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八七會議”后,中共江西省委于1927年9月制定了“秋收暴動煽動大綱”和“秋收暴動計劃”,并于10月將全省劃為贛東、贛西、贛南、贛北等四個特區。中共贛西特委根據江西省委的指示和計劃,領導了萬安、吉安起義。
萬安起義 中共江西省萬安縣委為了貫徹“八七會議”精神,在省委、特委領導下,對起義作了較為充分的準備:恢復工會、農會、青年、婦女等群眾組織,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先控制農村,然后舉行起義,奪取縣城,成立蘇維埃政府;成立 “行動委員會”,為起義的總指揮部,受中共贛西特委領導; 積極培訓農民自衛軍,為起義的武裝骨干。
萬安起義是先農村后城市進行的。在縣委 的領導下,九十月間,蘭田、窯頭、路田、剡溪等地農民,開展了打土豪、斬劣紳的斗爭。農民起義的力量很大,控制了全縣大部分地區。11月7日,各區有四五千農民,全副武裝,舉行慶祝蘇聯十月革命十周年大會。會上, 提出“打倒國民黨”、“擁護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府”等革命口號。會后,武裝農民四十余人,秘密前往攻打泰和寺下圩的保衛團。敵聞風而逃。起義武裝遂成立贛西工農革命軍第五縱隊,共六十人,四十一支槍。11月20日, 農民武裝兩萬五千多人,分五路向萬安城發動進攻,經三小時激戰,斃敵一百余人, 因敵防守嚴密, 第一次攻城未果, 乃主動撤出戰斗。12月24日和31日, 數千農民向萬安城舉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進攻,因組織不嚴,均未攻克。1928年1月9日,農軍和助戰群眾四萬余人,第四次攻城,將城攻下。11日,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成立萬安縣蘇維埃政府,選舉劉光萬為主席。
萬安起義,是南昌起義后在江西地區較早的一次大規模的起義,震動了敵人。于是,敵第八十一團和第七十九團一部, 由吉安進攻萬安。中共萬安縣委對敵的策略是:“堅壁清野,敵來我退, 敵走我追, 敵駐我擾, 敵少我攻”。1928年1月26日, 萬安縣蘇維埃政府撤出縣城,遷移到龍下辦公。27日,敵軍占領了縣城。來指導工作的江西省委特派員曾天宇犧牲,一部分農軍轉入井岡山、東固等地堅持斗爭。
吉安起義 1927年9月上旬,中共江西省吉安縣黨的負責人賴經邦、高克念、曾炳春等回到東固,召開東固黨的積極分子會議,著重討論了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農會和建立革命武裝等問題,決定建立東(固)(南)龍支部, 賴經邦為書記; 建立革命武裝,開展武裝斗爭。會后,賴經邦收集農民協會九支槍和收繳土豪十一支槍, 吸收群眾四十余人,于中旬成立了東龍游擊隊,賴經邦任隊長。并爭取“三點會”首領段月泉率三十余人,槍十余支,加入了游擊隊。同時,吉水、永豐縣也組織起游擊隊。10月,游擊隊和武裝農民進攻富田,公開地向土豪劣紳宣戰。12月,東龍、吉(水)永(豐)游擊隊合并為贛西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吳江為縱隊長, 賴經邦為指導員, 共一百余人,七十多支槍。到1928年春,以東固為中心的武裝割據已初具規模。
1927年10月,吉安縣北鄉延福黨的組織,爭取了被國民黨政府裁撤下來的流落在延福地區的一支北伐軍武裝,組織了游擊隊,以后又通過各種辦法,搞到一些槍,并根據中共贛西特委的指示,11月3日在油田成立了贛西工農革命軍第九縱隊,李育清任縱隊長,劉澤民任指導員。黨內成立延福總支部,郭承祿為書記。在黨的領導下,第九縱隊以延福為中心, 開展了游擊斗爭, 經常活動于吉安、吉水、安福、分宜邊界地區,形成了以九龍山為中心的武裝割據的局面。
第七、第九縱隊后來成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第四團的基礎,到1930年春擴編為紅軍第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