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我們看看喜劇演員的定義,喜劇演員是要通過諧趣的肢體動作或是搞笑的聲音表情給觀眾帶來歡笑的演員。目前在日本和韓國,喜劇作為一種獨特的專業,有自己的節目形式和傳統,也被稱呼為喜劇人,而在一些歐美國家中,不少喜劇演員都是以脫口秀出身。
給大家列舉目前一些優秀的喜劇演員,在中國大陸比較出名的有趙本山、趙麗蓉、范偉、高秀敏、葛優、傅彪、陳佩斯、朱時茂、宋丹丹、黃宏、郭達、蔡明、黃渤、郭濤、徐崢、郭德綱、王寶強、小沈陽、大鵬、王小利、宋小寶、沈騰、曹云金等。
國外的有金·凱瑞、威爾·法洛、艾迪·墨菲、本·斯蒂勒、塞斯·羅根、杰克·布萊克、巴斯特·基頓、哈羅德·勞埃德,班尼·希爾 (不文山)、羅溫·阿特金森,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查理·卓別林了。
要成為一個好的喜劇演員并非易事,一個演員在職業生涯中都希望能塑造出更多而且不同的角色,但是喜劇演員卻不一樣,在選擇角色的時候,他們的選擇范圍是非常有限的,他們要選擇最能突出個人特質,且具備相當高辨識度的角色,這樣才能被觀眾記住。所以他們的角色特征要具備一致性,而且還需要不斷重復這個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某些方面來說,喜劇可以說是“獻丑”的藝術,看看現在的喜劇演員,似乎都是長的不好看的,而一些長得好看的演員大部分都會選擇去演一些偶像劇或是別的電視劇。長的偏丑在喜劇界具備一定的天然優勢,比較容易形成有一定的人物特質。而且這些特質一旦形成,就會在觀眾中形成固定意向,不會再輕易改變了。
舉個例子,拿趙本山來說,他參加了N多次春晚,基本每次出現都穿著固定的一套中山裝,并戴著鴨舌帽,難道他不想換個形象么?不穿中山裝,不帶鴨舌帽?原因就是他現在的形象是固定的了,這也是他花了多年時間構建起來的角色特質,他不能隨便改,如果換成別的形象,那么他可能就不是喜劇明星趙本山了。
再看一個例子,就是卓別林,肥大的褲子、破舊的禮帽、八字的小胡子、黑色的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舍得離手的拐杖,這就是卓別林,形象風格也是相當單一了。并非普通演員所能擔當的。
或者是周星馳,周星馳的成名作也是一些喜劇電影里面的角色,清一色的是夸張的表情,瞪大眼睛,再張大嘴,連臺詞都相當夸張,結尾當然少不了那個經典的笑聲:啊哈哈哈啊哈哈哈!這就是一個喜劇演員所必需的必備的,還有一些丑化的形象,并不一般演員所能忍受的。
也正因為如此,優秀的喜劇演員并不多。文/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