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和 C 肽釋放試驗:有何區別?二者變化趨勢不一致,怎么解讀?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 β 細胞功能障礙和胰島素生物學效應不足(胰島素抵抗)而出現血糖增高和胰島素降低的分離現象。
在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的同時分別于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 30 分鐘、1 小時、2 小時、3 小時檢測血清胰島素/C 肽濃度的變化稱為胰島素釋放試驗/C 肽釋放試驗。在 OCTT 同時測定血漿胰島素和(或)C 肽,能了解胰島 β 細胞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病情判斷及治療指導。(1)試驗前停用可能影響試驗的藥物如避孕藥、利尿劑或苯妥英鈉等 3 ~ 7d。
(2)患者自接受試驗 3 天前起,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少于 150 g(但要控制在 250 ~ 300 g 范圍),并且維持正常活動。(3)晨 7 ~ 9 時開始,患者空腹(8 ~ 10 h)口服溶于 300 mL 溫開水內的無水葡萄糖粉 75 g,如用 1 分子水葡萄糖則為 82.5 g。兒童則予每千克體重 1.75 g,總量不超過 75 g。糖水在 3 ~ 5 min 之內服完。從服糖第 1 口開始計時,于服糖前和服糖后于 0.5 h、1 h、2 h、3 h 分別在前臂采血測血糖、胰島素/C 肽水平。(4)試驗過程中,受試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煙,不做劇烈運動,但也無須絕對臥床。血標本應盡早送檢。(5)試驗一般會要求受試者測空腹指尖血糖小于 10 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過 10 mmol/L,則說明受試者存在高糖毒性抑制作用,此時的數據不能真實反映受試者的胰島功能。再者,空腹血糖偏高的情況下口服糖水會使高血糖雪上加霜,給受試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害。胰島 β 細胞粗面內質網內的前胰島素原分解產生胰島素原,然后搬運至高爾基體,分解成胰島素與 C 肽并貯存于分泌顆粒中,接受刺激時胰島素和 C 肽以等分子量釋放人血。
胰島素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其中 40% ~ 50% 在肝內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胰島素進人體循環,半衰期 5 ~ 6 分鐘。而肝臟攝取 C 肽很少(< 10%),大部分進入體循環,因為其半衰期長(10 ~ 13.5 分鐘),外周血的 C 肽摩爾濃度為胰島素的 5 ~ 10 倍,由腎臟代謝后被排泄。目前臨床檢測胰島素分泌能力時不僅測定胰島素,而且常同時測定 C 肽。胰島素和 C 肽的代謝路徑不同,可根據各自的特性加以利用。C 肽不受體內的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原、外源性胰島素的影響,并且幾乎不為肝臟攝取和代謝,半衰期比胰島素長 2 倍多,所以檢測血清 C 肽水平能更加準確反映出胰島 β 細胞的分泌功能。OGTT C 肽釋放曲線下面積可代表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量,而胰島素釋放曲線下面積只代表經肝臟進人體循環的胰島素量,兩者之差為肝臟攝取胰島素的量。放射免疫法(RIA)、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 ECLIA) 等。
臨床上測定胰島素和 C 肽如果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此方法測定的胰島素、C 肽與胰島素原有交叉免疫反應分別被稱為免疫反應性胰島素和免疫反應性 C 肽,并非代表血液中真實胰島素和 C 肽的水平。近年來采用的 CLIA 或 ECLIA 測定胰島素,能夠排除胰島素原的干擾,所測胰島素被稱為真胰島素能真實反映血清胰島素水平,更能反映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但是,胰島素抗體陽性患者或者已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評價內源性胰島素分泌能力時測定 C 肽更可靠。血胰島素和 C 肽的測定對區分 1 型、2 型糖尿病及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C 肽的檢測比胰島素具有更多優點:如前所述,幾乎不為肝臟攝取和代謝,半衰期比胰島素長 2 倍多。而且,它不受外源胰島素的影響,能較準確地反映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
此外,C 肽與胰島素無免疫交叉性(與胰島素原有免疫交叉性),其測定更能較完整地反映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
胰島素與 C 肽變化是平行的,但應用外源性胰島素后產生胰島素抗體的患者胰島素較高,與 C 肽相分離。若胰島素與 C 肽分離,既往未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應考慮為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時胰島素可高達 500 ~ 1000 mU/L 以上。胰島素抵抗伴胰島 β 細胞功能紊亂是 2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病理生理特點,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釋放曲線主要表現為胰島素水平升高,以及胰島素生理性高峰延遲。臨床上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測的胰島素實際上是胰島素和其他胰島素原裂解產物的總和,而在 2 型糖尿病患者病理狀態下胰島素原裂解釋放產物的比例不成比例變化,導致加工不完全的無生物活性的胰島素釋放增加。
由于他們免疫反應特性相同,因此臨床檢驗中測的胰島素是具有生物學活性的胰島素和胰島素原及其他裂解產物的總和,此時得到胰島素濃度無法正確反映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狀態。加之血清胰島素濃度易受外源性胰島素的使用和體內可能存在的胰島素抗體的影響,因此,臨床工作中單獨檢測胰島素釋放濃度不能反應患者胰島功能的真實狀態。
而 C 肽和胰島素儲存于同一分泌顆粒中以等相對分子質量的釋放從胰島 β 細胞釋放。同時,C 肽不經肝臟清除,在體內較穩定,也不易受各種因素干擾,因此在評估胰島 β 細胞功能時推薦用 C 肽釋放試驗更加準確。通過 C 肽釋放試驗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結合,可以更準確的評估患者胰島細胞功能,這在初發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意義重大。在初次診斷 2 型糖尿病時,應該結合胰島素釋放試驗、C 肽釋放試驗以及患者病史等情況綜合分析,如條件允許,可分別測定胰島素、胰島素原濃度。當胰島素、C 肽釋放高峰同步時,兩者評估胰島 β 細胞功能無明顯差異,若兩者不同步時,C 肽釋放試驗較胰島素更能好地反應患者真實的病理生理狀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