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多年,遇到的孩子很多,不完全統計的數據應該接近80%。以我們現在的班級為例,絕大多數孩子會屏蔽自己的父母親,包括QQ和微信。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長大了,18歲——29,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是成人了。成人就有了自己的隱私,不想讓別人哪怕是父母知曉。
在朋友圈里面總免不了涉及自己生活中的各種不順利。如果被父母看到了,他們可能會比較的擔心,擔心在外闖蕩的孩子,是不是過得很艱難,我們這些在外闖蕩的子女,往往是報喜不報憂。真正想要父母知道的憂,都是經過認真的過濾之后,才會打電話告訴他們的。
怪誰呢?怪文化,怪我們以家庭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它的作用下,我們的父母一直扮演著保護者或者是后勤部的角色,覺得能給兒女們做些事情才證明自己還有用。否則,就是自己無能,就會覺得愧疚和自責。
但相應地,他們也介入兒女太多,總是處處盯著兒女,生怕他們遇到難事兒不跟自己講,生怕他們在外面闖禍,生怕他們會受委屈。
可兒女們并不這樣想,他們渴望著能夠得到擺脫,擺脫父母的糾纏,擺脫父母的監管,擺脫父母的絮叨。因為從小到大,實在是受夠了!
尤其是現代社會和網絡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思想,新問題,尤其是源源不斷的流行網絡用語,讓父母與子女之間原本的代溝變成了千溝萬壑。
雖然屏蔽父母的朋友圈,但并不代表我們不和父母溝通,不愛父母,只是因為生長背景的不同,觀念相差太多,我們覺得有意思,好玩的事情,父母覺得無聊。父母覺得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不感興趣。
所以屏不屏蔽父母的朋友圈,不會影響我們對父母的愛,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觀念愛好不同而已。
這是我的愚見,有其他意見的朋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