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決定去死。
他背上潛水裝備游到海里,再把裝備解掉,準備就此結束一生。結果海龜從頭頂游過,因為擔心自己的裝備被它誤食,他只得奮力游了回去。這個失敗又善良的男人,來自最近網飛熱播的臺劇《有生之年》,這兩天剛剛完結。豆瓣評分8.9,網飛臺劇收視第一。制片人林心如,從《華燈初上》開始,逐漸成為好臺劇的代名詞。主演吳慷仁,當之無愧的演技派。導演許肇仁之前導過《愛很美味》和《摩天大樓》,都是近幾年的口碑劇。這樣一行人“串”在一起,再加上“老戲骨”楊貴媚等人的加持,想不好看都難。
盡管主人公們都不夠完美,但也沒規定只有完美才可以幸福。
臺北一家人笑中帶淚,“失敗”又溫馨的故事,就此展開。論事業,跟老媽借錢一百萬開飯店,經營不善賠了個精光;論愛情,女友出軌懷了別人的孩子。可以說是一事無成。第一次自殺失敗后,他決定回家再看一趟。沒想到這一看,卻引發了一連串風波。本來在他心里,自己才是唯一失敗的那個。但其實看似溫馨幸福的家人們,也有著各自的困境。
結婚多年的爸爸媽媽兩年前就開始分床睡,原因竟是爸爸精神出軌醫院護士。
為家辛苦操勞多年的母親,一直壓抑著自己,苦在心中,卻發泄不出。看起來最乖最聽話的二弟,因為知道自己是養子,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為此,不惜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失業的事也瞞著家人,默默承受著所有壓力。
就連最無憂無慮的小侄子,都面臨著各種問題。好兄弟被霸凌自殺跳樓,樂團面臨解散危機……都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在現實生活里,反而“跌跌撞撞才是真”。
我喜歡這部劇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劇里人雖然個個“不成功”,但也可以開心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得到家人無條件的愛。
這樣的狀態說起來簡單,其實又何其困難。對于東亞家庭來說,更多人生活在彌漫的焦慮中,從小一路“考”到大,永遠處于被審視的狀態下。劇里的三弟高家凱,工作是幫父母照看早點鋪,住宿是“家里蹲”。用世俗視角來看他,失敗者無疑。
可是劇里的他,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家人安慰。二哥知道自己養子身份的時候說不出的難過,他不多問,只是默默握住了二哥的手,給予無聲的支持。日常生活中,他作為離父母最近的一個兒子,受了許多照顧,也陪伴著爸媽。這么多年來的早點鋪,他們三個人一直是最佳拍檔。情感細膩,照顧家人。面對這樣的他,誰能說出“沒有用”?二弟經濟稍好一點,有自己的小家和住處,但也沒有太大“錢途”。
就算每天盯著手機勤勤懇懇工作,還是避免不了被開除的命運。老婆在賽百味做服務員,也是普通人一個。可是孩子都上高二了,這夫妻倆還跟初戀一樣甜甜蜜蜜。
早上出門前玩“你畫我猜”的游戲。老婆教育孩子到一半老公來了,立刻聲音變甜,先打完招呼再繼續訓斥。精神狀態十分穩定。夫妻倆培養出的小侄子,也十分善良。
雖然課業成績不優秀,但是能為朋友打抱不平。看到大伯的遺書后,他想出各種辦法來保護大伯,希望他能快樂起來。
這樣的一家人,雖然買不起大房子,也沒有“穩定的體制內工作”,但誰又能說他們不幸福?在劇里,幸福不是努力后的戰利品。當個服務員、開個早餐店,一家人吵吵鬧鬧地待在一起,也可以很幸福。被愛也是一樣。
小侄子指著樹上結出的釋迦果問爺爺,它怎么看起來這么丑?爺爺卻說,雖然看起來丑,但那也是爺爺的心血,“沒有下肥料,能長成這樣算不錯了。”看完全劇,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劇方制作的用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房子是舊式的,一看就是一家人住了很久。空間不大,卻布置得滿滿當當。走廊里鞋架、衣架各種雜物堆滿,客廳里每一面墻都掛滿大小東西,就連冰箱上也貼滿紙條。唯一留出的一小塊空地用來供神——這在臺灣家庭里是很重要的傳統。家居和裝飾也全部是老式的。電風扇上幾乎能看到掛了灰,冰箱也是以前那種。什么窗簾布、沙發抱枕都是復古花紋,現在早都不流行了。連天花板都很低,一看就是至少住了十幾年的樣子。一家人早上起來最先做的事是搶廁所,爸爸搶完媽媽搶,小弟在門外憋得尿急。開早點鋪的時候,媽媽駝著背掃地,弟弟準備材料、拉桌子,爸爸戴著口罩,雙手同時攤煎餅,一家三口忙得沒空說話。
此外,劇中時不時穿插一些閩南話臺詞,聽起來貼切自然。好像這不是電視劇,就是真實的一家人。只不過,一些時刻更戲劇化了一點而已。一部《有生之年》的成功,是多年來臺劇持續轉型的結果。從推出“植劇場”開始,臺灣影視人像做實驗一樣,投入各種類型劇。聚焦小人物的生活劇,就是其中一大分類。《花甲男孩轉大人》里,男主花甲28歲還沒畢業,對未來毫無規劃。一家人摩擦不斷,有吵不完的架。但最后即使不能互相理解,還是可以相親相愛。《俗女養成記》里的陳嘉玲,39歲沒房沒車沒工作沒家庭。雖然如此,也盡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她的家人也一直陪伴著她。
縱觀這些故事,大體上都是“失敗者主人公+家人理解”的模型,但在此基礎上,隨著主角和敘事方式的不同,又能衍生出各種精彩類型。
總之看后,都是笑中帶淚,用“臺式生活感”打動觀眾。這些劇集說是真實,其實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烏托邦”。就如《有生之年》里,兒子虧了一百萬,媽媽連一下責備都沒。現實里紛紛擾擾,已經很累。有時候看一點帶著淺淺濾鏡的生活,又何妨?
文、編輯/海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