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紅波
災難,也許會從天而降,夢魘,也許還在繼續。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一句話提到:
監獄的這些墻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后來你適應它了。
過了足夠久之后,你就開始依賴它。
這就是體制化,他們把你終生關在這里,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
我想說的是,如果看清生活的本質,注定被囚籠束縛,也不要失去對幸福的向往。
黑暗里的蠟燭弱不禁風,也在努力地尋找光明。
生在刀鋒
笑對刀鋒
生活是一場艱難的修行,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明天和意外,像一個孿生姐妹,也許,你愛的是明天,卻陷入了意外的懷抱。
海倫凱勒幼年就被命運奪去了視力和聽力,在巨大的黑暗中和無聲的世界,她另辟蹊徑,在靈魂的深處策馬奔騰,帶給我們光明的力量。
她說:
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愿地質問命運為何作這樣專橫的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但刻薄無情的話到口里,我的舌頭卻沒有說出來,像還未落下的淚,又流回我的心中。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失戀和耳聾的巨大痛苦中,在無聲的世界,點亮了一盞燈塔。
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
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干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
霍金在最好的年華,被肌肉萎縮禁錮在了輪椅;他的肉體被上帝封印,精神卻在宇宙遨游;他曾經說過:
在我21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盡管我被永遠關在果殼之中,我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但不管我的境遇如何,我只能全力以赴。
生活有著太多的不得已,正是有了這些不得已,世界才變得“完美”。
“完美”并非是件好事,也不能說是壞事,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有對有錯生活才有成長,有失敗的成功才更有意義,苦難的背面是幸福,黑夜里的眼睛同樣期待黎明。
笑著面對苦難,平凡的日子也會流淌著溫暖的歌。
黑暗的影子
同樣向陽而生
我們本是籠中鳥,掙脫不了囚籠的束縛,我們也要在籠中起舞。
沒有人會愛上苦難,但苦難還是會降臨人間,物質的世界不因人的思想而改變。上天的恩賜,我們樂意接受。命運的魔咒,我們迎戰到底。
崔萬志出生在安徽省一個農民家庭,由于出生時難產,他的頭被卡在母體里幾個小時,最終因大腦缺氧而留下了終生殘疾。與其他小孩相比,他的行動遲緩,語言也不流利。
上高中的時候,他被校長惡言相加,我們學校怎么來了這么一個殘疾人,你將來就是考上大學,也沒有學校要你。
大學畢業后,他投了上百份簡歷,卻沒有一個單位要他。最后一次招聘,他終于排在第一位,但面試的招聘官卻看了看他,你快走開,你快走開,別擋著后面的人。
他沒有放棄,擺地攤,賣舊書,賣卡片,一頓飯當兩天吃。他的書店被燒過,超市被偷過,網吧被拆了一次又一次。因為他知道,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就這樣,他堅持了下去。
如今,當蝶戀品牌在淘寶上被評為“我最喜愛的女裝品牌之一”,當他被評為安徽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之一,一切的努力和堅持,大概都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也許,我們并不喜歡這樣的災難。但是,當災難來臨,我們又無力逃脫。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強面對,用樂觀的心去迎戰。
勝利者的向陽而生,從來都是踩著黑暗的影子。
若無法逃避
就努力去融化夜的黑
我們無法選擇苦難,但我們可以選擇笑著面對。黑夜不會因為你達官顯赫變成白天,陽光也不會因為你孤苦伶仃忘記下山。災難不過是個不解風情的錘子,錘你的時候從來不打招呼。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五年中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了6塊,病魔使得原本天真可愛的她只能永久的躺在病床之上。
十歲時,她開始寫日記,無論是生命的感悟,還是生活的小事,都成了她日記里的另一個自己。為了更好的獲取知識,她自學了小學和中學的所有課程,這也為后來成為一名作家奠定了基礎。
十五歲的時候,張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東聊城的莘縣,開始了農村生活,因為自己的行動不便,大家都對她格外照顧,她把這份情深深的放在心里。
時間長了,她越來越愧疚,覺得自己對大家來說是一種拖累,為了能像大家一樣,她主動學習了醫學。在這三年里,她為村民治療高達一萬次,成了遠見聞名的鄉村醫生。
她以驚人的毅力,不僅為村莊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先后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她說:
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無所作為,做一個無聊的人。不多學些東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獻給我喜愛的事業。我的腿雖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樣的樂觀,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
高尚的人格不需要解釋,面對苦難,即使雙腳被禁錮,也要帶著輪椅“起舞”。大概,這才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
笑對苦難
但不感謝苦難
苦難的價值是什么?
網上有一個高贊的回答,苦難對人沒有價值。苦難是貶義的,我們該避免就避免,避免不了就去戰勝它,通過正視自己、思考苦難、戰勝苦難這個過程,磨礪了自己的心性,變成更好的自己。
的確,苦難是沒有價值的,對所有人來說,苦難就是苦難。
只是,當我們無法避免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笑著面對。
要在面對苦難時候笑著,這的確不是一件人干的事情,但是,埋怨解決不了的問題,笑一笑,卻能趕走心頭的陰霾。我們不夸大樂觀的作用,但也不詆毀積極面對的正能量。
梵高當年貧困潦倒,窮的連一口飯都吃不上的時候,還在用生命創作。
蘇軾屢屢被貶,官不僅當不成了,還被關進了大獄,盡管生活窘迫,卻依舊成為當時的“全民偶像”。
司馬遷遭受宮刑,忍受著巨大的恥辱,卻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當然,不能因為有了成就,而忽略了苦難。
我們要明白的是,不是因為梵高貧困潦倒才有了后來的《向日葵》,也不是蘇軾名揚天下得益于屢次被貶,司馬遷能寫出《史記》是因為受了宮刑,這兩者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即使被戴上腳鐐
也要帶著腳鐐起舞
韓寒說,如果今天的學習只為了明天的荒廢,那學習的意義何在。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會一絲不掛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著棉襖在洗澡。
我想說的是,有時候,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如果說今天的苦難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吃苦,那么苦不就白吃了。
我們本就是籠中鳥,精致的牢籠還有帶電的觸網,無論是社會的重壓,還是規則的束縛;既然無法逃脫,又難以改變,不如盡情的享受這虛假的快樂。
也許我們不能面帶笑容,但樂觀的靈魂,從不會因為現實的毒打而跪倒在地。
我們不感謝苦難,也不逃避苦難,我們不能因為受了苦,而說苦是甜的,甚至說苦是不存在的。
正如知乎博主曹哲所言,我們生在籠子里,但也不要為籠子辯護。即使被帶上腳鐐,也要帶著腳鐐起舞。但是不要因為你能帶著腳鐐起舞,就說腳鐐不存在,說腳鐐是好的,說不能帶著腳鐐起舞的人本來就不應該有跳舞的資格。
很喜歡普希金的一首詩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不能決定遇見的人,遇到的事。
災難,也許會從天而降,夢魘,也許還在繼續。
但靈魂的腳步,有了樂觀的心,即使帶上腳鐐,也要帶著腳鐐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