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有1種“牛蒡”被忽視,根系像山藥,果實長滿刺,如今珍貴!
在河邊有許多植物常常被我們給忽視,其中就有不少的野菜在河邊生長,常見的有薺菜、馬齒莧、米毫、蒲公英、苦菜等,它們都是比較有價值的植物,基本是野生的,很少有人工栽培,其中苦菜我就比較喜歡,它又被稱為苣荬菜、曲麻菜等,據研究,苦菜里含有的鉀、鈣、鎂、磷等元素,新鮮的苦菜嫩葉可以用來炒肉、做湯。在河邊除了有野菜,還有一些野花、野草和盆景樹,這些植物如今也有了價值,花友們可別再忽視了。但在河邊還有1種“牛蒡”,它就是我們本期要介紹到植物,這種植物在河邊、農地里、山上等地方生長的時候,常常被忽視,植株的根系和山藥很像,在它的果實里面還長滿了刺,殊不知這種植物如今是比較珍貴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生活在北方農村的朋友,應該都聽過牛蒡這個名字,但由于這種植物在南方比較少,南方的花友可不一定知道它,若要我們要了解一下它。首先來看看它的形態特征,牛蒡的根部就和我們熟悉的山藥很像,這些粗壯的根系在土壤里面生長得很好,也比較健壯。牛蒡是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長周期能達到2年,植株的特點就是根莖非常肥大,比黃芪的根莖還發達,這些根莖長達15厘米以上,直徑也能達到2厘米,須根并不少。植株的莖干直立生長,高度達到200厘米,它的基生葉寬卵形,比較長,有30厘米。在6-9月份是牛蒡的花期,它的花朵也特別。牛蒡的果實長滿刺,看著就是一種奇特的植物。其實它不僅僅有牛蒡這個名字,有花友會叫它惡實、大力子、東洋參等,甚至有花友叫它“東洋牛鞭菜”,可見牛蒡的別稱非常多。據資料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日本就從我國引進了這種植物,并加以改良,當時已是一種很有名的“野菜”。作為菊科的一種二年生草本,它的適應環境強,如今分布的地區很廣,在我國的江蘇和山東就有不少這種植物,其中山東的蒼山種植牛蒡歷史悠久,面積規模較大。在牛蒡里含有的菊糖、纖維素、鈣、磷、蛋白質等物質比較多,其中還有一些胡蘿卜素,這些胡蘿卜素的含量比胡蘿卜高150倍,在它的地下根部里面,還有一些揮發油、牛蒡酸等,甚至可以提取出來一些纖維素和氨基酸,如今的用處比較多,價值高,也是一種很有名的“野菜”,所以花友們在河邊看到它的時候,可不要忽視了。牛蒡莖葉含揮發油、綠原酸、異綠原酸等,花友們也不要忽視它的果實,在果實里面也有化學成分,據研究,其中脂肪油占25%-30%,能夠作為工業用油,可見牛蒡的用處非常多。野生的牛蒡一般會在溫暖的位置生長,我們平時將牛蒡養護在這樣的環境下就可以了,當溫度處在24攝氏度左右的時候,種子很容易發芽,不過它的地上部分耐寒力弱,冬天溫度低于3攝氏度,很容易枯萎掉,所以冬天養護需要保溫。關于經常在河邊生長的一種牛蒡,就介紹到這里了,各位朋友,你們見過牛蒡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