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養孩子不是馴獸,馴獸是為了表演給人看,而養孩子是為了能讓他變成自己最中意的樣子,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作者:施木同(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進化媽
前不久,一則“小學生幫抄作業10元一份”的新聞在網上爆火。
視頻里,幾名小學生在廣場玩耍,一名身穿藍色衣服的10歲男孩則坐在一旁幫同學抄寫作業。他只用抄寫很少的作業,就能輕松拿到10元。
當被問及“你不怕被老師發現嗎?”
小男孩不在乎的說“難道你要告訴老師?”
看完視頻啞笑之余,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小學生確實不如以前那樣單純了,這類代寫作業的新聞時不時就會被爆出來。
比如:
小學生閑魚出售代寫作業,因字跡工整被買家老師發現并舉報;
小學生網上找人代寫作業:可講價還能模仿筆跡;
小學生花100元找人代寫作業 “代寫”已成產業鏈;
……
我們在網上隨便一搜,也能搜出很多作業槍手發的代寫廣告。
這些作業槍手瞄準了小學生的市場,無孔不入的向學生宣傳代寫作業的好處和安全性。
所謂的作業槍手,專指那些代替中小學生寫作業的人,他們大多由大學生和小白領組成,通過網絡和快遞與中小學生聯系和收費。
作業槍手們一直被打壓,卻從未斷絕過,他們如雨后春筍般,源源不斷的冒出來。
而在某些購物網站上,該類代寫代抄交易更是多不勝數,不少買家還洋洋得意的曬出了代寫的中英文作文、各科筆記等圖片。
可見,代寫作業這一現象已經非常普遍,學校和家長的粗暴制止并沒有使代寫作業這一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學習本是學生的本分,作業也是為了鞏固學習而出現的。當作業變成靠假手于人來應付差事,學生的學習也就不能稱之為學習了。
02 進化媽
在這個知識改變命運,學歷就是門檻的年代,為什么“代寫作業”卻這么盛行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1、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朋友有個上小學的兒子叫小健,為了不輸在起跑線,朋友給兒子報了很多班,把課后時間全部塞滿。
一開始,小健的成績確實不錯,可三年級開始,成績就開始下滑了。有次,小健的語文只考了58分,朋友氣得對他動了粗。
結果從那以后,小健的成績更糟了,徹底變成一個叛逆的“問題小孩”。
其實在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家長們過于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過于看重考試的分數,對孩子學習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孩子本身的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只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是為了完成家長給的任務,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攀比心理,是為了完成家長的夢想,唯獨不是為了自己。
張載曾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哪怕這個人天天坐在書桌前埋頭寫作業,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他志趣不在此。
當學習變成了外在的強迫,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就全部破壞殆盡。
2、作業繁重,壓力過大
曾經有個12歲的女孩,因為作業太多,覺得人生無望,選擇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留下的遺書上,寫滿了對作業的控訴:
天天作業作業的……
我不要在作業中掙扎了……
可以看出,繁重的作業成了她煩惱的源泉。
杜威曾說: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
家長以為多給孩子留些作業,可以讓孩子學得更多更透。
殊不知,當重復、繁重的作業成為孩子童年的主角,孩子每日必須為此花費大量時間,這時他也就失去了吸收知識的能力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3、孩子學習能力差,無法完成作業
今年8月,馬來西亞一名13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寫完,在浴室用毛巾上吊自殺。
在他的房間里,有一紙遺書,上面寫著感謝母親照顧他13年。
據悉,該男孩曾多次向家長抱怨,過多的家庭作業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因為他學習能力差,總是無法完成作業。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做作業,而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太差,根本無法完成作業。
所以,當一個孩子厭學,或作業太多寫不完,或沒能力完成作業時,如果有人告訴他,只要他出不多的錢就可以代他寫作業,還不會被家長和老師發現,他一定會非常樂意。
03
進化媽
代寫作業產業鏈已形成,我們不能指望通過責罵槍手或者孩子,就能達到讓孩子迷途知返,重新愛上學習的目的。
孩子的問題,還是得靠家長來引導。以下兩點,家長們或許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1、重拾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說:想要孩子不做什么,就去強迫他;想讓孩子做什么,就去誘惑他。
所以,家長想讓孩子重拾對學習的興趣,數就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成天只盯著孩子的學習看,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邊討厭學習,一邊又能把學習學好。
應多關注孩子的關注,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并從中去激發孩子對學習的欲望,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主動愛上學習。
父母眼里要首先看到孩子本身,其次才是那些外在的東西,哪怕父母做不到從興趣中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只要在其他方面多多關注孩子,孩子一樣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演員海清的兒子是一個標準的學霸,她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學習。
記得節目《向往的生活》里有一期邀請了海清參加,晚上快九點時,海清給兒子打電話詢問他學習情況。
網友們本來以為她會說“要好好學習”之類的話,結果海清在知道兒子還沒完成作業時,對他說:
“你早點睡覺吧,現在已經快9點了,別做作業了,沒事……”
海清眼里最看重的是孩子本身,其次才是學習、作業這些事,所以學習對于孩子不是負擔和壓力,而是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
當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愛超過了眼前的一切時,自然會慢慢認同父母想讓他好好學習的心,從而自動自發的去學習。
2、重拾孩子對學習的信心
學習就像長跑,路上還會出現一些攔路虎,比如作業太多、作業不會做、知識點學不懂等問題。
此時,對學習只有興趣是不夠的,還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對學習的信心。
這就需要家長實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記得我小時候學數學,總也搞不懂鐘表問題,因為那時我們家里窮,我沒見過真正的鐘表長什么樣子。
為了讓我理解這個問題,媽媽跑遍全村給我借來了一個大圓鐘,我盯著大圓鐘滴滴答答的轉圈圈,突然就明白了鐘表問題是怎么一回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一句話:“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是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span>
父母想要幫助孩子,就得先充分了解孩子的長短板,再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參與其中,盡量幫助孩子建立理論學習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或者冰冷的把孩子丟到培訓班里。
遇到家長也不懂的知識點時,可以鼓勵孩子多問問老師;遇到作業實在太多寫不完時,家長也可以和老師說明情況,隨時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孩子本身和孩子對學習的信心最重要,學習方法和學習速度都是可以慢慢培養提升的。
養孩子不是馴獸,馴獸是為了表演給人看,而養孩子是為了能讓他變成自己最中意的樣子,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如果父母只一味看重學習,只在乎外界評價,那孩子就不可能真的愛上學習,更不可能因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擯棄那些外在的焦慮吧,偉大的教育家杜威認為,對孩子來說,玩耍和學習本來是不沖突的,正常條件下兒童有能力協調這兩者的關系。
不要為了學習而驅趕孩子的玩樂之心,不要為了學習而壓榨孩子的每分每秒,允許孩子擁有屬于他自己的童年,他才會想著要往最好的方向去發展。
父母要做的就是,看見孩子,尊重孩子,深愛孩子。
這世間,唯有父母之愛,能讓孩子戰勝一切,也唯有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能讓孩子一往無前。
作者簡介:施木同,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一個熱愛文字創作,崇尚科學育兒的全職媽媽,愿在時光的長河里,以文為馬,浪跡天涯;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