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成人的世界不容易,但孩子不應該為成年人的崩潰買單,每一段親子關系中都有一個情感賬戶,當我們重視情感賬戶的儲蓄,就越親密,反之,就越疏離。
作者:唐主(爸媽進化論主筆)
早上帶女兒出去玩,遇到一個小女孩,女兒想和她一起玩,便一直叫“姐姐,姐姐”。
可小女孩似乎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了,沒有回應。
這時,女孩媽媽大聲地罵道:“別人和你打招呼你聽不到嗎?你耳聾了嗎?只知道杵在這兒。”
我連忙說:“沒事沒事,小孩子嘛,互相還不熟悉”,話剛一說完,女孩“啪”地一下打在我女兒身上。她可能認為是我女兒導致她被罵的。
一個被父母言語傷害的孩子,把自己逼成了別人眼中的“壞”孩子。
福樓拜說過:“語言就是一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
一句好話能讓人燃起生活的希望,一句惡言會將人打入無底的深淵。
身為父母,身為人,當好好說話。
01
進化媽
不被認可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
有一個調查問卷中有一道題是這樣的:孩子犯錯誤時,您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其中53%的父母回答:“你看XX多好,你有他一半我就知足了”。
每個人的童年中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每個人的童年里都怕媽媽突然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每個人的童年里總有人說:“我都是為你好”。
而更惡劣的語言暴力便是:“你怎么這么笨,這都不會”,“我怎么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你這個掃把星,我現在這樣都是你害的?!?/span>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span>
我認識一位漂亮的女生,氣質出眾,工作能力也很強。但是每次有人夸贊女孩的美貌,女孩總是會說自己很丑。
剛開始,我以為是女孩謙虛,甚至有點“作”。
后來,我才知道,她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否定中,父母從來沒有夸贊過她,會用難聽的話打擊她:“看你那樣,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模樣”。
從小的經歷讓她也一直否定自己,長大后覺得自己很沒用,在戀愛中非常被動而卑微。每次戀愛都以失敗告終。工作中也因為不自信,喪失多次升職機會。
那些被父母言語傷害的孩子,在人群中難以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態。一點小事,就可能成為導火索,摧毀他們的人生。
看過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最記憶猶新的就是那句:“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妖怪給他們看!”曾經不被接納的傷痛,被一層層撕開,生出一種哀怨的恨。
電影中哪吒生來就被當作異類,當作妖怪。
既沒有父母的陪伴,也沒有玩伴,沒有一個人愿意親近哪吒。
唯一的一次,一個小女孩想要跟他一起玩,她友好地看著哪吒,哪吒很欣喜,然而,小孩子的家人大駭,不由分說地抱走了小女孩。 哪吒很受傷!
所有人都覺得哪吒是妖怪,只要他出現的地方,人們不是逃跑就是想要殺死他。
一次又一次的傷害,終于觸發了哪吒骨子里的魔性,他開始跟村民對著干。
哪吒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破罐子破摔”的壞孩子,從小被打標簽,被樹立“壞孩子”人設。
可哪里有天生的“壞”小孩,只不過他們是在不被認可,不被理解,被流言詆毀中慢慢變壞的:“你們說我壞,我們就壞給你們看?!?/span>
02
進化媽
誰是好好說話的父母?
在心理學上,兒童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放任型、不過問型。
專制型父母:看上去冷漠而拒絕,喜歡控制孩子,對孩子喊叫、發命令、批評。專制型父母教育出的兒童焦慮,不快樂,低自尊,低自信,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敵對。大部分使用語言暴力的父母都屬于專制型。
而我們最應該成為的是權威型父母,使用權威型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與兒童多方面的能力相關,如樂觀、自控、堅持性、合作、高自尊、社會性和道德成熟、良好的學習成績。
權威型父母:懂得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激勵孩子自我成長。
原外交部長李肇星,有一次做客一家網站,一位“不知趣”的網民調侃說:“李部長,您的才華我們很佩服,但您的長相我們不敢恭維?!?/span>
李肇星部長并沒有生氣,而是幽默地說:“我媽不這樣認為!”
這個回答真棒!李部長的媽媽更棒!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作者分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作者的孩子卡爾剛開始學習寫作時,對自己的能力一點兒也沒有信心。
當卡爾戰戰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遞給父親時,父親注意到他眼中的不安,似乎他在等待著父親審判。
父親讀完卡爾寫的文章后,發現那的確是篇糟透了的文章:問題沒有交待清楚,句子不完整,還有很多錯別字。
那該怎樣去評價孩子寫的文章呢?父親感到兒子對寫作缺乏自信,他知道不能簡單地說一聲“不好”就能解決問題。
就在父親沉默之時,兒子流露出憂傷的眼神??伤麤]有想到,父親說了一句令人興奮的話:“非常不錯,這是你第一次寫作,爸爸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比你差遠了。”這時,兒子的眼光中閃爍出興奮的光芒。
不久,卡爾把第二篇文章給父親時,文章質量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這就是鼓勵性語言的力量,讓孩子相信自己,孩子越有信心,就越有動力去做,就越能做成功。
03
進化媽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孩子的自尊在幼兒時期就形成了。高自尊對幼兒形成主動性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表明:3歲時,那些自我價值和表現經常受到父母質疑的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會很容易放棄,并且表現出失敗后的羞愧和泄氣。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大人的話,自尊心一旦摧毀,很難再重建。
羅森塔爾效應提示我們,“挫折教育”“棍棒教育”不如適時地正向鼓勵。
不如從現在開始做到以下幾點:
1、夸贊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而不是苛責他為什么不完美。
2、 降低期望值,正確評價孩子。
3、 著眼于孩子的優點,不攻擊孩子的缺點。
人們常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當你的孩子讓你感到憤怒時,不妨嘗試“非暴力溝通”。成人的世界不容易,但孩子不應該為成年人的崩潰買單。
每一段親子關系中都有一個情感賬戶,當我們重視情感賬戶的儲蓄,就越親密,反之,就越疏離。
讓每一次好好說話,都為情感賬戶儲蓄。讓每一句動聽的話,都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作者簡介:唐主,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多年媒體經驗,科學育兒和親子教育領域踐行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