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足夠愛孩子,卻又能給到孩子足夠的信任,懂得在適當時刻放手的父母,才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愛,同時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愛。
作者:枳槿(爸媽進化論主筆)
這兩天,全網被應采兒的兒子Jasper向鏡頭逐一道歉的話題刷屏。
事情原由是Jasper因為沒有買到心儀的閃電俠的衣服,覺得自己在節目中被拍的不夠完美,便擅自刪掉了節目組拍攝的全部視頻。
刪掉視頻后的Jasper主動向應采兒坦白,應采兒表情嚴肅,嚴厲質問兒子為什么這么做。
應采兒在Jasper表現出無助自責的神情后并沒有心軟。
接著Jasper一人默默走回房間主動通過對講機向工作人員坦白自己的行為,并在心情平復后,自己跑到各個房間的拍攝鏡頭前逐一道歉,表達自己的歉意。
隨后Jasper跑回客廳里看向媽媽,應采兒才伸出手臂撫摸兒子的肩膀,安慰他沒事的,一切都會沒事的。
兒子才漸漸放下緊繃的神經,抹了抹眼淚,依偎到媽媽懷里。
微博評論區下面的部分網友表示,應采兒的方式或許過于嚴厲了。
但也有大部分網友表示,非常欣賞應采兒的教育方式。愛孩子并不意味著一切順從,必要的壓力還是要給孩子的。
應采兒在隨后的采訪中說,她覺得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抗壓性非常重要,現在孩子的童年都很幸福,她很擔心以后他們碰到一點點事情就會“爆炸”,不希望他們隨便被困難摧毀。
作為母親,我能深刻理解應采兒的出發點,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們給予孩子的愛,需要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著想,更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然而很多父母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到底父母該如何做,才能正確地愛孩子呢?
給予尊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小學四年級的一次小型家庭聚會上,我向父母大膽分享了自己的夢想:長大后要成為一名偉大的心理學家。
父母在家庭聚會結束后,為我買來了市面上相關的兒童心理學繪本,開啟了一邊帶我拓展閱讀領域,一邊引導我了解簡單的心理學小故事的大門。
高中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摯愛的心理學專業,并一路讀到了9重點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學位。
我很慶幸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對尊重自己的父母,他們從不因為我是小孩子而剝奪我選擇的權利。
但尊重孩子,并不意味著對孩子一味縱容,無底線地允許。
兒子兩歲半的時候,我帶他去表姐家玩,兒子跟表姐家6歲的兒子嘻嘻一起玩玩具。
起初兩個人有說有笑,氣氛和諧美麗。可過了一會兒,我再去看他們的時候,發現外甥嘻嘻明顯不太開心。
我站到一邊默默觀察,看見兒子不止一次肆意搶奪嘻嘻手里的玩具,不容商量不容質疑。
我悄悄走到兒子身邊,把原本屬于嘻嘻的玩具還給了嘻嘻。告訴兒子,他不可以不經別人允許,直接拿走別人的東西,如果他真的想要,需要先征求別人的同意才可以。
兒子雖然面露不悅,但還是及時收回了要再次觸碰嘻嘻玩具的小手,并在接下來的游戲過程中,開始學著主動溝通與事前請求,不再蠻橫無禮。
給予孩子尊重,并允許孩子自由做自己,但也要讓他明白,他并非可以為所欲為。
在合理的范圍內為孩子制定應遵循的規矩,不僅能為孩子早日樹立邊界感意識,也能盡早培養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給予包容,讓他勇敢真實地表達出自己
娛樂圈另一對明星育兒夫婦——戚薇李承鉉,他們的育兒理念也一度被網友力贊。
戚薇李承鉉夫婦平時對待女兒Lucky時,都不會拿她當小孩,而是盡可能做到一家人是平等交流的。
一次綜藝節目的采訪中,李承鉉想要展示Lucky的隨身包包,便隨手要去拉開Lucky的背包拉鏈,女兒Lucky大聲制止:你別翻我的包。
被當眾打斷的爸爸立即停止翻包,同時并沒有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而是即刻向女兒道歉。
并在之后的溝通中李承鉉認真征得Lucky的同意后,才再去打開她的包包展示給眾人。
在戚薇李承鉉夫婦看來,女兒雖小,她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包括反抗,包括情緒。
孫儷在自己的微博曾特意發文表示: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可想而知,得到父母允許釋放真實自己的孩子,該多么感激父母給予的無言的愛與支持,這比父母說上多少句“孩子,我愛你”都更加直觀真實。
《關注孩子的目光》的作者佐佐木正美醫生在概括幼兒時期的教育時說,盡量充分回應孩子的要求和期待。
盡量充分回應孩子的要求和期待,不僅指孩子自如表達和提出來的要求,更包括孩子渴望卻未能真實釋放的情緒。
父母越是能夠包容孩子,允許他勇敢真實地表達自己,做自己,孩子越是能夠安心做好自己,也會越來越明白事理,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給予信任,讓他擁有屬于自己的成長空間
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的叛逆行為,其中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感也會讓很多家長暗暗緊張,各種揪心。
曾看過張德芬的一次訪談,她在采訪中談到自己對青春期女兒的教育時,分享了對女兒的寄語:
“親愛的,媽媽知道現在開始你將會有自己的秘密,也會對異性朋友產生輕微的好奇心,沒關系,你可以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盡管去做你想做的事。
媽媽只希望你記得,如果你發生了什么自己處理不了的事,請第一時間告訴媽媽,不要不好意思,媽媽一定會作為你最親近的朋友去全力幫忙你。”
因為深知媽媽會是她任何時候的強大后盾,女兒反而很樂意跟她分享自己內心的小秘密,母女二人在任何時候都像一對極要好的閨蜜。
父母給予充分信任,孩子會自然長成她自己喜歡的樣子,同時會感激于父母的這份信任,更加積極地成長、生活。
這樣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一份天地。
演員杜江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曾對兒子說:
“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我只是對方人生的某個部分”。
正如黎巴嫩著名作家紀伯倫《先知》里談到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出生,卻并非來自于你,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于你。”
足夠愛孩子,卻又能給到孩子足夠的信任,懂得在適當時刻放手的父母,才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愛,同時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愛。
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成長空間,方可長成那個頂天立地的自己,遇見更加寬廣與精彩的世界。
勇敢放手,讓他飛向屬于自己的天空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書里寫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體會。
愿此時此刻身為父母的我們,對我們的孩子尊重、包容而不縱容,深愛、真愛而不控制。
學會正確地愛孩子,給予他們真正需要和渴望的愛。
在這段珍貴的親子共修之路上,與我們的孩子相互陪伴,守護,認真走下去。
作者簡介:枳槿,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內在成長探索者,揣有趣靈魂,攜率真精神,闖江湖,見凡塵,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