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有一天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們之間會有分歧,誤解,但他會記得那些陪伴。
作者:安娜貝蘇(爸媽進化論主筆)
霍思燕杜江一家又貢獻熱搜了!
央視跨年晚會上,一家人演唱了《你笑起來真好看》,舞臺上小嗯哼賣力的演出,霍思燕杜江時不時溫情對視,眉眼里寫滿了愛。
網友看過后吐槽,怎么有一種嗯哼很多余的感覺,更有細心的網友截取了霍思燕兩人深情對視的畫面,并配字調侃:“你倆就不能看看孩子嗎”?
這個被稱為神仙家庭的一家三口,一直以來被大家津津樂道,大概是因為他們完全滿足了幸福家庭的定義,承載了太多人對美好的期待。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檢驗一個家庭是否幸福的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一個有愛的孩子。一個有愛的孩子,才是一個家庭最頂級的炫富。
01
進化媽
一個有愛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個和諧的家庭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皆是模仿父母而來,你根本不用讓孩子照你說的做,因為他一定會照你做的學。
夫妻之間愛和默契會感染到孩子,一個有愛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個和睦的家庭。
在嗯哼霸屏微博熱搜的同時,還有一個明星的女兒也飽受關注。她就是體操世界冠軍李小鵬的女兒奧莉。
有網友評論說,奧莉簡直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她漂亮可愛,并且日常的言談舉止都極具教養。
她會心痛人,爸爸假裝被燙到手很疼的時候,她會馬上拉過爸爸的手輕輕的吹,更難能可貴的是,當被問到想不想要弟弟時,她不假思索的回到:“非常期待”,并且鼓動爸爸:“我們一起給媽媽加油,好嗎?”
這個小女孩有著足夠強大的內心,也擁有很多很多的愛,正因如此,她才愿意分一部分出來給另一個生命。
而李小鵬和他的妻子,無疑是非常相愛的,從小在美國長大的李安琪,當初放下自己的一切跟李小鵬回國,并且自愿選擇成為一個家庭主婦。
她有樂觀的勇氣和強大的信心,把全職媽媽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她崇拜孩子的爸爸爸爸,經常在微博里為他打CALL,喜歡夸他英俊,開口閉口都是“他是最好的丈夫”。
李小鵬呢,當初為了追妻子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謹記婚姻的承諾,走到哪里都記掛著妻子,經常會稱贊她漂亮。
兩人有了孩子也會騰出時間來進行日常約會,給愛情保鮮。
人們經常這樣描述美好的婚姻:你在鬧,我在笑,孩子在一旁也跟著手舞足蹈。
世界上最幸運的孩子,是“因愛而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相愛,他作為愛情的結晶被寵著,也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著。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說,那些沐浴著父母之愛而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可以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的起點,這是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生活在有愛的家庭的孩子,因愛而生體諒,因體諒而生寬容,懂得尊重,懂得擔當,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02
進化媽
孩子的擔當藏著家庭的教養
前段時間,河南一位14歲的少年因為救人上了新聞。
2019年11月30日深夜,一名3歲女童不慎掉入了20米深井,公安、消防、救援隊現場展開施救,卻因井口太小,束手無措。
正在現場的王慶軍想到了自己的兒子,便打電話回家,隨后他14歲的兒子王泯燃趕到救援現場。經測量,王泯燃肩寬腰圍都符合下井條件。
在醫護人員簡單的身體檢查,和消防官兵突擊培訓之后,這位年僅14歲的少年,腳縛繩索,開始倒掛下井,前后六七次,持續30分鐘,最終將女童安全救出。
孩子安全上來后,母親當場掩面哭泣,周圍人紛紛給孩子報以掌聲。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又小又深的井口,他沒有半點猶豫,毫無畏懼的一次次下去,上來,直到成功完成施救任務,他滿心想著小女孩的生命安全,這種勇敢和擔當,令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有網友評論說:“我也是一位母親,看完眼睛濕潤了,可想而知在現場的母親的心情是何等的揪心,欽佩你們一家有大愛,有勇氣,有擔當!”
孩子英勇救人,得力于母親對他品格的培養。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說:“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取決于有什么樣的母親”。
父母的品格塑造了孩子的品格,父母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深深的明白, 一個勇敢,有擔當的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為順遂。
03
進化媽
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1、高質量陪伴孩子
有一次,一位父親下班后去丈母娘家接孩子,進門正看見丈母娘正在教孩子用棉簽拼圖形,老人抓著孩子的小手,祖孫倆一邊拼一邊笑,他站在那里癡癡看了好久。
回家后他對妻子說,從小到大都沒有人花長長的時間陪他做這些細小的事情,爸爸常年在外喝酒,媽媽又沒什么耐心。
他說,你身上那些我沒有的自信,耐心,原來就是這樣來的,他苦笑著搖搖頭,這怎么比。
一個沒被充分陪伴過的孩子,即使長成大人,心理還是有著難言的缺口和傷痕。
法國兒童教育學家卡特琳娜.蓋岡在《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一書說這樣描述陪伴:“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生活的樂趣。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有一天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們之間會有分歧,誤解,但他會記得那些陪伴。
陪伴是愛的證實,被愛的人有一些特質,他們即便遭遇風雨,也會有恃無恐。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簡單說來就是設身處地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的能力。
美國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曾花20年時間,跟蹤和記錄了超過75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研究結果發現同理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社會化水平和與外部世界的融洽程度。
具備同理心的孩子,獲得成就的幾率更高。
獲得同理心的基礎,是“看見”孩子的情緒。“老師批評你了,你感覺有點傷心是不是”?“剛剛我冤枉你了,是不是覺得很委屈?”“說好的帶你去玩,現在又不去了,你是不是感覺很失望”?
幫助孩子識別負面情緒,然后引導他從關注自我到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
“你們都不跟那個小朋友玩,他一定很難過”,“要是你摔倒了,別人還笑話你,你感覺怎么樣”?
當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換位思考,他就開始具備了善良,尊重,樂于助人的品格。
3、做60分父母,懂得適當放手。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
一個家庭,夫妻關系一定是大于親子關系的,本末倒置,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
清華大學教授、作家格非在一個視頻里提到,國際精神治療領域的共識是:“60分父母”是最好的父母,既不要對孩子完全不管,關注度也不要超過60%。
留給夫妻關系時間,給出孩子足夠的空間,家庭關系才能健康有序。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給予我們機會不斷“看見”自己,治愈內心有缺失的那個小孩,我們今生結緣,彼此為伴,我們攜手并進,共同成長。
紀伯倫說:“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來。”
愛的彎弓已開,張弛有度,請你們,自由的飛吧。
作者簡介:安娜貝蘇,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80后雙胞胎媽媽,文藝中年,專注育兒與情感,相信孤獨和思考的力量,與孩子一起成長;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