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場自我教育。婚姻能不能搞好,取決于兩個人愿不愿意去改變。
文 | 董若晗
相愛時的海誓山盟,總令人熱淚盈眶。
一對璧人,仿佛童話里的王子與公主,對即將開始的幸福生活無限遐想。
然而,經歷了婚姻的人都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磕磕絆絆。
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1.欣賞彼此的優點,包容彼此的缺點
《圍城》中,方鴻漸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一個。”
這句話詼諧卻不失真實。
結婚前,我們展示在彼此面前的都是美好,而結婚以后,花前月下變成了柴米油鹽,卿卿我我換成了吵吵鬧鬧,戀愛時的熱情與美感,被一點點磨滅。
相識之初,孫柔嘉在方鴻漸的眼中,是“臉皮嫩得很”的“柔順”女孩子,而方鴻漸作為孫柔嘉“千方百計”得到的丈夫,想必在她的心中也是一位青年才俊。
婚姻開始,兩人憑著對彼此最初的好感,也度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
但隨著相處時日的增多,柔嘉變得愛嘮叨起來,話里話外嫌棄鴻漸“沒本事”,雖然方鴻漸“沒本事”這個缺點,她從結婚前就知曉。
而方鴻漸也開始討厭柔嘉說話“狠毒”,反感她的“算計”。兩人有時連開玩笑都能吵起架來,新婚時的恩愛早已不復存在。
電視劇《圍城》中的方漸鴻與孫柔嘉
有一次,方鴻漸沒了工作,餓著肚子回家,卻發現柔嘉早些時候吃過了晚飯。
柔嘉便又嘮嘮叨叨地問鴻漸去了哪里,鴻漸頓時覺得火大,開始陰陽怪氣地嘲諷妻子。
本想遣傭人去買食物的孫柔嘉,聽到方鴻漸的冷嘲熱諷,也不甘示弱地“糟踐”起丈夫來,說他是“不識抬舉的家伙”。
兩人這一架“吵得響”,吵到最后驚動了街坊四鄰,最終孫柔嘉帶著眼淚離開了家,方鴻漸的心也跟著沉下去,“撈不起來”。
一頓飯,竟使得婚姻風雨飄搖。
如果當他們倆都能夠對彼此多一點包容,鴻漸本可以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晚飯,而柔嘉也不必負氣出走。
戀愛時百般美好,可一旦步入婚姻,我們卻發現,當初光鮮亮麗的意中人,竟也滿身缺點。
那是因為結婚后,我們越來越接近真實的彼此,所有的缺點與不堪,都逐漸在生活中展開。
而這時,寬容就顯得無比重要。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威廉斯在談起他的妻子時說:“正是這些小缺點讓她成為我的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們稱之為不完美,其實不然,那才是好東西。”
人無完人,婚姻中的兩個人朝夕相對,更不可能隨時保持美好形象。
我們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適當的“閉眼”包容缺點,接納彼此的不完美。
畢竟,如果緊盯著對方的不足,隨時準備著“揭短”,再好的感情也會消失殆盡。
2.沒有完美的伴侶,只有不斷磨合的兩個人
年輕時,很多人都曾被影視劇和小說中的愛情影響過,總會在心里勾勒出一個完美愛人的形象。
以至于結婚后,每每爭吵都會無限感慨,大概是當時選錯了人。
電影《囧媽》中,徐伊萬和妻子張璐,從大學畢業一路打拼,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公司。
可本該穩定下來的兩個人,卻鬧起了離婚。
一次,兩人談離婚協議未果,張璐臨走時,徐伊萬拿出一盞臺燈要她帶著,張璐說自己從沒喜歡過那盞“做作”的燈。
沒想到徐伊萬卻質問張璐:“你怎么可以罵它呢?”
面對徐伊萬的強勢,張璐說出了壓抑已久的心里話。
“你的心里長了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么,討厭什么,該怎樣說話,你都設定好了。你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張璐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不幸婚姻的癥狀——總是不知不覺地想要改變對方。
有多少人像徐伊萬一樣,有一個想象中的完美伴侶,一旦現實背離了想象,便覺得難以接受。
然而,現實中哪有什么神仙眷侶,哪一對夫妻不是一路爭吵、一路妥協著走過來的。
馮驥才寫的《老夫老妻》中的老頭兒與老婆子,盡管已經相守半生,依然還有動怒的時候。
可爭吵過后,老頭兒依然會收拾好桌子、通旺爐火、為老婆子沏好茶等她回家。
而老婆子也“不計前嫌”,給老頭兒熱飯熱菜,甚至怕他吃不飽,多煎兩個雞蛋。
總聽人說,不羨慕年輕人的花前月下,只羨慕花甲老人的朝夕相伴。
能夠執手走到暮年的伴侶,并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心中的“完美愛人”,只是他們更加懂得婚姻里需要妥協。
剛剛開始的婚姻,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棱角分明,粗糙不堪。兩個人你退一點,我讓一步,精心打磨,才有了潔白無瑕的瑾瑜。
3.相愛靠吸引,相處靠改變
與你絕配的愛人,并不是天然就產生的,能夠一見鐘情,并不代表可以相處融洽。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安杰是個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在她的想象中,未來的老公應該是一個穿著西服革履、高大英俊、溫文爾雅的男人。
沒想到,在一場舞會上,“大老粗”江德福卻對安杰一見傾心,并對她展開猛烈的追求。
一開始安杰對江德福并無好感,但隨著不斷的接觸,她發現江德福機智聰明,頗有紳士風度,最終被江德福一場熱血豪邁的演講所吸引。
與江德福結婚后,安杰卻發現小到生活習慣,大到思維三觀,兩個人全然不同。
安杰早飯要吃西餐,晚上睡覺前要洗漱,生活上講究品質。江德福卻恰恰相反,每餐必須吃饅頭,飯前不洗手,認為過日子實在最要緊。
對此,兩個人雖然嘴上抱怨彼此,但卻在行動上實力演繹“婚姻是門妥協的藝術”。
江德福在安杰的影響下,變成“三洗丈夫”;知道安杰喜歡喝咖啡,他每次出去開會都會帶一袋回家;退休后,四肢不協調的他,竟自告奮勇陪安杰去參加跳舞比賽……
安杰學著做江德福喜歡吃的饅頭;學著用搓衣板洗衣服;學著適應江德福追求的樸素生活,努力與鄉野鄰居打成一片……
安杰的姐姐說,他倆是“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其實所謂的“降”,不過是“愛”的另一種稱呼。因為愛,才愿意為彼此改變;又因為彼此的改變,而變得更加惺惺相惜。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婚姻是一場自我教育。婚姻能不能搞好,取決于兩個人愿不愿意去改變。”
經營婚姻的本質,其實就是“抓大放小”,而好的婚姻,會以兩人的關系為“大”。
愿意放棄一點點固執的自我,愿意為對方改變自己的執著。
因為無論跟誰在一起,婚姻都是一場自我修行,重要的不是去改變對方,而是學會自我經營。
我們與其抱怨對方,與自己步調不一致,倒不如適當調整一下自己的步伐。彼此退讓和包容,兩人才能跳上一曲完美的華爾茲。
4.相處不累,才能久處不厭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么有些婚姻看起來那么累”?
其中有一個回答說:“彼此把需要都指向對方,卻不懂得反省與內求,自然會很累。”
深以為然。
聰明的愛人,不會逼迫對方全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活,否則日久天長,總會樂極生悲。
睿智的伴侶,亦不會把希翼全部寄托于對方,否則一旦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必然會換來爭執與失望。
有人說:“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兩個人愿意為對方削減一些鋒芒,舍棄一些原則,將自己由“1”變成“0.5”。
然后,共同組成一個新的“1”,這才是婚姻中最舒服的相處模式。
如此,白首不相離,便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
遠嫁的女兒,注定是父母丟失的孩子
現實版“泰坦尼克號”:我愛你,勝于生命
女孩子為什么要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妻子提出離婚竟然被殺,遇到這4種男人再不舍也要離開
劉琳發手寫信告別“周春紅”:女人,活得貴一點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