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卓別林,年輕有為,浪漫癡情,真正的卓別林,又擁有怎樣的人生?
100多年前,倫敦的一個劇院里,舞臺上的女演員突然失聲,她不安地看著起哄的觀眾,卻無法繼續歌唱。
這時候,跑上來一個5歲的小男孩。他的表演出乎意料地討人喜歡,憤怒的觀眾開始喝彩,他挽救了整場演出。
當場的觀眾不會知道,那個小男孩就是未來被稱為“大師”的查理·卓別林。
倫敦舞臺上的醉漢
卓別林是英國人。1889年,他出生在倫敦,他的父母都是戲劇演員,但父親過早逝世,母親由于勞累和酗酒,嗓子開始變啞、間歇失聲。
從小在戲院后臺長大的卓別林,表演頗有天賦。5歲的那次救場經歷對他影響很大。那是他第一次登臺演出,也是他母親舞臺生涯的最后一次。
而他演繹生涯的轉折點發生在1902年,他被雇傭扮演話劇《夏洛克·福爾摩斯》里的門童比利。
他曾回憶道:“我全身都洋溢著幸福。我不再是平民窟里的無名小卒,現在的我是劇院里的角兒了。”
不到20歲,他被當時英國最著名的磨具劇團經理弗雷德·卡爾諾選中,憑借在《沉默的鳥》里扮演醉漢一角而名聲大噪。
這出戲在英國獲得巨大成功后,卡爾諾帶著劇團還展開了美國巡演(更名為《英格蘭戲院一夜》)。
在美國,基石電影公司的創始人麥克·森尼特給看了他的醉漢表演,表示愿意請他拍電影,并提供豐厚的報酬。于是在1913年,卓別林辭去了劇團的工作,前往美國。
關于面試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卓別林去見麥克·森尼特時,沒有人相信眼前這個著裝得體、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是卓別林,“我見過卓別林,他是個醉漢”。卓別林不得不當場演了一段,這才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事實上,演了多部電影之后,卓別林走在大街上也很少被路人認出。因為他平時的形象與電影里的實在太不像了,人們都以為他永遠是那個醉醺醺的邋遢人,沒有了帽子、胡子,你還認識卓別林嗎?
是詩人,也是夢想家
最早的電影院誕生于1885年,作為一種大眾娛樂項目,電影可以說是與卓別林共同成長的。
剛到美國的卓別林,對電影一無所知。但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喜劇演員,他的表演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這令導演惱火,起初并不聽從他的任何想法。
1914年在拍攝《威尼斯兒童賽車記》時,卓別林突現靈感,為自己搭配了一套戲服,然后直接闖入鏡頭來了一段即興演出。
他后來回憶時提到:當時他立刻就進入了角色,這個角色“既有尊嚴又笨拙,是個詩人,也是個夢想家。”
這個“流浪漢”后來成為卓別林最經典的熒幕形象。
卓別林迅速成為最賺錢的演員,從1914年的每周150美元,到1916年,他的薪酬漲到每周1萬美元。
他在片場也開始擁有獨一無二的掌控能力,導演不聽他的,他就成立自己的公司。1918年,他以他自己的工作室的名義,并與第一國家影片公司簽訂了六部影片的合作協議。演員卓別林開始成為編劇、導演、老板。
《狗的生活》和《從軍記》這兩部電影最適合用來觀察卓別林創造的“小流浪漢”一角的特色,反抗權威、反對一切不公,但對弱者(不論是狗還是人)都是和善且不吝施舍幫助的。《尋子遇仙記》最受歡迎,這部電影讓卓別林享譽國際。
接下來的《淘金記》、《馬戲團》、《城市之光》更是確立了他全方位電影人的地位,他精湛的演技將喜劇角色提升到新高度,也拓展了流浪漢獨特的形象,而社會現實在卓別林的作品中分量越來越重。
1931年,他開始了為期18個月的旅行,他把游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成了“喜劇演員看世界”系列文章,發表在《女性家庭伴侶》雜志上。
當他1933年返回加州時,反猶太主義正在美國蔓延,對大蕭條社會的反思,反映在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中。
《大獨裁者》(聯美公司),1939-1940年?Roy Export SAS / 洛桑愛麗舍博物館惠允
然而《大獨裁者》讓他陷入危機。影片表達的政治立場激怒了人們,這讓他的私生活和道德也受到揣測和質疑。
1952年9月,他乘船前往倫敦參加《舞臺生涯》首映禮,在海上航行時卻被告知,美國司法部長撤銷了他身為外國人回到美國時所需要的重新入境許可。
他選擇了離開,此后和家人移居瑞士西部小鎮。
1972年,奧斯卡授予他終生成就獎,直到上臺前一分鐘,他都想要拒絕。當然,上臺后歡迎他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他與美國之間的恩怨也終究和解。
自學成才的音樂家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卓別林是少有的跨時代的電影人。
1930年代中期,卓別林是少數持續制作默片的電影人之一。若不能意識到配樂在他的電影中的重要性,就沒辦法完全理解他的作品。
他時常回想起小時候對音樂的迷戀:
“突然間,有音樂!太令人激動了!那音樂從白露轉角酒吧的門廳傳來,清亮地回蕩在空曠的廣場上。這首曲子是《金銀花和蜜蜂》,用風琴和單簧管演奏著,技巧絢爛精湛。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旋律這事兒,但這首歌實在美妙、情感充沛、無憂無慮、快樂自在,是如此令人溫暖、感到安慰。我忘記了絕望,穿過馬路走向樂手。就是這里,我第一次發現音樂,或是說,第一次感受到那不可多得的美麗。從那一刻起,這種美令我歡欣愉悅、魂牽夢縈。”
雖然沒有上過音樂學校,卓別林自學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從《城市之光》開始,他為自己的18部影片制作配樂。
事實上,除了“終身成就獎”,奧斯卡頒給他的另一個獎便“劇情片最佳原創配樂”(《舞臺生涯》)。
《舞臺生涯》中他扮演了一位喜劇演員,當舞者問他:“做一個喜劇演員是不是很痛苦?”他說,“讓觀眾笑是很開心的事,觀眾不笑那才叫痛苦。”或許里面摻入了很多他個人的悲苦與喜樂。
最偉大的兩位喜劇演員卓別林和基頓
大型展覽“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卓別林。此次展覽遵循時間線索,通過重新挖掘卓別林及其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的人文精神,來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現代性。
卓別林是誰?他看到這個世界的哪些東西,它們又如何影響了他的藝術?他試圖向我們傳達什么?這個世界,尤其是他所處那個年代的藝術家是如何看待他以及“流浪漢”這個形象的?現代藝術家又是如何理解他的?
此次展覽將探索促成卓別林成功并為其帶來關鍵性機遇的原因,研究攝影圖像在藝術家走向傳奇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期
2018年6月8日 - 10月7日
地址:徐匯區 豐谷路35號
余德耀美術館
票價
150元
你最喜歡卓別林的哪部電影?
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我們將選取最走心的讀者送出展覽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