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平遙影展上,有部電影我提前了一小時守在媒體場門口,都差點沒排上位。
它是唯一一部破例加場的片子,導演在朋友圈里投降,“真的一張票都沒有了。”
它還是今年戛納電影節片單里內陸唯一一部入圍電影,得到的評價頗高,“這是一部不同于任何其他作品的電影,在大銀幕對人們的意義尤為重要的當代中國,它如此獨具一格。”
入場前我很期待,出場后我很驚喜。雖然這部《野馬分鬃》現在在豆瓣上只有6.9分,但依然無法減弱我的喜愛,也毫不意外戛納為何對它青眼相待。
和《野馬分鬃》這個頗具武俠氛圍的片名不同,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青春電影。和近些年總帶著日韓風味的偽青春影像相比,它以一個藝術院校大四學生的視角,展現了極為真實的大陸青年走向成人之際的迷茫、掙扎和妥協。
但在處理這種略帶悲傷的掙扎的同時,它又是幽默詼諧的,是讓人頻頻發笑的。雖然我的青春與片中截然不同,但我也感受到一份相似的無奈,一份只屬于畢業季的不撞南墻不回頭。
它絕對是一部屬于我們的青春電影。
01
《野馬分鬃》,
一無所有的長大成人
《野馬分鬃》講述了兩個主人公和一輛越野車的故事。
主人公左坤正處于大學即將畢業的重要轉折期。口袋干凈,他用所有的預算買了一輛破舊的二手越野車。賣車的忽悠他,這車以前呀,是“越野一族”的,你開著它也能勇闖天涯……
可惜天涯很遠,生活很難,越野車并沒有給左坤的生活帶來新的可能。他學的是音響專業,課沒上多少,總去劇組實習賺外快,這也導致他和老師關系不佳,甚至影響了畢業。
他開著車帶好友童童流轉于年輕導演的片場,導演自詡侯孝賢、洪尚秀,拍戲時光顧著泡女主演;男主演是“哥”,控場時比導演聲音更大;至于左坤和童童兩個嘴上無毛的錄音師,誰在意呢?
左坤和童童
愛情也擱淺。學中文的女友目標明確,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和游游蕩蕩的左坤話不投機。
親情更完蛋。為了“搞錢”,他偷了母親放在家中的模擬卷出售給學生,學生家長帶著電視臺氣勢洶洶地上門曝光黑心教師。
左坤的女友
四面楚歌之際,他嗅到了自由(逃跑)的方向,跟著成事不足的劇組一起去內蒙拍攝。然而心靈沒在大草原上得到凈化,反而讓人身不由己地奔向了更無望的地方。
02
大陸青春片,難得共鳴
在平遙見到《野馬分鬃》的導演魏書均時,他穿格子衫戴冷帽,身上背著平遙影展的斜挎包。言語間很隨便,沒有蓬勃的表達欲,但說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又突然變得熱情。
他很年輕,1991年出生,今年還不到30歲,這讓他格外了解當代青年人到底是什么樣的。
學生時代拍攝的短片《延邊少年》就曾入圍過戛納的短片“金棕櫚”獎,并獲得短片特別提及,又保證了他的出品。
《野馬分鬃》劇組,左三為魏書均
近年來大陸地區的青春題材電影,不光風格深受日本、臺灣地區青春片的影響,內容也脫離了大陸固有的生活成長環境。唯美有余的同時,如無腳之鳥落不到地上。
雖然不少影迷同樣認為《野馬分鬃》有《風柜來的人》、《戀戀風塵》等臺灣新浪潮電影的影子,但與此同時,魏書均做到了沉下來,把視角放回身邊,放回了他得以真正掌控的氛圍之中,使得故事生動而真實。
不論是左坤的性格還是經歷,從一輛(破)車給人帶來的憧憬和改變,到讓影院不斷爆發出笑聲的笑點,基本都來自他本人或是身邊朋友的經歷。
影片中沒有文藝得不像人口中吐出的“金句”,也沒有與令人瞠目結舌的情深意重,左坤在跌跌撞撞后沒交上好運,投降的姿態更不好看。
但在左坤不斷對自己、對生活的反抗中,你多少能體會到這一代人人心中的火焰是如何燃燒的、憂傷是如何升起的,至于結局——誰對上生活不是輸慘了呢?
魏書均
選角時,魏書均心中也自有一把稱。
左坤的扮演者周游,憑借《野馬分鬃》拿下了平遙影展的最佳男主角,但在選角時,魏書均憑照片一眼就排除了他,覺得長得太偶像。
可見過真人后,兩人相處了一個星期,從流行文化聊到生活態度,魏書均就心定了:周游身上有股和左坤一樣要把死物盤活的勁,看上去老練,實際青澀。
這讓他的左坤毫無矯飾痕跡,完全本色出演。
周游
聊天時我問魏書均,你對《野馬分鬃》最滿意哪一點?
“真誠吧,”魏書均說,“真誠在電影評論的體系里已經不太被提起了,但我覺得真誠還是挺重要的。真正的真誠需要勇氣、需要直面自己不確定的事情。”
正是真,才讓《野馬分鬃》動人。
對話《野馬分鬃》導演魏書均
Q=外灘thebund A=魏書均
Q:你個人和左坤有什么相似之處?
A:一是我念大學的時候也很喜歡出去實踐,從學生的水準來說對這些事很熟練。二是我們都很容易懷疑世界,都帶有反抗的情緒。這種反抗有對周遭環境的看不順眼,還有時候是跟自己擰上了。但左坤憂郁的時候比我更多一點,我要好玩一點兒。
Q:劇情也是現實生活為藍本嗎?
A:我有個朋友很喜歡摩托車,甚至放棄了學業,我當時很不理解。后來我也有一輛破吉普車,和片子里差不多,當時也是有一種進入成人世界我很牛的感覺。我想和它一起做點什么,但什么也沒做成。
Q:很多觀眾認為《野馬分鬃》受侯孝賢影響很大。你覺得呢?
A:這個影響我覺得它不是一個觀眾在形式上感覺到了“有點兒侯孝賢”的事。你的文學素養、音樂素養都會影響一部電影。我喜歡的這些導演,我和他們一樣比較間接,然后創作的時候無意識的呈現出了某種氣質,那觀眾從他的角度就看到了。
我覺得在洪尚秀身上我就看到了很多荒誕的點,只不過他處理荒誕的方式更淡。他把荒誕近乎于變成一種很優雅的尷尬,比如說《草葉集》。
影響都是很間接的。
Q:你在片中提到了侯孝賢、洪尚秀、王家衛三個導演,洪尚秀提到了兩次。很多人不喜歡偶像被Q到的感覺。
A:很抱歉給他們帶來困擾。但我也很喜歡他們,我有權利去Q他們。你可以覺得我庸俗,但是你要堅決捍衛我庸俗的權利。
這些Q到的地方所呈現的荒誕,背后都是有邏輯的。角色評論這幾位導演的話都是對的,但為什么從他嘴里說出來就變了味道?這背后代表一種思考的角度。我不是想證明我很懂這幾位大導演去Q他們,反倒是一個新人導演我不會亂Q。
Q:《野馬分鬃》其他的大陸青春片有什么不同?
A:我覺得能看到這種類型元素之外的一種傷感。比如侯導說他看《風柜來的人》,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悲劇的那種感覺。我自己看回放的時候,我也感覺有一種淡淡悲傷,有時候悲傷完了又很好笑。它比較忠誠,比較寫實,讓我們相信角色,相信他們在這樣的境況下會發生這樣的事。
Q:這個片子挺長的,大概有兩個半小時。
A: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肯定希望它呈現出來的東西穩一點。
Q:對《野馬分鬃》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A:我覺得有很多小的點可以再推敲。有的段落可以緊湊點,有的地方可以再延展。我現在對它的狀態就是接受。
Q:哪一段最難拍?
A:蒙古包那一段。它其實沒到內蒙,在壩上,已經有草原了。現場有100多人,調度難度比較高,群戲不太好控制。
Q:遇到什么樣意想不到的情況?
A:開機第一天本來不是雨戲,沒想到下雨了。那天是左坤去二手車市場挑車,所以之后的幾天我們都要營造一個下雨的感覺。
Q:為什么左坤會變成這個樣子?其實你有在暗示他跟家庭的一些矛盾。
A:因為我想講的就是他那種獨特的屬于青春的體驗,這種體驗的原因很復雜,不是絕對的家庭關系破裂或是媽媽施加的高壓讓他必須變成這樣,原因不是我想說的。
我只是提供了一個背景,讓觀眾知道他的家庭情況。
Q: 評價一下左坤這個人。
A:他挺迷的,看似堅定,但其實好像什么都沒弄明白,沒搞清楚。他的潛意識引領他,覺得我得弄一弄,我得做這個事,我得搞清楚一些道理,但他其實搞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要接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