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母乳喂養好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
很多媽媽為了在孩子的生命之初,
給他們一份最好的口糧克服了種種困難。
母乳是造化的恩賜,
但并不是只要孩子有充足的母乳吃
就萬無一失了,
母乳喂養的不當
也會對孩子的身體有所損害,
這些內容在很多中醫古籍里都有所提及,
但很多卻不被現代人知曉。
尤其有一些理念,
幾乎和現代的相反,
但卻在我們的臨床中不斷得到印證。
為了讓母乳媽媽們繞過這些坑,
也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成長發育,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
古籍里關于母乳喂養的理念。
01
濃稠的奶水對孩子并不好
孩子出生以后,媽媽的母乳幾乎就成了唯一的口糧,那么母乳的質量當然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好的母乳呢?現在很多人認為只有那種稠稠的、濃濃的、油油的母乳才是有料的,才能讓孩子吃得飽、長得快,所以現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媽媽們生完寶寶以后,每天各種油膩膩的湯湯水水輪番吃,各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魚肉蛋奶頓頓吃,但這種觀點和做法和古人提倡的恰恰相反。
奶水清和,方為上品。
——《幼幼集成》
我想這種“清和”的奶水肯定不是很多人追求的濃厚的乳汁,為什么崇尚“清和”呢?那是因為孩子的脾胃功能發育不全,吸收不了“油膩膩”的乳汁。根據我們臨床觀察,現在很多還在吃母乳的幼小寶寶積食、黃疸退得慢、黃昏鬧、腸脹氣等問題都與過度喂養、媽媽乳汁油膩不好消化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媽媽長期給寶寶吃濃厚的乳汁,還會導致孩子脾胃受損,體質下降。
相關閱讀:育兒學堂|母乳都是水,寶寶也會積食嗎?
所以母乳媽媽一定要飲食清淡,尤其是孩子出現了一些癥狀的時候,母乳媽媽忌口更為重要。
相關閱讀: 奶水清和方為上品,寶寶生病媽媽忌嘴|二寶媽扣扣
而且這些不好消化的高蛋白食物也會給媽媽的脾胃增加很多負擔。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小兒易病的原因及脾胃養護要點》中提及影響脾胃功能的因素,脾胃有六怕:一怕撐,二怕涼,三怕甜膩,四怕濕,五怕不運動,六怕多思慮。作為新媽媽,本身氣血虧虛(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對待寶寶有時候又無所適從,搞得身心疲憊,如果此時再配上各種葷湯,這脾胃還怎么能好呢?脾胃不好還如何產奶呢?還有一些媽媽因為體質問題,喝豬蹄湯或吃的油膩食物容易乳腺管堵塞(很容易得乳腺硬塊甚至乳腺炎),這種情況下更要清淡飲食。
相關閱讀:
02
不要給孩子喂得過飽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把胃撐大,否則后面胃口就特別小,認為孩子只有吃得特別多,才能長得特別壯,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有些家長和我說起,他們家寶寶特別能吃,月子里就能喂到100毫升,我聽說甚至有喂到150~180毫升,真讓我咋舌,要知道,出生后寶寶的胃,1到2天時只有豌豆大小,3到6天才有葡萄干大小,想一想最大的豌豆才能有多大呢?我給大家一張看看,1到2天豌豆大小,3到6天像葡萄,7天到6個月像一個草莓,再大的草莓也只是個草莓,所以六個月之內的寶寶,通常根據胃容量,喝上60~90毫升奶就足夠足夠的了。
孩子的一大特點就是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腎三臟不足尤為突出,脾稟未充,胃氣未動,運化力非常弱,所以即便是比較清和的母乳,如果一開始就喂得過多,輕則導致嘔吐,重則傷害到脾胃,即便胃被撐大了,往后發展也往往會成為胃強脾弱,很能吃,食欲好、不挑食,說來者不拒,但是大便很多,好像吃多少拉多少一樣,而且個頭小、干瘦干瘦的,營養不良,有的甚至發展成疳積。
相關閱讀:
所以無論早期的喂奶還是以后的加輔食都要有節,以養護脾胃為要,不要給它過多的負擔。
那么喂多少合適呢?以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寶寶一生下來就應定時喂奶。其實第1、2個月可按嬰兒需要隨時喂。
視兒饑飽節度,知一日中幾乳而足,以為常。
——《備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論》
此后按照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一晝夜共6~7次,4~5個月后可減至5次,每次哺乳約15~20分鐘。根據各個嬰兒的不同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度。
03
不要給孩子喝隔夜奶
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咳痢。
——《千金要方》
隔夜奶也就是上一次哺乳后乳汁沒有排空,積留在乳房里的乳汁,也稱宿乳,這樣的乳汁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冬天容易變成“寒乳”,夏天則容易變成“熱乳”,如果媽媽在喂養寶寶的時候沒有將這些寒乳、熱乳捏去,直接讓寶寶喝到,就容易讓寶寶出現嘔吐、瀉痢、咳嗽等癥狀。
因此媽媽在給寶寶哺乳之前,先要托起乳房,擠去幾滴宿乳,然后再喂給寶寶。
04
夏天洗完澡不要立刻喂奶
夏中盛熱時,乳母浴后,或兒啼,不可與你,能使兒成胃毒,秋成赤白痢,浴后可令定息,良久,熱燥乳之,故無患也。
——《證治準繩·幼科》
夏中熱盛,乳母浴后,或值兒啼,均不可與乳,使兒損于胃,秋成赤白痢。浴后必須定息良久,捏去熱乳,然后乳之。
——《保生要法》
夏天盛熱的時候,媽媽剛洗完澡也不要立刻就去喂寶寶,一方面是由于:中醫提及熱水洗浴,體熱蒸騰,乳汁為熱氣所侵,“熱乳”可能會傷害到嬰兒;或者是媽媽用冷水洗澡,母體的血脈受冷收縮,母乳受冷,其質和量發生相應改變。嬰兒吃了這樣的母乳容易脾胃受損,甚至可能患上赤白痢疾。應當休息一段時間,等氣息平定下來再輕揉乳房,捏去一些前面的乳汁,然后喂奶,可保嬰兒安全無病。
媽媽喂奶時也要注意選擇避風的地方,否則容易讓風入到寶寶肺,引起咳嗽。
05
情緒不穩不要哺乳
凡乳母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宜戒喜怒……
——《證治準繩·幼科》
凡喜怒氣亂未定,乳兒則成吐瀉腹痛……
——《證治準繩·幼科》
凡乳母生喜,則乳為喜乳,令兒上氣顛狂,亦令兒生痰喘急,或生驚。
——《顱囟經》
凡乳母有怒,則乳為怒乳,令兒生疝氣病。
——《千金翼方》
媽媽在哺乳期一定要保持情志平和,情志失調會影響到氣血,而媽媽的乳汁就是由氣血所化生,所以無論過喜還是大怒都會對乳汁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媽媽在生氣后給嬰兒哺乳,易使嬰兒受驚恐,發生氣疝病,還會使嬰兒發生哮喘和癲狂一類疾患。
西醫研究也表明:在憤怒、 焦慮、緊張、疲勞時內分泌系統會受到影響,分泌的乳汁質量也會產生變化,可能有害嬰兒健康,不宜立刻哺喂。
現在很多哺乳期的媽媽已經重返工作崗位,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趕,一路上著急、勞累等情緒本身就會產生“熱奶”,建議氣息未定的職場媽媽不要一回到家里就馬上給寶寶喂奶,最好回家洗浴后平靜舒緩20-30分鐘后再行哺乳。剛剛下班回家的媽媽面對餓得吵吵鬧鬧的寶寶,情急之下隨便一喂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長期下去,對寶寶的健康的確不利。
06
孩子啼哭時不要哺乳
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
——《幼科折衷》小兒哺乳宜慎擇論
很多媽媽會在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慌忙把乳頭塞進孩子嘴里,其實寶寶啼哭的時候,氣息不調,這時給他喂奶,奶水容易停滯在胸隔處,導致嘔吐。
有些人認為孩子哇哇大哭,八成是因為餓了,媽媽趕緊給孩子吃奶有什么錯呢?其實孩子啼哭有很多原因,不見得是餓的,尤其是夜間哭泣,我們之前寫過一些文章探討過孩子夜啼的原因,大家可以參考。
相關閱讀:
07
媽媽喝酒后不能哺乳
母醉勿乳,犯之,令身熱腹痛毋新吐下勿乳,犯之,令兒虛嬴,皆所當慎。
——《重訂產孕集》
母醉以乳兒,令身熱腹滿。
——《鬻嬰提要說》
乳母飲酒而醉者為醉乳,令兒熱,腹急痛。
——《寶鑒》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居然因醉酒被送到了兒童醫院。原來是媽媽和朋友聚會,暢飲半斤白酒之后又回家給孩子喂奶。不一會兒,孩子小臉通紅、皮膚發燙、手腳亂動,把媽媽嚇了一跳,醫生看后說,孩子“醉奶”了。
媽媽的乳汁由氣血所化生,酒精進入血液后再變成乳汁,乳汁自然就變成了“乳酒”,寶寶喝了當然會醉了。
盡管你可能覺得只是小小的喝了一杯量很少的酒,但是寶寶的肝臟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這就意味著他能承受的酒精和你不同。
據一項研究表明,酒精會直接影響到嬰兒的飲食和睡眠。比如,一個母乳喂養中的媽媽喝了4盎司紅酒(或一杯雞尾酒或一罐啤酒),4小時后,她的寶寶會比平時少喝20%的母乳。
母乳中殘留的酒精也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發育。酒精會影響到寶寶中樞神經的發育,甚至麻痹中樞神經,造成寶寶腦部發育不正常。
在400個母乳喂養孩子的調查研究中發現,1歲以下每天喝一杯的媽媽所哺育的寶寶比其他嬰兒的發育更遲緩。這項研究還沒有完成,沒有人知道母乳中殘留的酒精到底對嬰兒的影響有多大,但是聰明的媽媽一開始就不會選擇用喝酒來傷害自己的寶寶,如果哺乳期的媽媽遇到必須的應酬,那么酒后回到家,即便是換下衣物,洗浴干凈也不建議哺乳,最好間隔四小時,擠出含酒精的母乳,等酒精代謝完全再行哺乳。并且這個時期擠出來的奶絕不要喂給小孩。
08
房事后不可立即哺乳
母新房以乳兒,令兒羸瘦,交脛不能行。
——《千金要方》
淫乳,必發驚癇。
——《證治準繩·幼科》
父母交合之間,兒臥于側,或驚起,不可乳兒,蓋氣亂未定,必能殺兒也。
——《證治準繩·幼科》
我國古代的許多醫書里都有記載指出,乳母在性生活之后不可立即哺乳。因為乳母在性生活時十分興奮,中醫認為“相火內動”,此時很可能分泌出“熱乳”,對嬰兒不利。
而西醫也證明,同房后不易立即哺乳,因為同房后乳房會分泌一種乳酸的產物,雖然不會傷害寶寶的健康,但是會改變母乳的味道,讓寶寶討厭母乳,破壞母子之間的感情。
09
別給孩子喂“藥奶”
哺乳期的媽媽生病是經常遇到的情況,雖說生病吃藥天經地義,但新媽媽正肩負著喂哺下一代的使命,務必謹慎從事。
一方面,不少藥物可滲入奶水中,如安定等鎮靜藥,阿司匹林等退燒藥,紅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以及抗癌藥等,對寶貝構成威脅;另一方面,這些藥物還可能抑制奶水分泌,造成寶貝“鬧饑荒”。
媽媽吃藥一定要請醫生開處方,盡量使用對寶貝沒有影響的藥物。如果非用影響大的藥物不可時,要暫時中斷哺乳,以配方奶暫時代替母乳,待病愈停藥后再繼續哺乳。
10
媽媽想睡覺時不要哺乳
母欲寐,則奪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饑飽也。
——《備急千金要方》
如果媽媽想睡覺的話,就要停止哺乳,不然會塞住寶寶口鼻,產生窒息,而且此時寶寶的饑飽感覺并不靈敏,容易吃撐,引起嘔吐。
11
奶水太多太沖時不要哺乳
有的媽媽奶水太好,像泉一樣噴涌而出,也容易噎著孩子,這個時候怎么辦呢?
若急出,以指按夾之,噎則奪之,令得息,然後乳之。
——《重訂產孕集》
母乳媽媽可以用兩個指頭捺住乳頭兩邊,奶水流出的速度就會慢慢緩下來。
古時沒有奶粉,古人基本都是給孩子喝母乳的(有些人家會專門請乳母給孩子喂奶),所以幾千年來在這方面總結了很多寶貴經驗。
所以盡管現在的育兒理念、育兒信息多種多樣,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讀一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而且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加思考,并從實踐里觀察總結。
《牛媽古法育兒啟蒙》2019年即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