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寫作”,報名親子文寫作營
精讀媽說:不要低估孩子的可塑性,在“苦”里長大的孩子更有能力體驗“苦盡甘來”,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反而會失去了品嘗“甜”的能力;做一個“糟糕”的“懶”父母吧,讓生活盡情給予孩子們磨煉,讓他們在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的日子里蓬勃成長。
作者:雪兒(爸媽精讀主創)
糟糕得不行的父親其實有大智慧
最近湖南熱播綜藝節目《一路成年》你看了嗎?
有沒有被向來以“大惡人”形象出現在熒幕中的徐錦江成功圈粉了?眾網友都表示他在節目里的反差萌是最大看點。
節目一開始,徐錦江就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時刻像孩子一樣粘著兒子徐菲,點火點不著生悶氣直接躺床上,撂挑子。
兒子忙過來安慰,信心滿滿地說,你躺會,看我的,一定會點得著。
徐錦江在兒子面前就像個隨時任性耍脾氣的孩子,一邊做著甩手掌柜,一邊向兒子要安慰。
在生活上,徐錦江簡直就是個“巨嬰”:吃個早飯,兩次忘記關冰箱門;點個外賣也不會;煮個雞蛋也能忘了插電……。
所有這些都要給兒子打電話求助,據不完全統計,徐菲不在家的一天里,他一共給兒子打了30幾通電話。
哈哈,像不像一個上班的老母親,接到家中娃娃電話的趕腳:媽媽,我可以吃冰琪淋嗎?媽媽我作業本在哪 ……?
面對父親繁瑣的連環奪命Call,徐菲像老母親哄娃娃一樣有耐性,面帶著忍禁不俊的笑容一遍遍解答,還幸福地說:我爸就是我的甜蜜負擔。
看到這里,網友們直呼,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太優秀、太暖了。
面對鏡頭,徐錦江含淚說:兒子遲早會自己出去獨立的,所以我現在就想盡量多去麻煩他,讓他多點陪伴我。
徐錦江一句話讓網友們都釋然了,看以糟糕得不行的父親原來隱藏著大智慧。
自認為很偉大的做法,
卻是最“自私”的
父母和子女是世界上唯一走向分離的親密關系,也是一場完美的退出。
可是我們很多父母總以為自己能為孩子們一輩子抵擋風雨,硬逼著自己無所不能。但是,事實上,父母越能干,孩子越沒出息。
父母的示弱才能讓孩子們有成長的機會,懂得完滿退出的父母,哪怕是由一個糟糕的形象,也是一種成全。
我們小區里有個非常能干的老阿姨,據說年輕時就離了婚,獨自帶著兒子從農村一直拼到現在在縣城里買了房。
阿姨每天背著孫子風里來雨里去,年近70了,身子仍然硬朗。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她總是那樣匆忙有活力地奔來忙去,不是背著小孫子送大孫子上學就是去買菜,又或是在各個垃圾桶里翻撿。
有人勸她把孩子放下自己走吧,這么大了背著怪累的。她說怕孩子摔著,又怕別的小孩欺負他。
據說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剛離婚,原因是兒媳怪兒子沒出息,每個月一年到尾只打三兩個月的臨時工,其余時間就窩在家打游戲。
阿姨說自己現在還能動,只能盡量幫兒子多做點,做不動也就沒辦法了。
真是讓人不禁悲從中來,阿姨的做法自認為很偉大,卻是最“自私”的,眼看著兒孫兩代都讓她給耽誤了,她仍然沒有絲毫察覺。
很多時候,父母自以為的“為你好”其實就是一把利刃,一刀刀折斷了孩子們的翅膀。
英國的一位心理學女博士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的能干,導致孩子的依賴,我們越為他們安排和承受一切,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只有分離和放手才讓他們學會成長。
別人家的孩子,
都有個“糟糕”的父母
我們如何學會對孩子放手呢,做到以下幾點,你也能培養出有擔當的小暖男。
1、父母懂得示弱,孩子越獨立
我有個閨蜜,外表很強悍,在單位也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可在兒子面前立刻變成了贏贏弱弱的林妹妹。
不是腰疼就是腳疼,間或還來個“臥病在床”,兒子總是為她操心操肺,才剛八歲就已經學會給她用電燉煲燉雪梨糖水了,走在馬路上,一定要把媽媽護在沒車的一側。
孩子天生對父母有種保護欲,只是我們總是太能干,讓這小小的人兒無從下手。
霍思燕也很能在嗯哼面前,一會兒說頭疼需要喝杯水,一會說腳不舒服,拿不動行李,而每一次嗯哼都會像大男子漢一樣站出來照顧媽媽。
作家林清玄說: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在一個懂得示弱的父母面前,孩子才有機會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從小懂得父母不易的孩子更能感恩,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擔當和自我承受。
2、允許失敗,讓孩子從中獲取追求成功的勇氣
吳尊的女兒NeiNei在參加芭蕾舞比賽時失敗,表演完后,NeiNei傷心地痛哭起來。
NeiNei從三歲開始學芭蕾,非常努力地練習,但艱辛的付出并沒有換來好成績。
盡管如此,在吳尊的暖心安慰后,NeiNei也微笑著接受自己的證書,開心地跟爸爸一起去游泳吃晚飯。
就像吳尊說,他只想讓孩子來見識,來吸取經驗。
雖然知道女兒很想贏,不過讓她去體會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
NeiNei雖然在這場比賽中輸了,卻獲得了成長的快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次失敗的體驗都是珍貴的,會成為他們日后成功的墊腳石。
一手包辦的生活,表面上看好像是讓他們少走很多歪路,但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成功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3、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成長因此而多彩
徐小平說:“人生就是永不停息的探索,要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尋找自己的天性。父母要尊重并呵護這種天性,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從做家務開始再到在學習上實現某種突破,不要給孩子下定論,要告訴TA:去做吧,一切都有可能,就算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孩子的生命初始是用自己的的感知去認識世界,不要用“你不會的、你不懂的”來剝奪孩子向生活探出觸角的權利。
股神巴菲特的父親不止一次告訴他:尊重你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別具一格,別人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而這時候你就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自然反應會激發他們應對的能力,從而讓他們鍛煉出自小解決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給TA信心同時也是給予他們追求夢想的力量,沒有任何一種能力比父母的堅毅的目光和鼓勵更有推動力。
做一個“糟糕”的“懶”父母吧
有個理論叫“70分的懶爸媽”,就是倡導父母們減少付出,適當放手。
學會“偷懶”的父母,才能養出勤快有愛的孩子。
一位在日本的華人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孩子3歲前一直放在北京的爺爺奶奶家寄養。等到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就把孩子接到了日本來。
她發現,在日本無論多冷,孩子們都穿著短褲上學,看著都讓人心疼,天寒地凍的,孩子哪受得了這個苦?
其他日本媽媽卻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的:送孩子來幼兒園,就是讓他們來受苦的啊。
當她看見日本孩子們正在幼兒園里活蹦亂跳,個個身體健康結實。遠比中國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來得健康有活力。
不要低估孩子的可塑性,在“苦”里長大的孩子更有能力體驗“苦盡甘來”,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反而會失去了品嘗“甜”的能力。
做一個“糟糕”的“懶”父母吧,讓生活盡情給予孩子們磨煉,讓他們在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的日子里蓬勃成長。
有朝一日成為我們最大的保護傘,像他們小時候依賴我們一樣,把自己的晚年幸福托付給面前這個經得起任何風雨的大男子漢。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80后老女孩,向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茍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愿在溫情的歲月里,你我共勉。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轉載請加微信fushulf
賣文為生,打賞隨意
「公號轉載需經授權,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臺」
爸媽精讀原創 | 轉發無需多言 | 轉載聯系授權
注: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注品牌),頭條號@爸媽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