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怪現象”并不是今年獨有的,每一年都會有家長提前將孩子送到學前班或者是市場上的其他輔導機構參加幼小銜接課程。
今天,我們就來對這些家長的焦慮點進行抽絲剝繭,為你解開這些幼小銜接的誤區。
事實上幼兒園的課程是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為課程載體,傳遞知識和培養習慣。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在進行幼小銜接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的三年里,隨著孩子們的生理發育和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也逐漸養成。因此擁有好的習慣的孩子進入到小學后,學習能力更強,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更強。數學紙牌游戲看似是一個動手小游戲,實際也在訓練孩子的數理邏輯思維,并不是單純的玩樂。教育界對于小學階段的研究有個著名的“三年級效應”:指在學前階段就進行了小學知識學習的孩子,一二年級時期重復學習了已知內容,導致在課堂上容易走神和對學習的不重視,一二年級基礎沒有夯實的他們,在進入三年級學習新知識時會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導致成績直線下滑。教育學界對于學前階段的“搶跑”行為早已有了研究、并指出了其對孩子的危害性。“搶跑”行為不亞于揠苗助長。學齡前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并未進行過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幼兒園階段以游戲為主,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無法量化或以分數來簡單計算。
比如幼兒園里孩子們會進行買賣的游戲,在游戲中逐漸建立起了對數字和商業關系的啟蒙概念,這是無法通過簡單的數學題進行量化的。幼小銜接的標準應該按照幼兒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如下圖孩子過早進入小學化的教育環境中,可能會因為年齡太小而無法適應難度過高的課程和要求更嚴格的環境,在課堂中因為能力發展不及適齡孩子而產生挫敗感和自卑心理,最后導致厭學。家長們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合理分配體力。孩子的成長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夯實基礎。
也許你還會問:既然整個幼兒園階段都在為孩子適應小學做準備,那我們還需要做什么嗎?今天我們準備了一份詳盡的幼小銜接攻略,適合所有年齡段幼兒家長閱讀。大班家長是最直接面對幼小銜接的一批家長,時間更為緊迫。但是別著急,按照我們的攻略一步步完成即可。小學長什么樣子?小學里也有好玩的游戲嗎?孩子們對小學充滿好奇,家長們不妨給孩子們多介紹小學,講講小學生的事情。還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小學參觀、了解未來的學校周圍環境,鼓勵孩子以小學生為榜樣。幼兒園的時間和小學的時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除了在幼兒園老師會增加上課時間之外,家長在家也要做好工作。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小學生作息,嘗試按照小學作息生活、學習,有意識地縮短孩子午睡時間。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幼兒園有很大不同,比如小學生有自己獨立的課桌,不同學科的書本等,孩子們提前認識了解,一方面可以引起孩子對小學不同的學習用品、環境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會獨立整理自己東西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整理書包、文具,鼓勵孩子嘗試練習握筆。平時讓孩子多認識些已經上了小學的伙伴,消除孩子易膽怯、易畏懼的心理、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孩子也會通過哥哥姐姐對小學生活的描述逐漸對小學環境有所了解,這樣,他們才能積極應對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的小學集體生活同時也很期待小學生的生活。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認識小學生的機會, 鼓勵孩子大膽和兄長伙伴一起游戲、交流,讓孩子多參加和小學生的互動合作游戲活動。小學課程時間在40-45分鐘一節課,有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通常會有坐不住、不耐煩的情況出現。
為了適應小學授課作息,家長們可以 在家和孩子一起模擬小學生上課場景, 告訴孩子上課回答問題或有困惑要舉手發言。小學生放學方式會和幼兒園有所不同,尤其讓孩子獨立放學自己回家,需要家長們提前給孩子講解和實踐一些安全常識。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熟悉小學到家的路程、及周邊環境,教育孩子學會走斑馬線、認識“紅綠燈”等交通標識, 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告訴孩子如有危險、困難要找巡警或交警尋求幫助。中班、小班的家長時間更為寬裕,但是也不能松懈,習慣的養成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陪伴。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幼兒園主要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進入小學,老師會按照不同學科進行授課學習,一節課要持續40分鐘左右。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傾聽習慣。比如,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能邊聽邊玩,講的過程中隨時提問孩子問題,這樣不但鍛煉了孩子的傾聽能力,還提升了他的表達力,想象力和記憶力。有了良好的習慣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后勁十足。幼兒園期間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和老師經常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和老師溝通能讓老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老師那里了解孩子的情況,獲取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幼兒園里,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做手工、給他們講故事。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于自制力不佳,并不能很快適應小學相對嚴肅冗長的課堂。所以,家長對他們專注力的提前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比如在孩子放學后,和他約定好一個具體的時間段。一起拼圖、畫畫、做手工等除掉身邊的分心物,撇開嘈雜的空間,成為一段爸爸媽媽陪伴的親子時光。順其自然地他便可以安靜下來,集中精神像個小學生那樣認真學習、專注做一件事情了。孩子在到了小學之后,學習各門學科相對培養生活習慣更重要,是不像幼兒園老師一樣面面俱到,所以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培養好孩子簡單自理能力,不要讓孩子落在后面。比如孩子可以學會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刷牙洗臉、系鞋帶、接水等生活中的小事。上了小學,他們面臨集體活動,除了會有許多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外,也會面臨失敗等等,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孩子自己再去嘗試,同時培養孩子自己做事,也會讓孩子更加自主獨立。幼兒園不僅僅是學齡前兒童玩樂的場所,平時的課程都是經過老師科學設計、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幼兒園從一開始就是在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基礎。家長們無需過度焦慮,多與老師溝通、了解相關知識,關注孩子習慣的養成、心理思維的變化,幫助孩子全方面地過渡到小學階段。
本文作者:小白,首發于公眾號:幼師口袋。全國已有300多萬幼師在用口袋。我們希望讓幼兒園不再“小學化”,把老師的時間還給孩子,讓教育更幸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