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線上招聘平臺,一求職者想投遞杭州某大數據公司的產品運營崗位時,公司HR詢問其大學學歷,表示他們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統招,并稱:“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問題”。對此該求職者表示非常氣憤。網友也紛紛表示,職場不應存在學歷歧視。
但這又何止是學歷歧視,更是一種人格侮辱,情商極低的表現。真的不知道是誰給這個HR的底氣?只是因為求職者暫時是無業狀態,而HR有一份工作在手,就能擺出這么離譜的架勢?
原本只要很簡單的答復“學歷不符合招聘要求”即可,完全不應該用歧視性言語侮辱求職者人格。這個HR不僅情商低,道德差,而且根本不能勝任人力資源的工作。給單位制造負面輿論,目前這件事被推上了微博還有其它平臺的熱搜,企業必然要面對一波公關危機。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沒有誰是智商有問題,只不過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有的人學歷不高,但就是天生會賺錢。我相信在每個人的社交圈中,總有那么幾個人,早早的步入社會,甚至連大學都沒上過,但現在的日子過的比那些上了一本和211、985的還好。別瞧不起那些沒上名牌大學的人,小心被打臉。
長期以來,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搞一刀切,明確只允許雙一流、985、211院校畢業大學生參加,不得不說確實是一種就業歧視。學歷一直是簡歷中含金量最高的標簽,高學歷是通往好工作的通行證。但是唯學歷唯名校論給非名校職場人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讓許多有能力的職場人與理想工作失之交臂。增加對職場人綜合能力的評價維度很是很多企業值得去思考與踐行的。
同時招聘行為作為企業形象的重要展示環節。作為替公司選拔人才的第一關,第一道門臉,HR的形象即公司的形象,HR的言論即公司的態度。即便在行業內擁有盛譽,獲得過各種獎項,但這些遠比不上求職者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員工在公司一天,任何言行都代表公司的態度。
一個真正想要建立優質雇主形象的企業,不僅要對內愛護自己的員工,對外更要給那些渴望進入這個大家庭的求職者一份良性健康的期許,并積極擔當社會責任,作出行業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