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效果圖。
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1號樓施工現場。
探訪 5棟大樓基礎施工完成
工地上,工人們各司其職,在忙著攪拌水泥、搬磚、壘墻、綁扎鋼筋、澆筑水泥路面等,挖掘機、塔吊等各種機器運作繁忙,運送建筑材料的貨車有序地開進……6月10日,記者走進位于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建設現場,看到這樣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為宜賓市大學城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總用地面積約216畝,總建筑面積約12.2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重點圍繞交通運輸類、智能制造類等產業開展研究生層次的學生培養。
據了解,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整體規劃為“一軸一環”的空間布局,“一軸”為從校園北側長江北路主入口至南側景觀平臺的禮儀主軸,全長約330米,寬度約30米,以前廣場為“起”、中軸線為“承”、濱河廣場為“收”構建起校園主骨架;“一環”則為校園道路內環,通過建筑間的合院空間組成,每個合院以西南交通大學的名人為主題,形成“以升園—天佑園—揚華園—同炎園”四大名人主題園區,借此讓宜賓園區師生在老校友的輝煌事跡下激勵前行。
同時,校園建設以西南交通大學的發展歷史進程為線索,通過景觀節點講述學校的歷史脈絡及各校區的特色風貌,形成“認識交大—回望唐山—新生峨眉—扎根九里—前行犀浦—展望宜賓”六大景觀篇章,塑造出收放有序、層層遞進的校園空間。
“在規劃設計中,學校實現了與周邊電子科大研究生院宜賓分院、四川大學宜賓園區的交通互聯互通,使四川省3所‘雙一流’高校連成了整體。”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已于今年5月開工建設,共修建6棟樓和相關景觀工程,其中,2棟綜合教學辦公樓,1棟學生宿舍樓,1棟食堂,2棟教師宿舍。目前,已有5棟樓完成打地基、地梁等基礎施工,整個一期項目計劃于今年11月建成投用。
建設者羅世軍:“關鍵性節點工程必須通宵盯”
“1號樓地下室的施工一定要打好基礎,鋼筋、水泥這些材料如果不夠用了,要及時反映。”6月10日上午,正值盛夏,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施工工地上,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科教產業集團公司)園林綠化景觀主管、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項目(一期)建設現場負責人羅世軍擦了擦臉上的汗,和相關建設單位的負責人討論著基礎施工的進度。
市科教產業集團公司是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項目的建設單位。自該項目今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羅世軍就又開始了沒有周末、幾乎沒有休息、天天從早到黑“圍著項目轉”的工作狀態。
工地上現在有300多人在施工,工人有沒有安全操作,每個班組建設人員夠不夠,施工材料需不需要補給……這些事情,都是他要操心和及時解決的。
為搶抓工程進度,每天,羅世軍都是這樣忙碌的——
早上8點半左右,他會先到市科教產業集團公司辦公室,對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當天要辦事務進行簡要梳理。
如果公司項目管理部沒有開會,早上9:30分,他就來到項目建設現場,下工地了解頭天晚上工程施工情況,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負責人溝通,并現場解決各種問題。
偌大的工地幾圈來回往返下來,已近中午,這時他得趕緊回項目施工工地的臨時辦公室,利用午休時間簽批現場建設資料、查看施工單位工作報表。
下午2點開始,又是下工地,查看施工情況,監管工程質量。
忙著忙著,就到了傍晚6點左右,這是他梳理施工存在問題、并寫工作報表報市科教集團項目管理部的時間。
傍晚7點左右,羅世軍會趕回市科教產業集團公司,抽下班時間,參加公司項目管理部的就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項目每天召開的工作會議,匯報工作,報批報建、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到了晚上9點左右,這時,他還得趕回工地,盯緊工程施工……
每天羅世軍最早的下班時間,一般都在晚上11點以后,當然還會有更晚的時候。他說, “有些特殊工序要施工到天亮,還有的關鍵性節點工程,我們都得熬通宵在現場全程盯著。工程安全和質量不能出現一點點紕漏。”
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園林景觀工程的羅世軍,從2017年10月進入市科教產業集團公司任職的這兩年多來,先后負責了宜賓大學城的電子科大研究生院宜賓分院、四川大學宜賓園區、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3個產教融合項目的建設,每個項目的建設工期里,他都會這樣忙碌到不分白天黑夜。
作為宜賓“雙城”建設的建設者、參與者、親歷者,羅世軍說,從他2008年在臨港做第一個園林景觀工程以來,12年的時間里,他見證了、也親身感受了臨港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山包包變成了產業園區,原來的荒地如今是高樓林立,我的很多朋友,隔段時間來次臨港,就會感嘆臨港變化太大了,他們又找不到路了。”
偶有閑暇時,羅世軍也會帶著愛人和孩子,在宜賓大學城里逛逛,每次走在這些美觀大氣的新建大學校園里時,其愛人都會感慨“好想再讀書”,其孩子更是對大學心生無限憧憬。每當這時,羅世軍心里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起。
“你們看,這些大學里,有我付出的心血,灑過的汗水,所以再苦、再累,都值得。”羅世軍說。
帥均:“一天24小時吃住在工地”
6月10日上午10時許,記者走進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1號樓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忙著放線、砌磚、壘墻,進行地下室澆筑,貴州建工1號樓勞務公司總負責人帥均在忙著安排工人有序勞作。
“從今年5月初,項目臨時設施開建,我就進場,一天24小時吃住都在工地上,已經住了1個多月了。”皮膚曬得黝黑的帥均,憨厚地笑著告訴記者,他是瀘州人,進場施工后這1個多月以來,他只回了兩次家。
據其介紹,1號教研綜合樓計劃修建1層地下室、5層地上樓層,目前有100多名工人在施工。
“大家時刻都繃緊安全弦,所有工人上崗前,都對其進行了安全培訓,不能穿拖鞋、短褲進工地,安全帽的帽帶必須系好,作業時必須按規范程序施工,這些都要工人牢記并遵循。”做工程施工多年的帥均,“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要求每個工人必須遵守的安全施工準則。
“這個工程要創省優工程,工程安全和質量尤為重要。”帥均說,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的建設單位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工程質量要求嚴格,每個工序管理得都很規范,“大家齊心協力,各方配合著搶抓工程進度,更利于我們施工。”
張峻偉:“用自己的知識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
黝黑的皮膚、高高壯壯的個子,今年27歲的張峻偉,是一名年輕的“90后”,畢業于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土木工程系的他,是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的設計管理人員之一。
6月10日,記者來到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施工地時,他正在工地上仔細地叮囑工人要按圖施工。
去年12月,張峻偉開始接手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一期)項目,此后,每天與西南交通大學設計院溝通,梳理宜賓園區項目的設計任務書、交流設計風格,再根據西南交通大學設計院設計出的圖紙,結合實際提出修改意見,并監督項目施工方按圖施工,是其工作日常。
據張峻偉介紹,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的建筑風格,他們充分尊重了校方沿用“西南交大前身唐山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老唐院)風格”的意見,采用古典主義建筑設計手法,即展現西南交大百年名校歷史,同時,建筑色彩以老唐院標志性的紅磚為主,搭配深灰色屋面和米白色花崗石石材基座,局部采用陶板、玻璃幕墻、鋁板等現代建筑裝飾材料,在保留歷史文化肌理的基礎上,使該校區建筑風格具有獨特性和可辨識度。
“同時,園區校門延用了老唐院校門設計,進行1:1復制,還原和重現早期老唐院的校園景觀,使西南交通大學的標志和文化得以在宜賓園區傳承。”張峻偉認為,修學校與做其他工程不一樣,學校的設計方案,將傳承文化的理念蘊含其中,尤為重要。
“我們辦公的市科創中心科技島1號樓的19樓,常常是燈亮到最晚的那一層樓。有一次,在工作群里與西南交通大學設計院人員溝通設計方案,我們討論到了半夜三四點。”不過,這些辛苦,在張峻偉看來,卻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鍛煉和好經歷,當然,還有滿滿的成就感。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宜賓分院、四川大學宜賓園區、市科創中心建設落成,加上如今的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項目,一張張設計藍圖不斷變為現實。張峻偉告訴記者:“在我這樣年輕的年齡,能接觸到這么多大項目,與這么多知名設計院溝通交流設計創意,是非常珍貴的機會。而且,作為土生土長的宜賓人,我希望用自己的知識,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