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在我眼中,大疆代表著國貨之光和無人機領域的頂尖技術,正如今天大疆宣布推出的新產品 Mavic Air 2,據說是大疆迄今為止最「聰明」的航拍無人機。
到底厲不厲害,俺沒用過,也不敢妄言。作為一個買不起無人機的「窮人」,當無人機迷為新產品而癡狂的時候,我倒對前些日子大疆順勢而為做的一場營銷頗有感受。
那個追無人機的少年
上面這個視頻是大疆為一個追逐無人機的農村少年拍攝的紀實性小短片,至于為啥要給小男孩送去一架無人機,事情是這樣開始的。
4月16日,有一段「小男孩騎車追幾條田坎只為看一眼無人機」 的視頻在抖音、微博瘋傳,視頻拍攝者在一輛緩慢行駛的汽車中,視頻里迎面出現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小男孩,慢慢接近汽車,他迫不及待地問地問:“可以看看你的無人機嗎?”
原來,在4月14日,拍攝者和他的朋友——一位植保無人機飛手(植保無人機是指用于農業噴灑藥劑、種子、粉劑的無人機)正在田間作業,田間圍了一群孩子觀望,但是誰也沒有靠近。
作業結束后,拍攝者和朋友駕車離開,就出現了視頻里的這一幕,這個少年騎車追了好幾個田坎,終于追上了他們。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把自行車停在一旁,閃著光亮的小眼睛羞澀而好奇地盯著車里的無人機設備,他還轉身招呼后面的小伙伴們:“快來看,靚仔們!”,一時間車旁圍了三四個小男孩。
雖然視頻里的飛手和孩子約定好明天,讓他們好好看看無人機,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他們未能按時赴約。
但男孩那清澈的、閃爍著微光的眼神不止打動著飛手,也打動著每一個點開視頻,看到他的人。
有網友在視頻下面評論道:“這孩子眼里好像進了什么東西,大概是夢想吧;一把年紀了,看到「夢想」兩個字還是會內心抑制不住激動和感動,眼眶泛潮。”
于是,一場尋找「追機」男孩的行動在網絡上展開起來,大家在尋找這個男孩的同時,也是在尋找曾經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夢吧。
適時,大疆也關注到了這條受到頗多關注的視頻,并很快做出了一個決定——和飛手一起赴這場承諾已久的「明日之約」。
4月17日,從深圳到湖南邵陽,大疆的工作人員和飛手一起,找到了那個男孩。
他們還為村里的孩子們講解了無人機的知識,并送給男孩一架無人機,男孩和小伙伴還獲得了一次前往大疆深圳總部參觀的機會。
他滿臉期待的樣子,像極了我的童年
從一個品牌傳播的視角看,這場計劃之外的營銷,出人意料的成功,而這一切的起點都在于那條被大家關注的視頻和那場尋找計劃。
那么,為什么這個網友無意間上傳的視頻,能引起大家如此多的關注?
也許是因為,那個孩子滿臉期待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特別對于從農村出來的孩子而言,這種情感共鳴尤其強烈。
烈日下的我們年歲漸長,而夢想的影子卻越來越短,不管是曾經只敢遠遠觀望的「好奇」,還是一閃而過的「幻想」,都慢慢淡出朝九晚五和柴米油鹽的生活。
用知乎上一位朋友的話來說,網友們哪兒是在尋找那個小男孩,你們分明是在尋找曾經的自己。可不是嗎?
品牌定位之變:為夢想者托起起飛的翅膀
抓住機會,及時行動,是大疆這次營銷最成功的一點。
雖然這是一場計劃之外的營銷,但是在這場迅速的行動中,我們可以窺見大疆對用戶情感的敏銳觀察力,以及在后續跟進中精準的判斷力和高效的執行力。
由于無人機并不是一種人手必備的工具,比起華為,普通人對大疆的印象仍舊停留在一些技術先進、市場占有率高的宣傳之上,而其高昂的價格也常常令人望而生畏。
雖然,在這次疫情期間,無人機投放醫療物資、無人機巡邏喊話使得更多的普通人開始了解無人機技術,也使得無人機的使用更加普及化。但大疆的品牌定位仍然圍繞技術性、高科技等形容詞,潛在用戶其實無法在這樣一個極具科技感而冰冷的品牌形象上得到情感共鳴和情感慰藉。
而這次尋找「追機」男孩兒的營銷之所以成功,更在于它為大疆在技術之上,找到了一個新的、有情感歸屬性的品牌定位——每一個起飛的夢想,都是從抬頭仰望天空開始的,而大疆愿意托起每個孩子飛向天空的夢。
大疆送來的無人機續燃了小男孩眼中的微光,也同樣重燃了每一個尋找男孩同時尋找自己的網友們內心的夢想火焰……
下一次,當我們的孩子生日的時候,也許我們都會選擇送她/他一架大疆無人機,告訴他們:只要你心里有夢,我們愿意托起你夢想起飛的翅膀。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