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層次是自然規律,也就是市場運行到今年的部位,全市場估值從18年底的10年PB分位0.04%到21年底的67%分位(市值加權),基本上是17年初左右的位置。無論從18年以來的上漲時間周期,還是估值位,或者長期技術指標來看,都是一個非常容易產生劇烈波動的位置,只是開年就劇烈向下比較震撼而已。
第二個是市場的悲觀往往是為后面的樂觀奠基,反過來也是如此。短期來看有些因素會明顯放大市場的波動,經濟情況很差,外圍也非常動蕩,本來預期比較高的ZC刺激對沖似乎低于預期,但這些因素都正在快速的price in。在這個時候可能反而要重視一下ZY對避免經濟失速和預期繼續滑落的決心,從歷史上來看明顯的流動性放寬和信用擴張階段,還沒出現過類似18年那種全年全體全滅的狀況。對ZC過高的預期會帶來失望,但絕望時其實也很容易忽略大概率會發生的事實。
第三個是局面和思考。其實下跌到現在可以看到,有三類公司正在顯示出明顯的投資機會。第一類是始終穩健增長(過去5-10年業績幾乎全部正增長,未來業務態勢依然可以穿越周期),在細分領域里的格局非常好,今年的動態估值已經下跌到18年末19年初的,那這種除非行業邏輯崩塌或者業績錯判下滑了,否則即便18年重現,估值已經基本到位了。
第二類是代表了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前景的新經濟龍頭,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特別是其中素質優秀,格局相對穩定,展望今明2年都將處于確定性很高的高增長狀態的。這種目前靜態看起來還是比較貴,但今年動態估值已經跌到了30到40倍,從其自身估值坐標來看已回到19年中或者20年疫情底部時。這種雖然似乎還沒有達到18年最底部時估值,但其增速和發展勢頭也與第一類明顯不同。
以上兩類都是典型的成長股,如果這種估值一直壓制到年末,其23年將只有20倍出頭的估值。
第三類是去年已經徹底跌殘廢了的,估值大致已經創出歷史新低。既然能跌這么慘肯定是現在看起來有各種問題各種理由的,但只要其生意屬性本質上是90分的,競爭格局也是90分的,只要邊際上不再出現進一步殺估值的惡化,那么其實也屬于提前躺在了18年了的。當然這里可能需要小心資產和業績底部不太扎實的對象。
目前符合上述三類情況的標的正在越來越多,說明市場的可投資度正在快速上升。當然后面市場具體又喜歡哪類是個玄學,只有天知道,但資產的性價比這個角度更容易衡量一些。可以選擇其中特征特別突出的重倉,也可以選擇三個品類相對均衡的配置,這取決于具體標的的評估信心,賠率和對波動的承受度。
投資這行干了這么多年,實話講這就是個劇情曲折的永續的連續劇,只要你沒有停止參與,那么就別以其中某個時點的劇情作為大結局。但在其中劇情跌宕猜不透下一集的走向時,可以往更前方的底層劇本多思考下:國運還在不在?經濟的向上增長趨勢是否還在延續?隨著時間拉長,優質公司的遠期前景和短期性價比是否在快速交叉?放棄了對波動的忍耐很簡單也很容易,但與之被一起放棄的還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