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桃(爸媽內參主筆)
我的朋友,整理房間的時候,無意間在8歲女兒的書桌上發現了一本日記。
這本日記記錄了她與爸爸之間的點點滴滴。
“她開始長大了,我突然害怕起來。”
我笑:“女人最擅長吃醋,在感動之余,你更多的是失落吧?你看到全是女兒對爸爸的期待和愛,經常出沒在她生活中的你,卻沒有提及半句。”
停頓了好久,終于艱難的承認:是的,我更多的是失落。并不是驚訝于孩子這么小,就有這么細膩的內心世界。
而是失落于,她那么多心里話都自己寫在日子里,不和我分享;失落于,一直陪伴她的是我,而她更想念她的父親。她心里的地位不比不知道,一比我就驚出冷汗。
從爸爸回來,到爸爸出差,再到還有幾天爸爸就要回來,字與字句與句之間雖然笨拙,但很真心,的確是滿滿的思念。
一個中國的母親,孩子出生就注定要傾注一生精力去保護、關懷。卻不肯承認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的情感。
我對她說:不要難過。最難過的到時候應該是她的父親。你想想,她爸爸看完這日記,想著自己的小棉襖長大以后要投入另外一個男人的懷抱,會不會更痛苦?曾經占滿她心里世界的男人,就輕易的被另一個男人取代了。
朋友露出了微笑:說得也是啊。我得把這日記保存起來,等孩子戀愛的時候給他看看,孩子結婚的時候再給他看看。那個在女兒心中王一般的男人,定會在女兒即將離開時,哭得稀里嘩啦。
朋友的老公,因為工作性質,必須常年出差。
孩子出生到現在,她一個人操勞著家里的一切。
去小區玩,有的奶奶會和孩子開玩笑:“你爸爸呢?爸爸不要你了嗎?”
她都第一時間站出來,告訴孩子:爸爸很愛你,但必須工作。她會用所有的方式來證明爸爸對孩子的愛。
看到其他小朋友和爸爸一起玩,孩子眼中有失落,她第一時間趕到孩子身邊,代替父親的角色。
每天留出時間,讓孩子和爸爸視頻。她把那片空間留給父女,不打擾。聽著孩子告訴爸爸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有那些開心的,那些不開心的
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爸。有時候爭吵,也會讓孩子爸和她一起給孩子道歉。
孩子爸回家以后,手把手的教他怎么和孩子溝通,怎么識別孩子的情緒,怎么和孩子共情,生活上怎么去尊重孩子。
剛開始的時候老公被她嘮叨煩了,就會亂發脾氣。她也不驕不躁,等老公興平氣和又繼續洗腦。
后來,即使她不再父女身邊,孩子爸也能把孩子照顧周全。
有一次,她老公獨自一人帶五歲的女兒去參加大學同學的婚禮回來。特別驕傲的給她說:孩子給他掙足了面子。
孩子給叔叔阿姨描述自己的父親,完全是一個十足的英雄。他說,他一輩子就覺得那個時候特別感動,特別傲嬌。
有一個初中同學,小時候一直生活在爸媽的爭吵中。
讀書的時候,她告訴我:爸爸喜歡喝酒,喜歡抽煙,喜歡不回家,一點都不愛她和她媽。
她甚至覺得,是她爸爸親手撕毀了一個家的幸福。人生最失敗的就是她有一個那樣的爸爸。
這一次回家,遇到她,她已是孩子媽,聊起往事,她感慨萬千。
現在才知道我爸是愛我,但是心里創傷太深,始終都有隔閡。雖然不恨,但也不親。
如果是我,也不愿和媽媽常年呆在一起吧。肯定會吵架,甚至打架。
父親出去打工,母親得不到發泄的壓抑和枯燥,開始發泄在她身上。
絕望和不安,讓母親產生了極強的控制欲,把對父親的惡意,全都延伸到孩子身上。
她恨父親,源于母親對父親的抱怨。
她不能犯錯,不能晚歸,不能大聲說話,不能穿漂亮的衣服。
大學以后,她不愿回家。回家看到母親的臉,就覺得窒息,覺得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
結婚前她試圖開導母親,卻被母親指著鼻翼埋怨:“如果不是你,我早就離婚過好日子去了。還用的著受你爸那委屈。都是上輩子我欠你們的嗎?討債鬼!”
造就她心里父親的樣子,基本上來至母親描述。
她也不敢和父親太親昵,覺得那樣就是背叛母親。
母愛總比父愛先來一步。母親對父親的態度,就可以決定把爸爸造就成英雄還是魔鬼。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是,孩子對父親在心里的態度,真切的代表了母親影響,從而決定孩子生命里父親的地位。
俗話說:一個好媳婦,三代好兒孫。
一個家里,妻子肩負多重責任。首先要能言善道,然后把生活打理得井序有條。
當一個爸爸的地位,在小家庭得到積極的體現時,孩子面前的媽媽必然有一個明智、聰慧,有光澤、有自我的媽媽。
當一個爸爸的地位,在小家庭是消極的體現,孩子面前的媽媽一定是一個失去光澤失去自我的女人。整天唉聲嘆氣,抱怨生活,家里充滿戾氣。
想要一個家和諧美滿,一個丈夫就必然作出一些讓步,一些容忍。讓妻子能安心的把家庭打理的有條不紊。
丈夫尊重妻子,孩子必然會尊重父親。
老公善待老婆,孩子必然會善待爸爸。
朋友結婚十幾年,丈夫經常出差。但他老公會在分別后的每個日日夜夜和她促膝長談,報平安。這是愛的交流,也是愛的另一種相守。她把愛傳遞給了孩子,孩子把愛傳達給父親。
有的夫妻,雖然常在一起,但婚姻給她全是孤獨。她把孤獨與憤懣給了孩子,孩子把孤獨與憤懣給了父親。
丈夫給老婆三分情,老婆給家七分愛。
泰戈爾說:你若愛她,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她,并且給她自由。這愛就是丈夫對妻子,妻子對孩子,孩子對爸爸,三角循環。
作者簡介:若桃,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89年出生的一個二胎媽媽,目前最美的收獲就是一兒一女。立志要以文字謀生,做一個不斷進步的剛剛好的媽媽。愛好閱讀,育兒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