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有著錯綜復雜的矛盾。這就是被譽為世界“火藥桶”的中東地區。一直以來,中東局勢可謂“小鬧天天有、大打三六九”。月初黎巴嫩貝魯特港發生驚天大爆炸余波未平,其鄰國又傳出重磅消息:一直是“死敵”的阿聯酋和以色列,“突然”宣布建交,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
歷史矛盾:剪不斷理還亂
如果在當今世界各地中尋找一個局勢最復雜、最動蕩的地區,那么答案無疑是“中東地區”。享有“五海三洲”便利條件的中東何以成為世界上最動蕩、最危險、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民族矛盾首當其沖。中東絕大多數國家為阿拉伯民族,唯獨只有以色列是由猶太人組成的國家。猶太人的祖先曾經生活在地中海東南沿海的巴勒斯坦地區,后來流落到了世界各地。二戰后在聯合國支持下于祖先曾經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國。然而巴勒斯坦地區上千年以來都是阿拉伯民族生活的地區。以色列在此地復國,顯然和阿拉伯世界結下了仇恨,為此雙方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
讓合作取代沖突
是什么讓置身阿拉伯世界的阿聯酋冒著“背叛”巴勒斯坦的風險選擇“越頂”與阿拉伯沖突另一方以色列建交?答案恐怕還在于近年來中東地緣政治環境的根本性變化。地區利益無疑是以色列與阿聯酋最終同意關系正常化的重要驅動力。
阿以建交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世界一片嘩然。放眼中東,這一變局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阿以建交對于巴勒斯坦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隨即發表聲明稱這項協議是對巴勒斯坦人的“挑釁”。阿以建交將加劇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巴勒斯坦日益失去阿拉伯國家的集體支持,“阿拉伯共同事業”也將面臨極大考驗。如何處理與以色列、伊朗、美國關系,支持或反對政治伊斯蘭將成為擺在所有阿拉伯國家面前的課題。
此外,戰略外交博弈空間不斷萎縮的伊朗也成為一大輸家。阿聯酋和以色列建交的初衷之一就是共同應對伊朗威脅。受此影響,中東各國“陣營化”趨勢將愈發明顯,為地區局勢增添新的矛盾。
后 記
在阿聯酋和以色列建交之后,中東地區的前景被置于聚光燈下。
阿以建交足以在中東地區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會引發其他中東國家尤其是海灣國家陸續與以色列建交。
然而,此舉能否真正為地區帶來和平仍待商榷。
無論多少國家承認以色列,有兩個基本事實沒有改變:一是巴勒斯坦被忽視的事實;一是伊朗被針對的事實。只要這兩個事實不變,中東的主要矛盾就依然存在,中東就不可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如果把中東局勢比喻成一盤棋,中東棋局無疑就是地緣、能源、政治間的多重博弈。宗教、民族的歷史糾葛與現實政治對棋局中各國家立場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
文案:李佳濱 | 編輯:廖 璐
原創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