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 疫 /A pestilence was raging in that area
公元二世紀中后期,一場破壞性極大的瘟疫橫掃羅馬帝國。成千上萬的人被瘟疫奪去了生命,連馬可·奧勒略皇帝也未能幸免。帝國從此由盛轉衰。進入三世紀,帝國更是噩夢連連: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社會機制全面癱瘓……更令帝國雪上加霜的是,自三世紀中后期開始,瘟疫兩度復發,給帝國造成空前災難……
[法]居勒-埃里?德洛內
(Jules Elie Delaunay,1828-1891),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1869年作。
道德與信仰危機
殘酷的瘟疫沖擊著人們脆弱的心理。惶恐失措的人們不得不求助于宗教,以求災難產生緣由并知曉應對之術。令人失望的是,當時帝國境內諸多宗教既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救助行動。人們的信仰開始動搖,進而引發普遍的社會信仰危機。
盡管羅馬時代很多城市中都已存在公共醫療設施,但當時醫學并不發達,醫生們對引發瘟疫的病菌或病毒毫無所知,自然無法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甚至許多醫護人員不是在瘟疫中死去,就是逃離疫區。
令人們同樣失望的還有被譽為靈魂醫生的哲學家們。面對大瘟疫,他們只是一味地埋怨社會衰老、道德頹廢,依舊無法給予人們合理的解釋和應對之策。
由此不難看出 羅馬帝國中后期危機沖擊著古希臘的神學、科學、哲學的權威,大大地動搖了支撐羅馬社會的精神根基。面對傳統信仰的失敗,社會民眾與各團體迫切要求革新傳統的信仰或是轉向其他宗教。這就為基督教提供了“乘虛而入”的可能。
救贖與契機
相對于異教徒的無助,基督教卻提供了一種相對比較令人滿意的關于災難降臨的解釋,甚至還勾畫出了一幅充滿希望的未來藍圖。
[尼德蘭]若斯?列菲林西(Josse Lieferinxe),
《圣塞巴斯蒂安代瘟疫災區向神祈禱》,1497年作。
對于大瘟疫爆發的原因,早期基督教辯護士們給予了這樣的解釋:“羅馬人曾經殘忍地把救世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血腥地迫害基督教徒。瘟疫就是對羅馬人的錯誤和虛偽信仰的報應和懲罰”。這些解釋看似有些荒誕不經,但在其他異教沒有合理解釋的情況下,似乎也能為哀苦無告的民眾所接受。
又如馬克內爾所言:“基督徒和異教徒相比的另一個優勢,是他們的信仰教導他們人生是有意義的,甚至在突然可怕的死亡面前也是如此。那些在戰爭和瘟疫劫后余生的人也可以認為自己想念的那些親戚朋友仍活在天堂之中。通過這種想象找到溫暖的、直接的和有康復作用的安慰。基督教因此就是一種完全適合那種困苦、疾病和暴力死亡經常發生的困難時代的思想和感覺的信仰體系。”
可見基督教把個人的救贖作為首要的任務,以其富有理性和人性的教義溫暖處于生死邊緣的人們的心靈,并為他們勾勒出一幅今生與來世的美好圖景。這讓極度恐慌的受難者從基督教中看到了其它宗教信條中無法看到的希望。
救死扶傷
如果說充滿仁愛的教義從心靈和精神方面慰籍了困頓不堪的人們,那么基督教積極行醫布道和開展廣泛的社會救助就是真正戰勝異教的“法寶”。在基督教教義中,治病救人、捐贈和濟貧等是主要義務。在瘟疫肆虐、死神橫行的時期,這使得哀苦無告的大眾對基督產生了狂熱的崇拜。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長期迫害基督教的社會氛圍中,基督教會面對可怕的瘟疫進行了無私的救助和適時地布道宣講。
隨著基督教社團實力的增強,基督教會的救助范圍也不斷擴大。三世紀中期,分散的基督教社團已發展為一個固定教會。教會內設立專職人員并以教會的部分收入用于扶助貧弱孤寡、埋葬病死的陌生人和窮人等。
基督徒照顧大眾
瘟疫期間,基督徒們以殉道之精神游走于異教人群之間,奮不顧身地行醫布道、照顧病弱、安葬死者、并為之禱告。很多基督徒為了看護病人染上了瘟疫,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仁愛和善良的價值觀迅速地植入普遍缺乏社會服務的帝國社區內。
后 記
大瘟疫時代,基督教則以超越利己的教義和救助貧弱的行動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皈依者日益增多。隨著新教徒人數的增多和教會勢力的壯大,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的政策逐漸由曾經的鎮壓轉向寬容直至利用。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與李錫尼聯名發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合法化。帝國與基督教關系的主旋律轉變為和解與合作。380年,提奧多西與戈雷西恩聯合發布敕令,正式宣布基督教為國教。392年,狄奧多西規定,禁止異教崇拜,違者將與叛逆與瀆神同罪。基督教在整個帝國的信仰界獲得了絕對優勢的地位。
《最后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壁畫
至此,歷經三百多年風雨坎坷的基督教終于從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教派發展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當初少數人的信仰終于化作了一個龐大帝國的信仰。
————————————————
[參考文獻]
[1]艾略特:《基督教與文化》,楊民生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G.F.穆爾《基督教史綱》,郭舜平等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3]威利斯頓·沃爾克《基督教會史》,孫善玲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4]姬慶紅《古羅馬帝國中后期的瘟疫與基督教的興起》,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文案:李佳濱 | 編輯:廖 璐
原創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
螺老師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如果你想get到更多的歷史學習干貨
如果你想看到更廣闊的歷史學習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