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一個懂得禮義廉恥的家長,在孩子做錯事后,一定懂得教育孩子該如何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錯。
作者:丸子(爸媽進化論主筆)
“11幢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今天我犯了一個錯……”
稚嫩的筆跡,還夾雜著幾個拼音,就是這樣一封簡單的手寫檢討書,不但在某小區的業主群里刷屏,還在網絡走紅了。
寫這封檢討書的是一名8的小男孩,他在乘坐電梯時,因為貪玩,就把所有樓層的按鍵全部按了一遍。
有人向物業反映,電梯遲遲等不來,懷疑是出了故障。物業查看電梯監控,才發現是小男孩貪玩造成的。
小男孩的媽媽得知此事后,先和男孩講述了亂按電梯的后果,再讓他寫一封檢討書。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讓男孩去11幢的電梯間把檢討書貼好。
因為小男孩的媽媽認為,雖然做這件事情只是因為男孩貪玩,本身沒有惡意,但做錯了就要認。
這樣明理的做法,也難怪在業主群里,業主們都紛紛夸贊“孩子好樣的,家長好樣的”。
一個懂得禮義廉恥的家長,在孩子做錯事后,一定懂得教育孩子該如何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錯。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
有一句話說得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他之所以會那么熊,是因為背后有一個無數次縱容著他的父母。
前不久,上海玻璃博物館的永久性收藏品夢幻城堡,在兩個熊孩子的嬉鬧中遭到了嚴重破壞,讓原本美麗夢幻的城堡不但塔尖倒塌,其他部件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事件發生之后,很多網友都在網上diss闖禍的兩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有人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那么,身為監護人的家長呢?難道也還沒有懂事嗎?兩名熊孩子能在博物館里惹事,他們的父母肯定是失職的。
我們都知道在博物館參觀時,應當安靜,不能在展館內奔走、嬉戲。而這些規矩都是要家長們告知給自己孩子的,并且在博物館里約束他們不當的行為。
可惜,即使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明確指出他們孩子不恰當的做法,那些家長們還是振振有詞地認為自己有理。
廣東省博物館就曾經收到一封投訴信,信里抱怨工作人員管得太多,非但不讓在展館里吃東西,還不讓孩子跑,不讓碰恐龍。這位家長稱,這是不讓孩子解放天性。
而且最讓人無語的是,該名家長還質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了?”
沒有哪一個熊孩子的父母是無辜的,熊孩子的背后必定是有一個熊家長。
清朝詩人申涵煜說:“愛子不教,猶饑而食之以毒,適所害之也。”
意思就是說,父母疼愛子女,卻不加管教,就如同人在饑餓的時候,給他吃有毒的食物,這是在害他們啊!
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里,父母的教育必不可少。
特別是在小孩子一歲到六歲這一階段,這個階段如果父母缺席了,那么這個孩子很大可能會成為一個無法無天的熊孩子,而最終熊孩子惹來的禍事也會是這些不盡職的家長買單。
有新聞報道過一名15歲的少年,因為受到別人挑唆,就去到某學校的宿舍進行搶劫。
而這名少年之所以會輕易受別人挑唆就犯罪,也有他的父母忙著工作賺錢,卻對自己的孩子疏于管教的緣故。
然而,即使這些熊孩子做了違法的事情后,家長們還是沒有醒悟悔改,他們振振有詞道:
“我的孩子也還沒到刑責年齡,你們也不能拿我們怎么辦。”又或者說“我也管不了,你們要關就關吧。”
這些家長不明白,其實最應該教育的就是自己,父母都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讓他們知道犯錯了就需要承擔責任的。
貴州的一個8歲男孩,他就經常闖禍,父母多次教育他都沒有什么用。
最后,男孩的家長就讓他背著一個麻袋去撿垃圾,希望通過吃苦,讓男孩明白道理,長長記性。
如果口頭教育沒有用,那么就用勞動來懲罰,讓孩子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
西安的一個小男孩在電梯里隨地小便,媽媽知道以后,就立刻在業主群里道歉,并且讓小男孩打掃電梯一個月作為懲罰,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
孩子,從來沒有教不好的,就看父母愿不愿意去教。
教育孩子,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孩子身上都有著父母的影子,父母為人是什么樣的,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懂得禮義廉恥的父母才能教出明理懂禮的孩子。
《傅雷家書》里說:世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先改自己。
沒有以身作則,那么再嚴厲的斥責也只是蒼白無力的話語。
香港明星陳小春帶著兒子上綜藝節目的時候,因為節目的規定,借宿在一對老夫妻家里。
因為節目給的經費有限,陳小春身上只有四十多塊錢,老夫妻知道后,就拿出了一個紅包,包了幾百塊錢給陳小春的兒子,說這是過年紅包,讓陳小春去買點好吃的。
陳小春都驚呆了,等反應過來后,就說不用,然后對兒子說“不可以”。陳小春兒子就把錢單手遞給了坐在一邊的老爺爺。
陳小春看到后,立即嚴肅地說“要用雙手拿”。
老爺爺接過錢,又遞給了陳小春。但是,最后離開老夫妻的家時,陳小春還是把錢偷偷放回到桌上。
當初看到這一幕時,我只是感慨,單手拿錢給別人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陳小春就看得很重,還立即糾正兒子的做法。
還有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錢財等,陳小春也是以身作則的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可見,在平日里,他也是這樣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地教育兒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于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
所以,最好的教育都來自于父母,尤其是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父母們。
作者簡介:丸子,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