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曾在全球打破100多項票房記錄,最終拿到近30億美金的票房。《水之道》制作成本超過3億美金,票房至少需要達到20億美金的小目標,才能保本,最終它是奔著50億美金去的。
續集
卡梅隆表示,目前《阿凡達》第三部已經拍攝了一部分,暫定2024年上映(這時間太不靠譜了,還是別信)。
至于第四、第五部,要看前兩部的成績。如成績不佳,會被砍掉。
斯皮爾伯格說過這么一句話:“電影分為兩種,一種是《阿凡達》之前的,一種是《阿凡達》之后的。”
這座影史里程碑,至今還在影響著無數著電影。
2010年還沒有發達的網絡購票,買票要去電影院。通宵排隊是常規操作,還有影院經理因為電影放不出來不得已下跪。
《阿凡達》的票房收割能力,被形容為“砍瓜切菜”。
2010年的上海,只有和平影都可以看到IMAX。那段時間電影院擠得人都走不動,排隊的隊伍彎彎曲曲能繞好幾個大圈。
門口都是穿著軍大衣、拿著小板凳的影迷,大家放棄風度,通宵搶購IMAX,絕不將就普通銀幕。有位母親,為了給兒子和他女朋友買票,凌晨三點就來排隊。
情人節那晚,票價上漲到288元,依然供不應求。畢竟這晚帶女朋友去看IMAX《阿凡達》,足夠炫耀大半年了。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北京。
五環外的中國電影博物館,頭一回拉起了欄桿,開了午夜場。零下十幾度的大雪天,近千人要熬三小時才能進到館內購票,情侶抱在一起取暖也不愿離開。
當時全國只有22塊IMAX銀幕,其中一半商用,可放映《阿凡達》,另一半都在科技館、博物館。
重慶那塊就在科技館。一開始有人坐飛機去昆明百老匯看,因為那里有西南地區唯一一塊商用IMAX。
后來響應民意,2月14日,重慶科技館里那一塊非商用IMAX終于可以用來放映《阿凡達》了。市民從凌晨三點就開始排隊,有位何阿姨雖然已經看過普通3D,但聽說IMAX更好看,又來看第二遍。
要知道在阿凡達之前,國內的IMAX影院都處于入不敷出的階段。建設一個IMAX廳的成本高達千萬,可無片可排、一般影片效果又不好,和平影都都做不到回本。
正是“阿凡達效應”,極大地推動了國內電影院和IMAX銀幕的發展。就在第二年,全國一下子多了數千家影院,IMAX影廳的數量也大大提升。
《阿凡達》開啟了全球3D電影時代,讓3D成為常規操作,國內影片甚至一度過度迷戀3D而被詬病。
去年《阿凡達》在內陸重映,在此掀起了一波熱潮。
這些年重映收割一波情懷的經典電影太多,但真正的高票房很少。而《阿凡達》上映兩天,在無宣傳空降的情況下,票房超過1億。
全球票房累計迅速超過《復仇者聯盟4》,重回影史票房第一的寶座。
讓我們在12月16日相約電影院,再次回到美麗的潘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