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愛孩子,不一定給他很多錢財,也不需要給予他富裕的生活。而是要去照顧孩子的感受,傾聽他的想法,肯定孩子,認可孩子。
作者:小石頁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
“你怎么那么笨啊!老師布置的作業都不會寫。”
“為什么這次考試又是倒數第二,你就不能考個第一給我看啊。”
“從小到大,都是那么笨,只知道玩,真是氣死我了。”
這是我早上去粉店買早餐時看到的一幕。
一位媽媽正大聲責罵訓斥自己的兒子,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然而媽媽完全不顧兒子在公共場合被罵的窘迫,感覺教訓的還不夠過癮,還大力戳著兒子的腦門。
只見小男孩紅紅的眼眶,害怕地看著媽媽,同時,還要接受周圍人的指指點點。
那一刻,心里很是心疼他。
教訓孩子本沒有錯。
可是大庭廣眾下教訓孩子,難道孩子就不想要面子?就不會受傷害嗎?
很多人看重并且維護自己的面子,卻不曾想過孩子同樣也是要面子的。
不顧及孩子感受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他指責,貶低,就是一種傷害。
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不愿回想的噩夢。
父母不留面子,
比想象中傷孩子千倍萬倍
網上有個熱帖:“被父母當眾打罵教育,會讓孩子留下什么樣的影響?”
知乎上一位網友分享出自己的經歷。
媽媽就是自己最大的“童年陰影”。
每次都會在公眾場合責罵自己,從小到大被罵有三十幾次,不管是在地鐵,馬路,超市,或者是停車邊上,都要被罵夠半個小時。
聽著媽媽用骯臟的話語貶低和辱罵自己,還要接受別人異樣的目光,那是自己內心最大的傷痛。
長大后,他自己變得非常自卑,不敢看別人的眼神。
工作的時候,特別害怕自己犯錯,與人說話時,擔心出丑或者說錯話。
在孩子眼里,父母的不留面子就是讓自己出丑,是不光彩的。
大人不喜歡聽到別人嘲笑指責自己,在別人面前愛要面子,不是只有大人才愛要面子,小孩子也是一樣,有自己的面子。
對于孩子來說,面子就是自尊。
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就等于在扼殺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沒有了,做人的自信也就沒有了。
放假期間,山西運城女孩在家長胖了三十多斤,連校服都穿不上。
媽媽看著女兒連校服扣子都扣不上,覺得搞笑,于是就有了視頻這一幕。
視頻被班上同學看到了也跟著嘲笑,她覺得很難堪,很沒有面子。
女孩要求媽媽刪掉,媽媽并沒有刪掉,而是發給老師看,連老師也知道了如此丟臉的事。
雖然她原諒了媽媽的所作所為,可是這種嘲笑卻是一輩子刻在心里的。
最后,被親媽無情嘲笑后,她立志一定要減肥。
母親一時興起覺得好玩,拍下視頻,可是誰又能想到,被自己親人嘲笑的那個時候,女孩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很多人認為,面子這種東西,小孩子并不需要,而且,他們不懂得面子是什么東西,其實不然。
孩子再小,也要給他留面子。
不留面子,孩子失去的是自尊,還要付上成長之后的代價。只有懂得給孩子留顏面,在被尊重中,他才會珍愛自己,獲取往前走的動力。
父母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揭孩子的短或者不給孩子留面子,這種希望極其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童年夢魘般的回憶。
想起一句很火的話: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丑。
出丑是最直接毀掉人的一種方式,也是摧毀孩子自信心的一把刀。
懂得給孩子留面子
孩子才會更自信
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從小是一個很愛面子的女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往周圍看看有沒有人嘲笑自己。
為了顧及女兒的面子,全家人都會假裝看不見,不會嘲笑,也不會起哄,只會和孩子說什么也沒看見。
有一次,咘咘和小朋友一起進行引體向上比賽,手腕因為沒有力氣從單杠上摔下來,自己從上面摔下來,小朋友們卻沒有,她感覺很羞愧。
害怕被小朋友們看到嘲笑自己,咘咘立刻跑進媽媽懷抱,窘迫得不敢抬起頭,連自己喜歡的比賽也不看了。
賈靜雯輕輕地撫摸咘咘的頭,給予安慰,告訴她沒關系,已經很棒了。
咘咘聽到媽媽的安慰也不覺得窘迫了,特別勇敢地抬起頭,也感覺有自信了。
長大后的咘咘和小時候比較,大膽又自信多了,以前害怕騎單車的她碰都不敢碰,一看到單車就立刻走人。
現在的她,踩在單車上,勇敢又自信,穩穩當當地騎上去,再也沒有小時候的害怕和膽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一個人的面子沒有了,也就意味著尊嚴沒有了,而小孩子也是一樣。
父母總是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懂得面子,也從來不會給孩子留面子,也從來不當一回事。
所以,有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著一對會給孩子留面子的父母。
他們懂得欣賞孩子,表揚孩子,認可孩子,以尊重孩子為主,就是因為有了父母的尊重,孩子才會更加自信。
好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
有人曾經說過:
給孩子留足面子,等同于給他自尊,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維護心存感激,用更體面的方式來回應父母。
那么,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做到給孩子留足面子呢?
1、不在外人面前宣揚孩子的缺點或者隱私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位女孩的媽媽和別人談論聊天時,說起了自己女兒很喜歡摳腳。
從那以后,身邊所有人都嘲笑女孩,包括班上的同學知道了,還諷刺她,女孩覺得很沒有面子。
父母很喜歡在親戚面前宣揚自己孩子的隱私或者缺點,覺得親戚不屬于外人。
可是,父母在宣揚孩子的缺點和隱私時,就已經傷害到了孩子。
孩子的缺點或者隱私不應該成為人們口中談論的話題,就算孩子不在場,也不要當面提起。
維護孩子體面,不隨意談論隱私,他才能成為最珍貴的自己。
2、不在公眾場合對孩子發泄脾氣,訓斥孩子
父母總喜歡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認為外人在場,孩子可以長記性。
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僅不利于孩子反思錯誤,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和膽怯,也會讓孩子畏手畏腳的。
有一種方法叫做“單獨教育”。
孩子犯錯了,要關起門教育,既維護了孩子的面子,他也會愿意聽。
好的父母,都會給孩子自信,維護孩子面子。
3、愛孩子,要照顧他的感受
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賈玲偽造學歷一事被媽媽知道后,不停地和媽媽道歉,說自己沒出息。
媽媽知道孩子的本意是好的,擔心孩子自責,并沒有訓斥教育孩子,說“誰說你沒出息了”。
畢淑敏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及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么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愛孩子,不一定給他很多錢財,也不需要給予他富裕的生活。
而是要去照顧孩子的感受,傾聽他的想法,肯定孩子,認可孩子。
父母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贊美。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親人的肯定和認可。
點個在看,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維護孩子面子,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讓他們成為陽光自信的人。
作者簡介:小石頁,富書專欄作者,一個愛寫作,享受寫作過程的新人作者,喜歡寫出更多關于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心靈世界,本文首發公眾號:爸媽精讀(ID:bmnfrc),轉載授權聯系開白助理(看菜單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