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小童
所有的感情里,一廂情愿是換不來長久關系的,只有雙向奔赴,用心付出才有意義,才會持久。
知乎上有人問:“什么樣的人最靠譜?”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收到會回復的人。”
可見,收到能回復,最見人心和修養。
信息時代,微信幾乎占據了人際交往中的重要部分,雖然不是絕對,但很多時候,通過微信就能看清一個人在不在乎你。
網上曾有個很扎心總結:
“我回你消息是秒回,你回我消息是輪回,而比輪回更悲傷的,是壓根不回。”
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如果碰到這樣回你的微信的人,就別打擾了。
從不主動,常常冷漠無視
微博上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從來不主動找你的人,還有必要聊下去嗎?”
下面有條回答特別扎心:
“在這個吃飽睡好的時代里,不主動聯系你,就是因為你在對方心里沒那么重要。”
宮崎駿說過:“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那你就主動朝他多走兩步。他如果看到你走過來了,卻沒有要迎接的意思,那你就停下來。”
大學室友小曼,昨天在室友群里說和男朋友分手了,我們都保持沉默,知道這個結果是遲早的。
他們是工作后認識的,兩個人戀愛期間,凡事都是小曼主動,遇到開心事,她第一時間就發微信和他分享;
知道他工作不順,立刻給他安慰和鼓勵;手機時刻對他保持在線狀態,深怕錯過信息。
但男友從來沒有主動聯系過他,兩人相處對她的態度也是很冷淡。
我們都曾開玩笑說“你這個戀愛談得太'卑微'了”,但小曼總是維護男友說他性格冷酷對誰都這樣,工作也比較忙。
分手導火線是,有次小曼借男友手機打電話,無意中看到男友對另一個女孩噓寒問暖的聊天記錄。
她才明白,原來不是他不懂得關心人,而是她在他心里可有可無,所以才懶得主動。
看過一句很心酸的話:“手機沒電的時候,最怕你找我,卻忘了有電的時候,你一次都沒主動過。”
態度決定溫度,再熱情的感情,若得不到回應,也會變得冷淡;再真誠的感情,若得不到珍惜,也會變成負擔。
生活中,也許你的微信里,也有這樣的人:
有些人,從不主動,常常冷漠無視信息,然后聊著聊著就消失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出什么事了;
有些人,不回微信,總以為他一定是有著沒有辦法回復的理由,結果你卻看到他發動態,頻繁與別人互動聊得如火如荼……
最怕的是已讀不回,自己還在焦急等待;最可笑的是熱情給錯人,變成糾纏。
不主動就是答案,不回復就是拒絕,沒有人愿意用一直用笑臉貼冷屁股,感情里的失望,都是一點點積攢的。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將我的熱情和在意給了你,你卻在屏幕那頭嘲笑我自作多情。”
不禁想到木心的《從前慢》,感嘆從前交際少,節奏慢,只能靠周期長的書信聯系,但卻會認真回復,而現在明明能秒回,卻很難得到回應。
如果不想溝通,可以直接告訴對方,不必耽誤彼此時間;如果有原因暫時不能回復,可以標記“未讀”作為提醒,事后給予回音。
“收到”和“回復”,這些小細節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所以,別去打擾一個不主動聯系你、不愿意搭理你的人。
總找借口,常常玩失蹤
微信里有種人,話題要你找,回復還要你等。
有時候給他發信息,不是過很久才回復就是不回復,然后總找借口說“無所謂”、“太忙忘記了”,搪塞不回復信息、玩失蹤的理由。
網上曾有個話題討論:“一個人真的會忙到沒有時間回你的消息么?”
評論區里,最高贊的一條回答是:
“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年代里,沒有誰會真的忙到沒時間去回復一條消息。”
這是個很殘酷的真相。
沒有看不見的消息,只有想不想回復,與其說太忙,不如說是不在乎。
有句話這樣說:“得不到回應的熱情,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當別人不需要你的時候你也要學會自己走開,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
前不久,河南一男子有ETC還特意走高速人工窗口,給老婆送花慶生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網友熱議。
原來,收費處的工作人員是男子的妻子,那一天她生日,因為不能放假,他就以這種方式制造了“偶遇”。
而特意走人工通道,只是為了能多看妻子一眼,說上一句話。
網友表示笑稱:“浪漫的愛情,兩個人都有趣。”“后面的司機想:走高速還能吃狗糧?”
傅首爾曾說:“閑情,閑情。情都是閑出來的。倘若忙中還有情,那大概就是真情了。”
深以為然。
不管是什么關系,即使再忙,在乎你的人也會抽空回應;即便沒有機會,也會創造機會來見你;
即使距離再遠,也會變得順路走近,因為真正在乎你的人,舍不得冷落你。
一個人回復信息的樣子,藏著這個人的用心程度,透露著其基本的社交禮儀。
想起杜江曾在采訪里說過,出差落地他一定會先報平安;
無論工作多忙他都會先接老婆的電話,讓她多等一分鐘,都會覺得內疚;即使是忙到連軸轉,他也會爭分奪秒“順路”回家見上一面。
他說:“婚姻沒有什么絕對的保鮮秘訣,在日常生活里,你肯定會有很忙,想犯懶的時候,但對自己在意的人,一定要多花心思,行動起來。”
在這個快餐時代,誰不是在為生活拼命忙碌著,忙,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張愛玲曾說: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借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
在乎你的,再忙都有空,不在乎的,再閑都很忙。
所有的感情里,一廂情愿是換不來長久關系的,只有雙向奔赴,用心付出才有意義,才會持久。
總掃人興致,常拿傷害當玩笑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美曰其名心直口快,但總掃人興,把傷害當玩笑:
你興高采烈和她分享你的快樂,她卻不屑一顧說“真無聊,這也值得你高興!”。
你向她訴說心事,她不是說你矯情,就是拿自己的快樂或“炫耀”當勸慰。
假期旅游,興沖沖發圈打卡,結果對方回應:“這地方我去過,沒啥可玩的。而且照片p的也太嚴重了,你實際上哪有那么好看?”
每次不是被“熱情”地調侃一番,就是被打擊、潑冷水,時間久了,再也沒有了對其攀談的欲望了。
想起《麥田的守望者》里有這樣一句話:“就算再樂觀,再不拘小節的人,觸碰到了軟肋,還是會覺得失落。”
誰都不喜歡被潑冷水,一個人對你什么態度,恰恰說明了你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
一個懂得珍惜你的人,即使你有缺點,但是對方看到卻是你的優點,然后包容你的缺點,怎么會尖酸刻薄輕易傷害你。
有句話:“愛我者,惜之;嫌我者,棄之。”
作家艾小羊說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微胖的女孩,把坐在她對面的女同事拉黑了。
那個女同事有個“愛好”,就是你越不愛聽什么,她就越說什么。
“你都那么胖,還穿淺色衣服。”“你看那誰誰都在減肥,你還不減!”
微胖女孩曾經很嚴肅地對她說:“一,我胰島素高,減肥很難。二,我不在意自己微胖。”
女同事立刻反駁道:“沒有減不下來的肥,你肯定也想瘦,就是決心不夠,對自己不狠。”
從微信聊天,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如何,而一個人回復微信的方式,藏著這個人品性的最低處。
想起《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里寫的:
“把說話練好,是最劃算的事,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
或者因為注意說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于變成一個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真正有修養的人,回復消息出言有度,親疏有距,從不會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懂得尊重別人的不一樣,這樣關系自然長久舒服。
所以,善良一點,每個人都在與生活苦戰。別讓感情,毀在你的不知分寸的直爽里;別讓修養,毀在你回復信息的方式里。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你覺得兩個人相處,對方做什么事情,會讓你覺得很有安全感?”
點贊最高的評論是:“及時回復,有問有答。”
也有人在評論下質疑:“沒人能保證手機24小時不離手,要是在忙,或者沒看見怎么辦?”
作者回復說:“真正心里有你,踏實可靠的人,是不會缺席你們任何一次對話的。”
的確,人和人之間,永遠都是相互的。
在乎你的人,你的付出會換來同等的重視;而不在乎你的,即使你付出再多,也無法感動他,反而變成負擔。
有句話說得好:
“總有人嫌你不夠好,也有人覺得你哪兒都好。你不用踮起腳尖,愛你的人自會為你彎腰。”
生活太累了,沒有意義的關系沒必要再維持。把你的熱情和真心留給在乎和懂你的人。
珍惜那個把你放心里,相處舒服的人,與那些不拿自己當回事的人保持距離。
點個在看,余生不長,真心很貴,做好自己,親疏隨緣,才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