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認匈奴當祖先,土耳其人是匈奴的后裔嗎?

土耳其與匈奴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2020年6月28日,土耳其政府慶祝陸軍建軍2229周年。按照土耳其方面的說法,公元前209年,匈奴的冒頓單于按照十進制原則建立起土耳其陸軍的前身—匈奴大軍。

▲土耳其軍隊官方推送的陸軍建軍2229周年慶祝

這不是土耳其第一次紀念陸軍建軍,土耳其陸軍建軍的紀念對象也經過調整。早在1963年的6月28日,土耳其將這一天定為陸軍成立紀念日,慶祝的是陸軍建軍600周年。因為在1363年的6月28日,奧斯曼帝國成立名為“耶尼切里”的職業化正規軍。

現代土耳其繼承自奧斯曼帝國,認它當祖宗,并且以1363年作為土耳其陸軍建軍的起源,大家都沒有疑問。但為什么五十年內,土耳其又轉而把匈奴認作祖宗呢?連祖宗都可以換,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怪誕?

▲土耳其陸軍軍徽

一、突厥和土耳其

現代土耳其脫胎于奧斯曼帝國,而奧斯曼帝國源自于突厥,這一點是目前史學界公認的。根據國際史學界的研究,突厥民族的起源,至少有“狼的子孫”、“平涼雜胡”等五種說法,起源地也各不相同。

▲阿爾泰山的位置

一般認為突厥最早聚居于阿爾泰山西部,與塞種人有著相近的人種、語言和風俗習慣,都以狼為圖騰。塞種人即是歐洲所稱的斯泰基人,與波斯人有很近的親戚關系。漢代開辟絲綢之路時,西域烏孫等國之中,就有很多塞種人。其主要后裔是我國的塔吉克族。

▲公元626年,突厥全盛時期,大唐剛剛建立,李世民在突厥大軍的逼迫下,簽訂渭水之盟

突厥原本是鮮卑之后草原霸主柔然的“鍛奴”,即鍛造兵器的匠奴。突厥部落因為居住于金山(阿爾泰山南麓),而金山形似俗稱“突厥”的兜鍪(戰盔),所以這個打鐵民族被稱為了“突厥”。

公元六世紀中葉,中國正處于南北朝時代,無暇北顧之際。突厥打敗曾經的主人柔然,成為草原新一輪的主人。經過數年的征戰,突厥統治的疆域可與當年的匈奴媲美,但很快又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突厥誕生于中華板蕩的時代,以為中原王朝軟弱可欺,同樣沒把新生的大唐放在眼里,率大軍逼近長安,討走大批的金銀財物。不料,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豈肯受此大辱,沒多久便發起全面的反擊戰。

▲公元645年,東突厥已經滅亡,大唐已經向西域亮出軍刀,西突厥的末日即將來臨

剽悍的唐軍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擊敗東突厥。接下來,大唐重開西域都護府,志在恢復漢朝的榮光和版圖。經過數十年的征戰,唐高宗又擊敗原本統治西域的西突厥。公元745年,最后一任突厥可汗被殺,意味著突厥徹底亡國。

而西突厥治下有一個部落叫烏古斯人,主要活動在中亞地區。西突厥滅亡后,烏古斯人開始西遷。到1055年,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塞爾柱帝國。

在隨后的二百多年里,先是塞爾柱帝國分裂,羅姆蘇丹國統一;然后羅姆蘇丹國再分裂,一位名叫奧斯曼的部落首領再次完成統一。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并一直延續到1923年。

▲拜中國、阿拉伯史書與突厥創立文字之賜,土耳其的由來和延續是比較清晰的

1363年6月28日,奧斯曼帝國成立歐洲第一支常備軍“耶尼切里”。600年后,這一天被土耳其官方認定為土耳其陸軍成立的紀念日。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土耳其源自于突厥,這一點是很清晰的。“耶尼切里”作為土耳其陸軍的建軍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既然如此,土耳其又怎么會把匈奴又當作祖宗呢?

▲耶尼切里軍團

二、突厥與匈奴

中國二十四史中的《北史》記載著,突厥“其先居于西海之右……蓋匈奴之別種”。即突厥最早聚居于西海之右,是匈奴的別部。據現代學者薛宗正考證,西海應該是現代的咸海,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境內。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突厥跟匈奴是有區別的,但又有一定的關系。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突厥曾經接受過匈奴的統治。而匈奴曾是草原上部落聯盟的霸主,這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關于匈奴的由來,中國史書都以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為準,書中認為:匈奴是夏朝淳維的后裔。據傳說,淳維是夏桀的兒子,因觸怒父親而逃到北方苦寒之地,成為匈奴的首領。

▲公元前209年,冒頓殺父自立單于,所繼承的匈奴,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游牧政權

不過,司馬遷同時也把所有胡族的祖先都說成是華夏后裔,所以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現代研究認為,匈奴起源于陰山南北的鄂爾多斯草原一帶,征服了東至大興安嶺,西及阿爾泰山脈,南達青藏高原、華北平原的廣大草原地區,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這個帝國雖然幅員遼闊,卻是非常松散的,實際是一個部落聯盟。他們沒有從上至下的政權機構,牧民對部落首領效忠,各部落首領再向單于效忠,單于即是匈奴部落聯盟的總首領。社會形態更接近于中原的炎黃二帝時代,文明程度實際上還沒有發展到國家的程度。

▲公元前201年,匈奴已經發展成為雄踞北方的龐大帝國,一度將漢朝壓得喘不過氣來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剛剛去世,陳勝吳廣帶著大伙兒造反的那一年,冒頓殺死父親頭曼,自立為單于。冒頓按照十進制原則,重建了匈奴軍隊,使之成為一支能征慣戰、幾乎天下無敵的常勝之師。這便是土耳其現在認為的、其陸軍建軍的源頭。

不要小看了這個十進制,每十騎設一名十夫長,其上再設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有了這個嚴密的指揮系統,數十萬匈奴大軍運轉起來,如臂使指,軍令通暢。后世所有游牧民族都沿用了這個系統,直到今天,各國陸軍同樣以十人左右的班為基本戰術單位。

冒頓單于統治下的匈奴,不但疆域達到鼎盛,更是中原最大的外患。就在冒頓單于稱霸草原的幾乎同時,劉邦建立了漢朝。為了解除這個威脅北方上百年的禍患,劉邦發動親征,卻差點成為冒頓單于的俘虜,靠行賄他老婆才逃了回來。

▲出土于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匈奴王族金冠,經考證,是唯一的匈奴冠飾文物,時間為戰國晚期

從漢武帝開始,歷經兩漢的持續打擊,一部分匈奴人內附中原,成為南匈奴,另一部分北匈奴被打得往北逃逸,從此不知所蹤。等鮮卑等新的游牧民族崛起,稱霸北方草原后,匈奴才完全消失于歷史長河,不再見于中國史書。

有種說法是殘存的匈奴人為躲避漢軍的打擊而向西遷移,這也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后裔這個說法的由來。不過,現代的匈牙利人認為自己是匈人的后代。

▲南北匈奴的分化

三、匈奴與匈牙利

匈人和匈奴聽上去非常相近,是不是同一個民族的名稱,在不同時代或地區的差異呢?有部分學者認為是這樣,問題是匈牙利人不認可。

根據古羅馬地理學家托勒密所著《地理》的記載,匈人最早居住在里海北岸。公元2~3世紀開始進入東歐、高加索和中亞地區。4世紀后進入歐洲,接連打敗包括哥特人在內的很多民族。這種說法得到歐洲史學界的普遍認同。

▲匈牙利博物館內的阿提拉塑像,他是第一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君主,威震全歐

公元436年,稱霸歐洲的羅馬帝國剛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不久,阿提拉成為匈人首領,開創了匈人帝國的鼎盛時代,其疆域差不多達到全歐洲面積的一半左右。阿提拉也因為武功赫赫、殺戮無數,而被西方稱為“上帝之鞭”。

但是,純粹靠武力建立起的匈人帝國非常不穩定,他們的社會形態與匈奴頗為相似,部落聯盟只對首領一人效忠,等阿提拉一死,匈人帝國迅速瓦解,只剩下少數余脈退到多瑙河下游定居下來,差不多是現代匈牙利的位置。

▲淡褐色區域為阿提拉建立的帝國,從面積上看,占到了差不多有歐洲的一半

那么這些匈人遺脈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嗎?無法確定!

可以考證的是,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是馬扎爾人,他們公元8世紀才離開烏拉爾山,進入南俄平原。等他們到達中歐的喀爾巴阡盆地時,發現這里是塊水草豐美的好地方,便留在了這里,也就是后來的匈牙利平原。

▲公元896年,阿爾帕德大公率領馬扎爾人來到潘諾尼亞盆地,成為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

馬扎爾人的到來,與匈人近似的裝束和生活作戰方式,馬上勾起了歐洲對匈人的痛苦回憶,因而把他們也稱為匈人。馬扎爾人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征戰時期,但持續時間不長。他們改信基督教,吸收歐洲文明后,成為了一個與世無爭的民族。

馬扎爾人最終演變成現代的匈牙利人,歐洲有專家認為匈人是馬扎爾人的祖先,只是離開發源地的時間不同而已。于是,匈牙利人認為祖先是匈人,喜歡把自己稱為“阿提拉的后裔”。

▲現代的匈牙利位于喀爾巴阡盆地內

四、血緣之謎

那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把匈人和匈奴聯系在一起的呢?1756年,法國學者德奎尼出版了《匈人通史》,第一次把匈人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

這個理論后來又被《羅馬帝國衰亡史》所接受,這兩本史書在西方學術地位非常高,德奎尼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屬于權威人士,這些都使該理論成為西方公認的“史實”。

1887年,清朝禮部侍郎洪鈞組織人翻譯了很多西方史學著作,因此發現了這個匈人即匈奴的理論。于是很快引起了清朝上下的注目,原來威震西方的匈人竟然是匈奴的后代,而匈奴又是被漢朝打跑的,原來黃種人也曾經這么厲害啊。

▲這張民族遷徙示意圖,是根據匈奴西遷成為匈牙利人的說法繪制的,遭到越來越多質疑

這個理論當時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西方人自己考證出來的,他們肯定是承認的。清末的屈辱歷史和一次次賠款割地,讓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找回民族自信心。至于此理論中的破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什么破綻?

據西方史書的描述,匈人更符合黃種人的特征,阿提拉本人就是身材矮小,鼻梁扁平,胡須稀疏。在中國人看來,這一點似乎不應該成為問題,匈人和我們一樣都是黃種人,不是更能證明有血緣關系嗎?

可問題是,中國史書記載的匈奴人卻更符合白種人的特征,霍去病墓前的匈奴人石雕,明顯胡須茂盛,五官凹凸,棱角分明,不像黃種人。俄國人的考古發現也證明,匈奴人具有相當部分的高加索人特征。

▲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其中的匈奴人具有白種人相貌特點,因此匈奴應該不是黃種人

《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人“貴壯健,賤老弱”,不夠強壯的人很難成為首領。《晉書》記載的匈奴人劉淵,也是漢趙政權的開國皇帝,“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折合現代單位,超過一米九。由此看來,阿提拉似乎并不符合這個外貌標準。

如果說有可能發生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融合,一個白種人民族在往西、即白種人聚居區的遷移過程中,難道會越來越接近黃種人的相貌?

退一萬步說,匈人和匈奴人即使可能在嚴寒的北亞地區有過交集,隨后兩千多年里,他們也已經完全分道揚鑣,變成了兩個不同的民族。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匈人和匈奴都是泛指當時東歐、中亞地帶的游牧民族,因此而形成了這個泛概念,所以兩者產生了聯系。

▲現代匈牙利人更接近白種人相貌,他們唯一與東亞民族相同的,是名字的順序先姓后名

其實在像蒼天一樣遼闊的草原上,從來沒有過純粹的大型游牧民族。在以強者為尊的草原上,被征服者完全順從于征服者,拼命為之效力作戰,并以成為征服者的一員為榮耀。血緣什么的,從來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因此,每個稱雄于草原的民族,都崛起得極快,衰落得同樣極快。這顯然是通過不斷兼并其他民族和部落來實現的。而他們一旦被打敗或首領被殺,整個民族或部落馬上改頭換面,變成另外一個民族。要想完全搞清楚他們的來歷,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是目前史學界的主流看法。當然也有不少其他理論和解釋,但能夠支撐它們的證據更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考古發現,使這幾個民族的來龍去脈更加清晰。

五、歷史與現實

通過對匈奴、匈人、匈牙利、突厥、土耳其之間關系的梳理可以看出,土耳其陸軍紀念“耶尼切里”還算有幾分道理的話,把匈奴冒頓單于當作祖先,似乎是有點牽強了。

直到20世紀80年代之前,土耳其陸軍仍然視“耶尼切里”為陸軍前身。而現代土耳其的建國基礎是全面“西化”和“世俗化”,土耳其陸軍是凱末爾親手建立的,一向是西化和反伊斯蘭化的先鋒。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沒有他力挽狂瀾,土耳其可能連現有地盤都保不住

但是,隨著泛突厥、伊斯蘭化思想的崛起,土耳其國內的右翼政黨得到了蓬勃發展,并與奉行全面西化、世俗化原則的左翼政黨,發生越來越激烈的沖突。到20世紀70年代末,這種沖突甚至演變為低烈度內戰,雙方死傷均達到數千人。

面對越來越混亂的局勢,土耳其陸軍終于在1980年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政府。

▲土耳其陸軍對抗伊斯蘭化的骨干力量,多次發動政變,以保衛凱末爾革命的果實

正是在這場政變之后,土耳其陸軍正式接納“冒頓單于建立土耳其陸軍前身”的說法。有分析家認為,這樣做體現出了土耳其陸軍對泛突厥化、伊斯蘭化思想的壓制。

突厥民族的伊斯蘭化是在公元10世紀左右完成的,差不多是在烏古斯人建立塞爾柱帝國之前的那段時間。他們是在西遷的過程中,與阿拉伯人廣泛交往,從而接受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更是個伊斯蘭國家。

▲追溯冒頓單于和匈奴為祖先,土耳其陸軍便可以不再與伊斯蘭化的奧斯曼帝國捆綁在一起

而土耳其陸軍將冒頓單于和匈奴認定為自己的前身,便將伊斯蘭標簽、甚至突厥這個標簽給淡化了。匈奴人稱霸歐洲大陸的時代遠早于伊斯蘭教的產生,匈奴的民族含義也比突厥更為廣泛。

這樣一來,土耳其陸軍就不再“天然”是伊斯蘭化的,更有利于對抗國內的伊斯蘭化思潮,保持住其作為世俗化先鋒的地位。由此看來,在追尋祖先榮耀的背后,透露著土耳其陸軍的幾分無奈。

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責編|Thoma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土耳其為何認匈奴當祖先?還稱其陸軍前身是:冒頓單于“鳴鏑軍”
土耳其人和匈牙利人:爭認匈奴為祖先?
歐洲匈牙利人緣何認為自己祖先來自東方中國?
一個來自亞洲的民族——匈牙利人
土耳其發布建軍2227周年宣傳片,認當年被漢朝打的到處流亡的匈奴為祖宗,你怎么看?
突厥的后代是土耳其,匈奴的后代是匈牙利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新营市| 蓬安县| 龙井市| 江西省| 大埔区| 上思县| 台山市| 阜平县| 呼伦贝尔市| 资溪县| 喜德县| 永顺县| 武山县| 布拖县| 同心县| 通州区| 卓资县| 常山县| 横峰县| 桑植县| 石屏县| 环江| 浙江省| 天全县| 弥勒县| 德昌县| 石首市| 金堂县| 宣汉县| 施甸县| 化州市| 新蔡县| 苍山县| 宜黄县| 新巴尔虎左旗| 周宁县| 鹿泉市| 子洲县| 大新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