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然簡介:陳艷萍,湖北天門人,現居武漢。從生命的原香出發,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愁,詩情以及遠方。
本期圖片,來源于網絡。特此說明。
書,通俗地說,它其實是食物。吃的時候,也要咀嚼,以免消化不良。也就是說,要讀好書,要讀進去。當然,最好是做筆記。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一生讀書,一生做筆記,他們出版的很多書,其實就是筆記的記錄。
所以古人說,讀書有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記筆記。記筆記,是一種深入。可以更好地記住。
好的東西,要運用,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身上,變成自己所有。
讀書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一個人犯錯了,所有人都在指責他的錯誤。而你把握了整體,能看見他為什么犯錯。
多了解事物的面,可以讓自己更悲憫。
蘇格拉底說,我最大的學問就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大哲學家都說自己一無所知,我們平凡人更是要意識到,自己所看見的,只是自我的偏見,不是本質。
要謙虛,要求知。保持著一種無知的狀態,會更好地吸收新東西。如同一個杯子,已經滿了,還裝什么呢。讓自己保留內心的空。
世界太豐富,我們所了解的一點皮毛,算不得什么。
讀書,是內在覺悟的過程。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活在父母營造的環境里,這個環境,給我們很多來自于屬于經驗的過日子的方法,思維的方法,語言和行為的方法。
長大后,通過閱讀,你可以質疑。
真理永遠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你所獲得的一些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有光的。
人,要往有光的地方走。
人和自己的關系,人和他人的關系,人和世界的關系。
我的需要決定我生命的質地,我的眼界決定我看世界的能力,我的語言和行為決定我的素養。
閱讀是一種樂趣,不是聞雞起舞,不是懸梁刺股,不是鑿壁借光。
要有興趣地閱讀,快樂地閱讀。
按著自己的內心需要,去喜歡讀書,并感到快樂。
知道一個哲理好,不是死記硬背,背的再牢固,也會忘記。而是活靈活現地運用,結合自己,融進生活方式。
閱讀,是美覺醒的過程。
美,不能變成錢,它是一種感受。我們總在競爭這個,競爭那個。美的競爭力,我們看不見,而它,對于生命,最重要。
看見美,可以讓人愉悅。
美,是一種價值觀。同一件事物,看見美和看不見美,評判是不一樣的。
我們讀書,在書本里發現美。美不只是花,不只是樹,不只是色彩,不只是自然風景。生命之美,內在的美,是容易被忽略的。
文學,展現的是生命之美。
簡單的視覺的美的陶冶,最終引領我們對于生命之美的探索。
閱讀讓人安靜。
閱讀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
安靜的時候,這面鏡子會更清晰,更好地看見自己。
熱鬧嘈雜的環境,我們其實在人云亦云,做那個讓別人喜歡或者認可的自己。靜下來,才可以照見真實的自己。
我們一生,都是在認識自己的路上。
認識的越多,生命的質量越高。
人生就是個覺悟,閱讀讓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改變什么,收獲什么,創造什么。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生是在不斷需要不斷領悟,而最高級的就是創造的實現,人生意義的體現。
閱讀,讓人看見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生命和生活是一體。生活是賦予生命的形式。
你認為的世界,就是你得到的世界的樣子。
而世界,豈有那么粗淺。
說我什么都知道,其實是什么也不知道。
蘇格拉底是大哲學家,他說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其實是看見了宇宙之大世界之豐富人生之渺小。他的內心充滿敬畏,他發現說什么都有漏洞,都有矛盾。他才說,自己是無知的。
他都無知,我們就更無知了。
如果不潛海,就看不見海底的風景。如果不閱讀,就看不見世界的風景。
活著的一生,我們要讓自己劃得來。這個劃得來,不是鮮衣怒馬和美味佳肴。而是文學、藝術、美感的采擷。
書,是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商品,我們用幾十元錢,幾百元錢,買到的是一個人一生所習得的智慧。
無聊的時候,我假設了很多能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往往到了最后,我發現,只有讀書和寫字才能讓我高興。
煩惱的時候,我假設了很多種方式讓自己解脫,往往只是一想,就發現,只有讀書或者寫字是適合我的解憂藥。
這種高興,也不見得是學了多少東西,而是我可以心游萬仞,感覺世界的美好。
世界那么大,我能去的地方那么少。我讀著別人寫的另一些地方,就可以多了解另一些地方。世界那么大,我能接觸的人只幾個。誰都知道,和有智慧的人在一起會非常有趣。而寫出傳世文字的人,都是智慧的。這不是他自己說的,而是時間檢驗的。
我為什么要讀書,要寫文章,它沒有給我帶來顯現的利益,我為何要那么孜孜以求。對,是忘我。在文字里行走,我能忘掉自己。
忘掉自己,并不是自己不存在,而是物質層面和現實世界里的自己不存在,只保留那個精神的我,藝術的我。
我什么都不占有,只靜靜地欣賞,靜靜地體悟。
這時候,我是自由的。
高處即自由。
文字里,我可以讓自己站得高一點。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故鄉的女兒》是一本散文集,全書分六個篇章:《日暮鄉關何處是》、《拂水飄綿送行色》、《田園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覺滋味長》、《一片冰心在玉壺》、《月掛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談家常式的行文風格,說故鄉的風俗、風景、風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實也沒有分開,每一篇描寫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寫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須的,旋流在我的每一個文字里。
誰不念兒時?誰不憶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