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寫作”,報名親子文寫作營
精讀媽說: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應該騰出一些時間把你知道的一切慢慢傳授給他,通過爸爸的鼓勵,讓孩子越來越趨近“完美”。
作者:葉輕舟(爸媽精讀主筆)
6日凌晨,港星蔡少芬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張晉給兒子喂奶的照片,并配文“上夜班”。
照片中,張晉穿著睡衣手拿奶瓶給兒子張樂兒喂奶,昏暗的燈光下,畫面靜謐有愛。
不得不說,與上一輩相比,現在很多男星都更有家庭責任感了,更愿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家和孩子身上,從“不老男神”林志穎到“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型男吳尊,再到超會做家務的袁弘,還有半夜給兒子喂奶的張晉。
不僅是在明星家庭,在普通家庭,爸爸參與帶孩子的重要性也正被逐漸普及,特別是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的參與更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人布蘭肯霍恩在《得不到父愛的美國》一書中就提出過:父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有研究發現,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的作用似乎比媽媽更為重要。
父親是陪伴男孩成長的重要角色
在《養育男孩》一書中提到:男孩在6歲左右會突然變得“男人氣”十足。
這時候他們會更喜歡跟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與他們形影不離,想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
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忽略了這一點,那么兒子就會不時地制造麻煩。
比如可能會偷東西、可能會尿床、可能在學校攻擊別的孩子等等不良行為,他們做這些僅僅是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
作者史蒂夫在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唐的卡車司機有一個兒子,8歲的時候被診斷出了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俗稱兒童多動癥)。
唐看了診斷書后,由于缺乏更多的信息,他認為孩子的病是由于沒有得到父親足夠的注意才引起的。
于是,唐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就是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唐一直認為養育孩子是妻子的責任,妻子做得最好,丈夫只要努力工作,有能力掙錢養家就可以了。
但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了。
在兒子放假時,或者是放學后,只要有時間,唐都會帶上兒子一起外出。
周末時,唐經常和朋友一起騎摩托車,這時他也會帶上兒子。
幾個月后,唐的兒子比以前安靜多了,不用再依賴中樞興奮藥,他不再是注意力缺陷障礙患者了。
但從此以后,父子倆還是會一起駕車外出,因為他們從中享受了樂趣。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
父親是陪伴男孩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得不到父愛的男孩
心底都有個黑洞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評論》雜志曾有一項研究發現:社會往往過于看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經常把孩子不好的性格特征或行為歸咎于母親。
但其實,爸爸們對男孩子的人格特征、情緒性情等有更大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得不到父愛的男孩以后更易產生暴力傾向、受到傷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績不佳,而且在青春期時更有可能加入不良團伙。
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叫:子不教,父之過!
當年房祖名吸毒被抓后,成龍和他一起向公眾道歉,稱自己教子無方。
雖然成龍是享譽全球的大明星,但對于他兒子的成長,他這個父親的角色卻嚴重缺失。
記得有次采訪的時候,成龍提到過一件事。
有次一個朋友跟他說,房祖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能去接他放學。
成龍自己想想,還真的是從來沒有接過房祖名放學。
于是,就找了一天下午,開車去房祖名的小學接他放學。
可是,等到全校的同學都走光了,也沒等到。
他還以為是房祖名逃學了。
結果,打電話一問,才知道原來兒子已經上初中了。
房祖名曾對成龍說過:“我的記憶里沒有你的身影,連背影都沒有。”
成龍父愛的缺失對房祖名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形成成癮性人格,吸毒、打游戲。
房祖名曾在采訪中說過,自己很喜歡玩游戲,玩得最久的一次是連打了40多個小時。
父愛缺失的后果,并不是只有成癮性人格一種。
其他的還會導致男孩子膽小、懦弱、自卑、孤僻、意志力薄弱......
在父愛滋養中長大的男孩
人生目標更清晰
史蒂夫在《養育男孩》中還提到: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會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別人,會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感受一切。
因此,想要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父親就應該先做一個那樣的人給他看。
知乎上一個答友,在回答“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在哪些方面”這個問題的時候,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3歲,他怕高,父親把他放在2米高的墻上,讓他在上面練習走路,并對他說:如果你掉下來我們接著。
慢慢的,他再也不怕高了,是父親鍛煉了他的膽量和心智。
5歲時,他想買玩具,父親跟他說:說出三個理由就給你買。
當時他想到的只有喜歡,后來慢慢想到了價格不貴、買了玩具父母可以省掉陪他的時間去干別的。
從此,他學會了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也學會了多角度看問題。
7歲,開始寫日記,父親讓他先學著搭個框架,然后再往框架里填寫內容。
從此,他學會了提綱挈領,抓問題也能很快找到主要矛盾。
現在,他把這些能力都運用到工作中。
10歲以后,父親參加一些活動都會帶著他,這些活動讓他增長了見識,提升了眼界。
這些都對他以后選擇什么樣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13歲以后,父親對他和女性朋友交往的事看得很淡,而更注重告訴他,姑娘在性格、談吐、氣質上帶給他的感覺。
從此他知道了,在男女交往中,真正重要的是內在。
17歲,在處理祖父過世這件事上,父親用行動讓他明白了死亡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只要做到生者和死者都無憾就可以了。
從此,他慢慢學會了不畏懼死亡。
答友說他的父親愛好廣泛,待人真誠,辦事認真,在家隨和,凡事讓著家母。
這些都讓他認識到一個男人對社會、對家庭、對事業的擔當。
對男孩來說,爸爸的愛護和教導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在男孩通往男人的道路上,爸爸無疑是最好的引路人。
爸爸應該做些什么呢?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家中的小男孩自信、陽光、有責任感、懂擔當,那么,在男孩一路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在兒子心中有著英雄形象的爸爸應該做些什么呢?
1、提前“觸摸孩子”
兒子尚未出生的時候,爸爸就應該對妻子腹中的胎兒談論自己對他的希望。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爸爸應該學著照顧他,比如:哄睡、換尿布、洗澡、喂奶等等。
這段時間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時期。
2、爸爸愛媽媽
有句話說:爸爸愛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當爸爸向媽媽表達關懷、哄媽媽開心的時候;當爸爸跟媽媽擁抱、親吻的時候,在無形之中,男孩都會向爸爸學習。
在爸爸的引導之下,男孩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女性。
3、 多親近、陪伴孩子
大多數男孩都比較鬧騰,喜歡打鬧,喜歡運動。
爸爸可以跟男孩一起打鬧,一起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一起去探險,在這一過程中,有助于塑造男孩陽光、自信的性格,同時教會他們自控。
除此之外,爸爸還可以給男孩講故事、唱歌、聽音樂,告訴他,爸爸有多愛他。
4、放低對男孩的要求
爸爸應該享受和兒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不要苛求孩子做到最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應該騰出一些時間把你知道的一切慢慢傳授給他,通過爸爸的鼓勵,讓孩子越來越趨近“完美”。
正如杜江所說:“每個孩子,都要給他一個慢慢長大的時間,雖然可能離我們真正想要的獨當一面的男子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每一小步的路,都是邁向未來、期望的那個男人的開始的一部分。”
5、傾聽男孩的心聲,尊重孩子
有調查研究表明,男孩相比于女孩,他們更不善于表達,不會輕易向父母吐露心聲。
所以,當你的男孩向爸爸訴說他的心事時,爸爸應該認真傾聽,適時地給出建議和意見,只有當男孩感覺到自己得到足夠多的尊重,父母才能和男孩建立起有效的溝通。
就像著名教育家戴安·克拉普說的:只有用希望了解,希望傾聽的態度與孩子們談話,才能使孩子感到我們尊重他們的能力,尊重他們的獨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充分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探索。
對于每個爸爸來說,應該沒有比養育出一個偉大的兒子更能讓他滿足的事了,但愿每個爸爸都不要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