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國際風(fēng)投界精英,此刻正在行業(yè)年度杰出貢獻獎的頒獎典禮上做頒獎感言,在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秘書送來妻子打來的電話,在大家微笑的注目下,他接過電話準備給妻子報喜,誰知電話里傳來一聲驚呼:
你老婆自殺了!
向前的妻子尋找(劉濤飾)是一個在家?guī)Я肆旰⒆拥娜殝寢專加兄兄囟纫钟舭Y,自殺的念頭如影隨形,此前她一直給丈夫電話,收不到回音,因為控制不住情緒,把一整瓶藥往嘴里塞,慌亂中打碎了玻璃杯……
以上是最近開播的一部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的開頭。
看似戲劇化的場面,卻是源于真實的生活。
就在4月28日傍晚,漳州角美一位母親留下遺書,帶著兩名年幼的兒子出走,救援小組當即展開救援工作。直到5月1日勞動節(jié)這天早上,相繼在沙洲水域、同城大橋、紫泥鎮(zhèn)附近水域陸續(xù)找到了母子三人的遺體。
4月21日,四川米易一位母親因三個孩子體弱多病,長期休息不好、精神壓力大,自感生活渺茫,于是帶3個孩子跳河。4人均不幸身亡。
還有之前的
31歲的湖南媽媽留下萬字遺書,帶著一雙不滿3歲的兒女跳樓自殺,三人全部罹難。
30歲的江北媽媽,抱著不足百天的孩子,從17樓墜落身亡。
28歲的濟南媽媽,喝農(nóng)藥自殺,一同還帶走了8個月大的女兒。
……
百度詞條是這么解釋抑郁癥的:
抑郁癥是一種心境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這種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fā)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據(jù)中國精神科醫(yī)師協(xié)會2017年的統(tǒng)計,在我國,有50%~70%的女性都會在生產(chǎn)后出現(xiàn)抑郁傾向,而最終發(fā)展成產(chǎn)后抑郁癥的幾率約在10%~15%,這意味著大約每十個產(chǎn)婦里就有一個會遭遇產(chǎn)后抑郁癥。
我隨口問了下我們同事就有一個媽媽說產(chǎn)后出現(xiàn)了情緒非常低落的情況,不想說話,對什么都沒了興趣,冷冷地看著剛出生的孩子,就像毫無關(guān)系的陌生人,毫無做母親的喜悅。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就慢慢緩解過來了,可以說這個僅屬于抑郁傾向,還沒有達到抑郁癥的程度。
那么產(chǎn)后抑郁癥是什么感受呢?
知乎上有人提問,產(chǎn)后抑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里面的答案讓人扎心!
“有一次我想過買一個小冰柜,給孩子存上幾個月的冷凍奶,然后就一刀捅死自己一了百了。”
我想,那種感受,不是親身經(jīng)歷,沒有感同身受,我們在這里無論怎樣評價,恐怕都嫌過于粗暴、高冷。我們往往會像尋找的老公和閨蜜,以及這些因抑郁癥自殺的媽媽周圍的人一樣,不懂她,看不到她這個人,看不到她的真實狀態(tài)。
所以,在這里我不想探討這些媽媽們?yōu)槭裁磿靡钟舭Y,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原因都不一樣,不能泛泛而論,我只想討論一個讓所有媽媽都感同身受的一點。
“你知道現(xiàn)在社會已經(jīng)變成什么樣了嗎?你走到哪,你不得以經(jīng)濟實力、社會地位來衡量一個人嗎?”
——向前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有一個很突出的集體潛意識就是
——一個人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他擁有的錢財。
所以在家?guī)Ш⒆拥膵寢寧缀醪粧赍X,周圍人就覺得她是吃白飯的,手心朝上,沒有價值。
向前在慶功上宴上,在領(lǐng)獎臺時,感謝了很多人,唯獨沒有那個讓他能在365日工作中揮灑自己才干的妻子!
就是在他意識深處,妻子的付出沒有換來金錢。
錢比一切都重要、只要有錢就能帶來幸福這類意識就像病毒一樣在社會中無孔不入。
很多人一直強調(diào)物質(zhì)對一個家庭多么重要,但他掙的真是錢么?他掙的分明是錢帶來的個人價值感。因為靈魂的空虛,沒有內(nèi)在價值體系,完全被這種金錢丈量一切的社會標準支配,所以就會填得越滿就越覺得空虛,越空虛就越想填滿,永遠無法滿足。
他們無法接受為了家庭把掙錢的腳步放緩這樣的建議,就是因為錢少了,個人價值感就降低了,他們絕對不能忍受這種失落。而一旦生意失敗了,錢沒了,他們之前高亢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像半空中的煙花一樣灰飛煙滅。人也會瞬間坍塌。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看不到母親的價值。甚至很多人認為不就是帶個孩子嗎,媽媽自己帶和老人、保姆有什么區(qū)別?
我也曾當過全職媽媽,周圍有很多全職媽媽,看看她們都干了什么吧!
除了喂奶、做飯、洗澡、哄睡、穿衣、打掃衛(wèi)生……這些日常事務(wù)外,還會抽空去學(xué)習(xí)中醫(yī),很多媽媽看不止一本專業(yè)的心理學(xué)書籍,研究采購各種智力開發(fā)玩具和繪本、如何讓孩子在玩中提升各方面能力、怎么讀繪本能讓孩子特別愛聽,比較各種早教培訓(xùn)機構(gòu)……
很多老人帶孩子,孩子喜歡跑,老人因為腿腳不靈便只能硬拉著孩子,不讓孩子自由地跑跳,而媽媽會在自由探索和安全意識培養(yǎng)中把握分寸,因為她知道,要保護這個時期孩子的自由探索欲。
有的媽媽在孩子不到兩歲的時候就鼓勵她用手指沾著顏料自由涂鴉,還帶著孩子一起做月餅,包粽子,做餅干、面包,孩子對洗碗很好奇,就讓他踩在小凳子親自體驗,孩子冬天想玩水,就給他接一盆溫水,讓他盡情地玩。即便弄得一地狼藉、一身狼狽也覺得值,因為她知道,要在這個時期盡量打開孩子的感官。
不做這些行不行?當然可以,但我們是媽媽,恨不得百分之二百地盡心盡力!所以這些費心費力又不能收到立竿見影成效的事情,只有親媽能干的出來。
有個學(xué)員媽媽的孩子,由于陽氣不足,天生膽小,在同齡孩子愛跑愛跳的時候,她只喜歡在家靜靜地呆著,登高爬梯的大動作明顯落后,別人看孩子,都是恐嚇孩子別上這個、別上那個,唯獨她是常常鼓勵孩子爬爬這個,爬爬那個,讓孩子多多冒險,一邊提心吊膽生怕孩子摔傷,一邊費盡心思開拓孩子的性格。后來學(xué)了推拿,天天堅持給孩子推脾經(jīng),現(xiàn)在孩子已變得陽光開朗、熱情洋溢,就連以前的早教中心老師都說孩子簡直和小時候判若兩人。
但是孩子們越來越好,媽媽們卻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因為媽媽們自己也或多或少也認同了那個“個人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他擁有的錢財”的觀點。
媽媽們在沒生孩子之前有體面的工作,能掙錢,甚至是公司高管,收入不菲,生活豐富,有朋友,有聚會,有旅游,有追求者……但為了孩子,這些能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東西都像被一把鋼錘一一打破了。
于是孩子就成了媽媽價值感的唯一來源。孩子好,媽媽臉上就有光彩,孩子有什么問題,媽媽就會覺得自己不好。所以很多媽媽會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找到自己。
可是這讓孩子承擔了太多太多!
所以,焦慮、抑郁、苦悶、暴躁、煩亂……這些媽媽們的負面情緒有很多原因,包括孩子體弱多病、夫妻吵架、婆媳矛盾、身心疲憊……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
——我們失去了自己!
與世隔絕的這七年,我剛開始是沒有同事了,接著也沒什么朋友,直到現(xiàn)在我失去我自己。
——尋找
就像獨自在茫茫的大海上飄著。
所以女主名字叫“尋找”,尋找的不是曾經(jīng)的那個被各種標簽堆砌起來的自己,而是更接近本質(zhì)的自己。
每個人生下來,在意識深處都在尋找自我,“我是誰”這是命題太宏大,但我認為我們蕓蕓眾生能做的,是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那是種什么狀態(tài)呢?
梳理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發(fā)揮自己的才干?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做有益社會他人的工作?
我認識的一個媽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老公很疼她,孩子聽話,家里又有兩套房,四個老人都身體健康,退休金保險樣樣俱全,她自己工作之余為了升職還在學(xué)習(xí)考試,按理來說應(yīng)該是很幸福了,但這只是按理說,她說,實際上她已經(jīng)很久感覺不到快樂了。
有一次帶著孩子去北海公園,看到很多野貓,就和孩子喂那些野貓,她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久遠的興奮感,那種感覺讓她想起了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奶奶家喂小雞那種快樂,后來她抽空就帶著些貓糧在小區(qū)里喂野貓,小區(qū)里的野貓喂完了,就去附近小區(qū)喂,不是為了什么了不起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心眼里漾出來的快樂。
最近我也在百忙之余抽出了幾天時間上了一個繪畫班,不是為了什么,就是因為喜歡,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快樂。
就像孩子在匆忙的上學(xué)路上蹲下來一心一意觀察樹葉,在墻上盡情涂鴉,給布娃娃裹上美麗的手絹,把變形金剛所有機關(guān)都研究一番那種純粹的快樂。
這種純粹的快樂是接近真實的自己的途徑,但又不全是,我想表達的是,最重要的是與我們的身與心連接,讓全身心來告訴自己答案。
也希望全社會都能重視媽媽們的價值和付出,要知道“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社會的手”。
近期導(dǎo)讀:
育兒美食|自從胡蘿卜和面粉做了朋友,再也不怕被小朋友嫌棄啦!
8歲女孩得腎癌去世 竟是因為吃!
劉希彥:夏季養(yǎng)生是一場西瓜和姜棗茶的戰(zhàn)爭
媽媽用了這個比美林還要“好”的退燒神藥后 孩子抽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