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為人父母,不是把孩子生下來就算了,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都是父母的罪過。
作者:半夏(爸媽進化論主筆)
看到這個新聞,不由的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個視頻:
一個渾身臟兮兮的女孩身上綁著幾根布條,背后背著裹在毯子里的弟弟,眼睛看向一旁在搖搖車里坐著的一個白白凈凈的女孩,眼神里充滿的羨慕。
拍視頻的老師邀請她坐車,可是她卻有禮貌的拒絕了,乖巧的站在旁邊,眼神怯生生的,卻直勾勾的看著心愛的搖搖車。
這個女孩叫阿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姐弟三個人跟奶奶在老家生活,而照顧弟弟的責任就落在了姐妹倆的身上。
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年紀,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當起了“小媽媽”照顧弟弟。
“養兒防老”的思想如此根深蒂固,但這些父母沒有想過,生而不養,卻把責任推給大孩子,這本身就是對老大的不公。
生孩子請慎重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種責任,生孩子是容易,精子卵子的結合,十月懷胎的經歷,到呱呱落地的歡喜,可是后面還有漫長的成長期。
為人父母,不是把孩子生下來就算了,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都是父母的罪過。
孩子滿心歡喜的來到這個世界,卻被父母視為累贅,合力把他送進了地獄。
窮人沒有資格生孩子嗎?當然不是,從人道的角度來看,任何人都擁有婚育的權利,這是旁人無權剝奪的。
但是孩子是一個生命,不是生下來就可以了,如果做不到好好的教養孩子,還請不要讓孩子辛苦的走一遭。
頭胎是個女兒“真好”
我生老大的時候,周圍很多親戚都說“頭胎是個女兒好”,我本意理解成女兒更貼心,結果人家都會補充一句:“養幾年就可以幫你帶老二了。”
我那會真沒準備要二胎,而且即使生二胎,我也不會以犧牲老大為代價。
然而現實生活當中,老大幫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無論什么都要讓著弟弟妹妹似乎成了一種常態。
三叔家的女兒出嫁的時候,男方給了10萬元的彩禮錢,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女方家是要添一點,然后由女兒帶回婆家作為新婚夫婦的共同財產。
可是三叔卻把錢扣下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存在銀行里,只給了女兒一張銀行卡。
婚后,女婿知道了這件事情就不干了,拿著一張不是自己開戶又不知道密碼的銀行卡有什么用,就慫恿我妹妹去跟三叔要錢,說是要買車用。
三叔說什么都不肯拿出來,理由是他小兒子到了說媒結婚的年紀,正是用錢的時候,這個錢要留著給兒子用,現在先借著,到時候用不著在還給女兒。
為了這件事情,小夫妻倆隔三差五的吵嘴,本來就是通過相親結婚的,現在感情越來越淡,都鬧離婚好幾次了。
女兒不是為了幫襯父母而存在的,她也需要得到父母相同的愛,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多少女孩不僅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成年后的生活也收到很大的困擾。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連心,咬哪個都疼。可是,在一些固執的人看來,兒子仍然是延續香火的關鍵。
“小棉襖”雖然溫暖,但還是沒有“皮夾克”夠面子。
生而不養才是人間悲劇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李爸養大的三個孩子中,最讓人心疼的就是凌霄。
無論小時候母親怎么打罵或是威脅,他都沒有反抗,可是媽媽還是離開了他,沒有一絲的留戀。
在他被絕望無助的時候,是李爸和尖尖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
他本來可以簡單幸福的過一輩子,可是母親卻在他最開心的時候回來找他,通過親情道德綁架把他留在自己身邊。
后來還回國定居一心想著拆散他和尖尖,她沖著凌霄吼道:“我是你媽,我能害你嗎?”
其實,凌霄最深的傷害都來自這個生而不養,卻又想著獨占兒子的媽媽。
知乎上有個網友的帖子,讀著都讓人心疼:
父母生下他后就外出打工了,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很清貧,一個月都吃不上一次肉,衣服都是鄰居送的,連上學的學費都是也要借錢湊得。
成績不錯的他因為沒有學費,只能放棄上普通高中考大學,而是選擇了一個技校。
一年不打一次電話的父母,突然往鄰居家打電話,讓他去外地讀書,去了后,才發現是騙他過去打工。
后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蓋了房子,娶了老婆。生孩子的時候,父母都沒有去看一眼,家里最窮的時候要跟丈母娘借錢,因為300米外的父母說沒錢給他。
現在他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父母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提出要搬到他家去住,養兒防老,現在要他養老了,還說如果不養他們就去法院告他。
這樣的人真的不配為人父母,以為給了孩子生命就功不可沒,可是生而不養,對于孩子來說還不如沒有見過這個世界。
電影《何以為家》里,小主人公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他和妹妹的悲劇都是父母造成的,他希望所有不能好好照顧孩子的父母都不要生孩子。
創造生命本身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可是,把一個沒辦法獨立生存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放養,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不負責任的生育,等同于一場謀殺。
作者簡介:半夏,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熱愛生活的90后二胎寶媽,用文字記錄成長,治愈自己,溫暖他人,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