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將選擇的權利留給孩子,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從不期望成功,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成功。
作者:磊小石(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量子波動速讀”的培訓視頻在網上很火。
培訓機構宣稱可讓孩子“5分鐘讀10萬字”,甚至“閉眼也能和書發生效應”。
OH MY GOD!我絲毫不驚訝培訓機構想出這樣的賣點,畢竟人家也要吃飯。
但很多家長都深信不疑,并讓孩子參與其中。
是這些家長笨嗎?絕對不是。
據我所知,參加此類培訓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高知階層,即所謂的社會精英。他們完全具備辨識這類騙局的能力。
只是一想到孩子能學到這種逆天技能,就興奮的渾身哆嗦,那點辨識也被希望所取代。
這種觀念叫做“過度期望”。
它源自家長內心的一種潛在期待,是成年人意識的延伸,卻完全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想法。
老子英雄兒好漢,前提是老子要做的正確。
01
進化媽
成為普通人就是丟人?NO
《北京晚報》專欄作家阿蘇曾說:
先陪伴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正常人,先過好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人格健全,生活能自理,自己能有自立的想法,有好奇心,培養各種品格,哪怕不成功,只是個普通人,也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可惜,在很多家長眼中,這樣的孩子太過普通,堅決不能允許自己的孩子如此平庸。
所以,給孩子各種壓力似乎成了部分家長的必修課。
自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真命天子,不管什么都要爭一爭。
綜藝節目《金牌調解》中主持人和一位年輕男子關于父母所給壓力的對話頗令人感悟:
“父母為你傾注了太多,也可以說犧牲太多,所以期望太多,你能感覺到壓力嗎”
兒子只說了一個字:“嗯”
一個字卻顯露出作為兒子的無奈和壓抑。
我深深的理解這個大男孩,他可能很努力,但始終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這種境遇下的心理狀況絕對是世間最負面的情緒之一。
央視關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中,提到了四個教育孩子失敗的案例。
其中一個是16歲的高一學生家明,他的爸爸是私企高管,年輕時吃了很多苦,所以堅持認為學習是家明唯一的出路,卻忽視了孩子愛唱歌的天賦。
最終,矛盾大爆發,家明的唱歌理想及愿望被剝奪,最終沉迷網絡,輟學。
很多家長將孩子放到馬上,一路快馬加鞭朝著虛無的方向前進,卻忘記了讓自己和孩子多欣賞沿路的風景,實在是得不償失。
02
進化媽
過度期望是一把無形的匕首
據國內某大學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學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但絕大多數的父母卻對此一無所知。
這就是期望過高對孩子的影響,可惜,很多家長仍然爭先恐后。
卻不知,這種看似對孩子的“愛”卻成為了孩子一生的“恨”。
根據百度問答的解釋:過度期望是指家長為了自己的小孩能更好的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競爭壓力和挑戰,而對其投入過高的期望,從而給小孩帶來心理 和精神 上的畸形壓力。
上海一13歲少年因作業完成質量和父母期望的相差遙遠,爭吵后竟然將筆芯膠帶墨水一股腦吞入腹中,如果不是救治及時,險些釀成慘劇。
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么最父親》一書中提到:“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
順其自然,其實就是最好的成長。
暢銷書《美國父母怎么樣管或者要求孩子》中提到:
對于一個想讓自己剛學走路的孩子學外語,低年級在各項活動中都表現出色的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告訴他(她)們,在早期教育時對孩子寄予過高期望,往往會造成他(她)們未來生活的失敗。
《顏氏家訓.勉學》中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古人也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但早期如果就開始過度期望,帶給孩子的則是一生的痛苦。
03
進化媽
怎樣實現孩子的“無壓力成長”
一次在公園領孩子玩,看到旁邊一個大概5歲的小男孩踢球的時候,不慎將自己的玻璃水瓶碰倒,男孩的媽媽馬上怒目而視,男孩瞬間停止了踢球,滿眼恐懼。
這時,男孩的爸爸制止了媽媽恐怖的表情,溫柔的對男孩說,沒事,兒子,去玩吧,但要記得,下次踢球時不要把易碎的東西放在旁邊。
男孩的表情馬上由陰轉晴。
如果我是這個男孩,一定會覺得他的爸爸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而且下次踢球時一定把水瓶放的遠遠的。
我瞬間對這個爸爸心生敬意。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空洞說教的工作,更不是簡單的期望就可以完成;父母若做不到了解孩子的平常心,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一棟好的房子,內部比外部重要,地基比屋頂重要,只有這樣才經得起暴風雨的洗禮。
講一個我朋友孩子的故事。
小姑娘上初二,成績好的一塌糊涂,幾乎中學生能得到的第一她都得到過。
家長會,老師讓朋友介紹經驗。
朋友不善言談,抓耳撓腮了半天,滿臉通紅的說了一句:我從不期望她能成功,她的每一次第一名對我來說都是驚喜。
朋友的想法很簡單,她并不期望孩子會有多么出色。
所以從不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也不強迫考試名次,就連選擇興趣班這一令眾多家長抓狂的問題也是問孩子想學什么。
在孩子學習時,她靜靜的陪在旁邊,孩子遇到難題,一起討論;在孩子對某件事情做決定時,她也從不替孩子決定,而只是把可能出現的結果跟孩子分享。
這樣的孩子當然沒有壓力,有的只是快樂的人生。
將選擇的權利留給孩子,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其實,從不期望成功,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成功。
《小王子》一書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讀物”,其中寫道: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星星。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無壓力成長,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星星”。
愿家長都能摒棄那些過度的期望,用最普通的視角去看孩子,你自會發現孩子們最可愛的一面。
作者簡介:磊小石,富書專欄作者,一名普通爸爸,感性暖男一枚,工作之余熱愛寫作,挖掘生活的美好,期待與大家共同成長,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