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孩子的優(yōu)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沒有父母一路的披荊斬棘,哪有孩子讓人羨慕的人生,好的未來,都是父母從小點燃的。
作者:木子可(爸媽精讀主筆)
高考狀元年年有,今年史上最難高考年,卻出了這樣兩位傳奇女狀元。
唐楚玥,今年湖北省高考狀元,語文149分,數(shù)學149分、外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總分725分,比第二名高出16分,創(chuàng)下歷年來高考狀元與榜眼之間最大的分差,可謂是學霸中的戰(zhàn)斗機。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3年前唐楚玥還是武漢市武昌區(qū)的中考狀元。
第一名進校第一名畢業(yè),連奪二元,這讓無數(shù)網(wǎng)友佩服得五體投地。
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更是傳奇。
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元及第”啊!
分析這些優(yōu)秀孩子的背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背后都站著一對優(yōu)秀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因”,孩子是家庭教育結出的“果”,學霸之所以優(yōu)秀的一切根源,都可以從他們的父母那里追溯到原因。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點燃孩子身上的三把火。
點燃孩子的夢想之火
翻看唐楚玥的學習經(jīng)歷,讓我相信了網(wǎng)絡上一直很盛行的話:夢想一定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
2009年,媽媽帶著包括甜甜(唐楚玥小名)在內的三位小朋友到武漢大學游玩,希望以此激發(fā)孩子心中的那個夢想。
期間,媽媽鼓勵一名小朋友努力學習,爭取三年后再來武漢大學報到。
這時,7歲的唐楚玥問媽媽,要考取武漢大學多少分?
媽媽告訴她,至少要600分。
唐楚玥繼續(xù)追問媽媽高考滿分是多少分?有沒有人得過滿分?
最后小唐楚玥立下豪言壯語說,以后她可能考720分,最低590分。
聽了女兒的豪言壯語媽媽并沒有嘲笑女兒,而是積極鼓勵唐楚玥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媽媽還把這一段經(jīng)歷寫在了自己的QQ日記里,來記錄孩子的夢想。
沒想到11年后,當年的那個夢想竟然真得實現(xiàn)了。
唐楚玥能取得如此優(yōu)秀的成績,這很大程度上得意于媽媽當年給她種下的那顆夢想的種子。
知乎上有個北大美女學霸@三三e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她說自己童年開始就有顆“北大心”。
為了這顆初心,她抄勵志句子激勵自己,把自己心目中的分數(shù)寫在桌子上,隨時提醒自己。
高中時,每天五點多起床,給自己立下flag:每天三套數(shù)學、兩套語文、一套以上的文綜試卷,30天做完100張卷子。
強大的執(zhí)行力讓她實現(xiàn)了量變到質變,最終她接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三三北大之路,背后都就是她童年那顆夢想的種子開花發(fā)芽的結果。
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播種期,種下一顆怎樣的種子,就會收獲怎樣的人生。
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只有小時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楊媽媽說得這個小時候定型,其實,就是給孩子從小種下夢想的種子。
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
父母在孩子少年時播下一個夢想的種子,多年后,他們會長成自己期許的模樣。
點燃孩子的天賦之火
天賦是上天最好的禮物,但是如果不被發(fā)現(xiàn),最后也會被埋沒。
前一段時間,一個爸爸為了讓女兒考上好大學,量身打造健身房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位爸爸名叫鄭龍是一名退役軍人。
5年前他退役回家,為了讓不愛吃飯的女兒身體更強壯,他讓女兒練跑步。
沒想到,練習一個月后,第一次跑1200米,爸爸發(fā)現(xiàn)女兒跑完后呼吸比較正常,沒有大口喘氣的狀態(tài),他覺得女兒有運動員天賦。
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運動天賦,從初一開始爸爸天天陪女兒鍛煉。
陪練的工具也從自行車到三輪車摩托車,換了3種交通工具。
從初一到高一四五年的時間里,這條熟悉的線路從最初的三輪車到如今的摩托車,女兒的奔跑從未缺席,父親的陪伴也從未間斷。
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鍛煉,鄭龍自己動手制作健身器械,用的所有材料都是撿來的。
他還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給女兒搭建了一個健身房,在自己的能力之內,盡量讓女兒得到更好的訓練。
在爸爸的陪伴下,鄭國花的體育成績十分突出,屢破學校紀錄。
而這些成績背后,是鄭爸爸一直挖掘、陪伴和鼓勵。
孩子的潛能其實是無限的,就看父母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導。
很多時候,天賦跟后天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后天的學習與教育,再天賦異稟的人,也只會成為普通人。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就曾說過: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天才與蠢材只有一念之差,孩子前行的方向,之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就看父母怎么去培養(yǎng),怎么去引導。
沒有平庸的孩子,只有不會發(fā)現(xiàn)孩子天賦的家長。
點燃孩子的堅持之火
夢想與天賦是孩子騰飛的翅膀,堅持才是送孩子騰飛的那陣風。
唐楚月從7歲那年立下自己的夢想到高考登上狀元榜,11年的時間,是她不懈的堅持和努力。
當“新冠”遇上“高考”,唐楚玥并沒有對自己有一刻的放松,居家學習期間,她依然按照在校時間學習:
早上6點半起床早讀;
8點半準時上課;
中午睡半個小時之后開始寫作業(yè);
下午從2點半開始上課堅持4個小時。
高中三年,她還堅持寫完7本厚厚的讀書筆記,從字、詞、句、到段、章、篇,一半記重點,一半做摘抄,強迫自己積累字詞和文學常識。
她的筆記思路清晰,內容詳略得當,很有參考價值,在學校里被編輯成冊進行義賣。
今年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考了635分,超一本線120分也感動了很多普通人。
昂子喻13歲那年,因患有先天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而完全失明。
在這樣的打擊下,昂子喻并沒有消沉,而是繼續(xù)保持學習。
他一年做170套英語卷子,不停地刷題;
每天18:30到00:30,六個小時就完全做作業(yè)。
為了學習,爸媽就把課文打印成大號的字體給他看,一張A4紙也就打印100個字左右。
初三之前,所有題目和作業(yè),都是父母讀給他聽,他和爸媽磨合的時間,基本上是別的小伙伴三倍左右。
即使是在這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下,昂子喻一刻也沒放棄學習。
高考狀元不是一朝練成的,世上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
柴靜說,每個成功的笑容背后,都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嘴上說要努力的人很多,真正堅持到底的人九牛一毛。
每一對父母都是馴獸師,馴服孩子身上的惰性,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進而刻苦努力,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家庭教育這條路上,父母堅持住了,孩子就能堅持。
作家武志紅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優(yōu)秀孩子的家庭教育都相似,而失敗的教育家庭各有各的問題。
世上哪有什么橫空出世的天才,只不過是父母奮力的托舉。
孩子的優(yōu)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沒有父母一路的披荊斬棘,哪有孩子讓人羨慕的人生。
好的未來,都是父母從小點燃的。
你以為名校在挑孩子,其實,是在挑父母。
父母前半生的樣子,藏著孩子后半生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