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一個不缺席的爸爸,是媽媽不焦慮的根本,是女兒幸福的底氣,是兒子成長的起點,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
作者:琪思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你看《爸爸當家》了嗎?
這是由某水果臺首推的男性帶娃真人秀,沒有流量咖,沒有大肆宣傳,上線僅5天播放破億。
節目邀請了張效誠、Ben、肖杰和葛沛豪四位“全職奶爸”,采用“爸爸回歸家庭中心位”的全新視角,通過鏡頭真實記錄他們的沉浸式帶娃日常。
你以為看到的是雞飛狗跳嗎?
看完節目的人,都忍不住驚呼:原來爸爸不缺席的家庭,這么的幸福。
爸爸,是女兒幸福的底氣
李玫瑾教授說過:“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嚴母慈父’,父親要理性且和善。”
《爸爸當家》里的老爸們,各有各的風格。
剛迎來二胎的張效誠,生活中是一名雷厲風行的職場精英,在面對女兒西西時,卻極盡溫柔和耐心。
他會冒雨陪女兒玩滑板車,身上被打濕,累到不行,只要女兒說還要玩,也依然弓腰撐著傘跑上跑下。
前一秒還沉浸在與不作為的物業溝通無果的氣憤中,在聽到女兒呼喚時,立馬調整自己,耐心回答并陪玩。
對月子里的老婆也只說是小問題,自己一力扛下滿地雞毛。
另一位現實中的真“全職爸爸”葛沛豪,堪稱
早上六點多起床給女兒小米準備營養早餐,7:10分準時把睡夢中的女兒抱到餐桌上,放音樂叫醒。再輕輕地給女兒扎辮子。
葛沛豪說:“拋開造型不說,主要是為了小米不要頻繁的去撩頭發,避免把細菌帶到臉上,扎起來一舉兩得?!?/span>
不管任何時候,他對妻兒都充滿溫柔與耐心。
就連節目中看起來最不靠譜的老爸肖杰,也是“爸力十足”,抱著女兒做蘿卜蹲近三個小時哄睡。
爸爸這個身份,承載著女兒一生的底氣和幸福。
爸爸對女兒的愛,決定了她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也決定了她未來擇偶的標準。
曾在某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父親傳授過你什么經驗,讓你受益終生?
答主田可樂說:
“他讓我知道真正意義上的被愛是什么樣子。”
她說自己經常因為肥胖被同學嘲笑。
但是爸爸對她說:“要不要減肥是你的事情,我一直覺得你很好呀?!笨此难凵?,就像真的在看全世界最可愛的女孩子一樣。
在談到她的婚戀問題時,爸爸說:“以后你的男朋友要是敢欺負你,記得給爸爸說,他再高再壯,我也給你打回去。”
而生活中,她的爸爸是一個沒什么脾氣,膽子特別小的人。別人的一條威脅短信,就能嚇得他好幾宿不敢睡。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父親在女孩生命中的影響力是母親的50倍。
養育女孩最好的狀態,正如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女孩》一書中所描繪的那樣:
“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你感到驕傲并且非常滿意。
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將把你教給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后代?!?/span>
爸爸,是兒子成長的起點
如果說爸爸,是女兒幸福的底氣,那之于兒子,就是成長的起點。
節目中有一個“耙耳朵”的外國老漢Ben,他和妻子有兩個可愛的兒子。
有孩子后,是妻子全職帶娃6年。為了讓妻子找回自己,也為了不錯過孩子的成長,他選擇回歸家庭。
相較于媽媽的嚴厲和諸多規矩,Ben爸是放養式養娃,沒有那么多的限制。作為幼教工作者的他擅長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比如,為了幫助孩子們學習擦屁股,他讓孩子們吹兩個氣球綁在一起,在中間擠上番茄醬。親自做示范,讓孩子們比賽,擦得干凈的人還能獲得獎勵。
當小兒子苗苗不肯吃飯時,他會用開火車的游戲給孩子喂飯。他會陪著孩子們玩恐龍游戲,玩到忘記時間。
孩子們非常享受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每天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養育男孩》里說:“千萬不要覺得你家的小寶貝還只是個孩子,就是這個男孩,他終有一天成為一位兼具責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這一隱秘而巨大的變化,正發生在你與之共同生活的十幾年間。
男孩身上與生俱來的男性氣質,是作為家長的你一定不能忽略的。”
另一組家庭,肖杰雖已有一兒一女,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手爸爸。
他會忘記做飯,忘記關門,但是也會和兒子打成一片,和兒子一起跳街舞。
在面對兒子丟三落四的毛病時,也能堅持自己的底線。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父親是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特別的力量。”
尤其是6~13歲的男孩,在學習怎樣成為一個男人,如果缺少父親陪伴,會失去榜樣的力量,變得自卑、叛逆,甚至影響學業和職業。
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在動畫領域是神一樣的存在,但因為忙于工作導致父子關系“差強人意”,大兒子宮崎吾朗甚至為了抵抗老爸,還曾放棄熱愛的動畫事業。
他曾說:“老爸在工作時簡直像個惡魔,他為了忙工作常不在家,讓我母親比一般母親更辛苦,是個零分的父親?!?/span>
宮崎駿也感慨:“我畫了再多的動畫,溫暖了再多人的童年,也換不回自己兒子的小時候。”
是啊,孩子這一生唯一的觀眾就是父母,他們的人生像一部只播放一次的連續劇。你不看,那就永遠都看不了了。
成為父親,是你這一生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業,因為你不僅能從父親這個角色中獲取最大的快樂和滿足,你對孩子的影響,還將延續到未來。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媽媽愛的合奏
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讓很多媽媽被母職綁定。
被老公理所應當的認為就該以家庭、孩子為重,否則你就是自私,不合格的媽媽。
就像熱播劇《加油!媽媽》里的蘇青,她和老公都是優秀的律師,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老公只一味要求妻子放棄工作。
蘇青霸氣回懟:“我也可以養家。為什么不是你考慮回家當個全職爸爸呢?”
而丈夫反駁的理由卻是:“我不懂?!?/span>
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中提出“母職懲罰”,它闡釋了女人成為母親后,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系列公眾價值,諸如升職加薪等,來換取對孩子的陪伴,對家庭的照顧等私人意義。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其實不是,支撐她們的是對孩子的愛,以及另一半推過來,而她無處可推的責任。
因為她們是媽媽,誰都可以說不會,她們不能。
心理學博士羅靜說:“爸爸的缺席,極易造成媽媽負面情緒的積壓。”
一個女人想要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似乎就像不可能平衡的天平,一定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尤其是丈夫。
《爸爸當家》中,肖杰的妻子汪瑩珠是一家舞蹈機構的負責人,工作非常忙碌,實在無暇顧及孩子。
這個時候,作為丈夫的肖杰主動站出來,全心支持妻子的事業。
當觀察室都在“聲討”肖杰自己睡著不管女兒,容易發生危險時,汪瑩珠站出來為自己的老公說話。
她不僅看到了老公的失誤,也看到了他的辛苦。
霸道總裁張效誠,會對月子里的妻子說:“你不要管,我要你去好好休息?!?/span>
爸爸媽媽相愛,才是給兒女最好的禮物。
有個父親對女兒說:“找另一半時,要多看看他的家庭氛圍,尤其是公公對婆婆的態度,因為很可能那就是是你老公以后對你的態度。”
無論是誰全職帶娃,另一方都要懂得感恩,肯定對方的貢獻,給予支持和理解。
育兒從來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爸爸媽媽愛的合奏。
奇葩說曾有個辯題: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傅首爾的兒子說:“我不支持,因為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span>
孩子愛你遠比你想象的多,忙只是借口,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
正如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
“十年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span>
寫在最后
《父性》一書中有這么一句話: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郁。
所以,一個不缺席的爸爸,是媽媽不焦慮的根本,是女兒幸福的底氣,是兒子成長的起點,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
愛的方式有很千萬種,但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那種。
點個在看,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幸福快樂的活出自我。
作者簡介:琪思,富書專欄作者,相信其實育兒不難的學習型媽媽,也是專注于家庭教育,讓孩子在玩樂中成長的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文章首發公眾號: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