。你帶來的效果,對他們來說是好的,促進良好氛圍,提高工作效率啊。既然效果已經這么好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誰還會管你有沒有好情緒。
但是當你情緒低落時,或者對手上的工作很抵觸時,不但你個人的工作效率一定會低于自己的平均水平,對一個團隊來說,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別人找你辦事情,正撞上你情緒不好,你對他的回應不會好,那么連帶他的情緒也不會好。
這樣一個個下來,整個工作氛圍就會變得糟糕。影響出來了,自然就會有人過來關心你:是不是有情緒了?所謂的情緒問題,就是“壞情緒”的問題。
要避免這種結果,我們就得學會處理自己的壞情緒。
理想的辦法,當然是從源頭做起,消滅壞情緒產生的可能性。比如說,看到不好的事情,想到自己的壓力,想到那些面臨的困難,很容易就勾出壞情緒。那我們工作當中,就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不去想那些負面東西,盡量把眼光放到積極的那一面。實際上,光在腦子里想,除了影響你的心情之外,的確也沒什么別的作用。
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壞情緒,卻不可能杜絕壞情緒。哪怕我們都是成熟的職場人士,有時候還是會不可避免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有時候是因為自己的境遇,盡管已經做好了心理預期,但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有可能還是難以接受。或者有時候,你自己是沒什么問題的,但可能就是不小心遇到一個情緒糟糕的人,對你做出了糟糕的反應,一來二去,就順帶著把你也拉進情緒的低谷。
所以,我們還要訓練自己面對壞情緒。既然情緒是主觀的感受,那么我們就得不斷確認這件事。情緒低落的時候,自己肯定會有感覺。這時候,就要問自己,我現在要優先處理的,是自己主觀的情緒,還是客觀的工作問題?
一方面,職場上的優先級,總還是放在處理實際問題上。先把主觀情緒放一放,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具體的客觀問題。如果是自己工作沒到位,那就抓緊時間完善。如果需要其他同事或部門的支持,就去找人找資源。
另一方面,情緒往往是各種事情堆積的結果。堆積的東西越多,情緒的壓力越大。反過來,把堆積的東西一件件拿掉,情緒的壓力也會減小。等你把工作上的問題處理好了,回頭再看自己的情緒問題,基本上也已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