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種受生理因素影響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肥胖人數超過6億,中國逾3億人屬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肥胖9000萬。在這一問題上,男人與女人達成了較為統一的意識,肥胖人數不相上下。這是個嚴峻的現實,當然也成為了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據《全球營養不良狀況報告》顯示,從1980年到2013年,中國20歲以上男性肥胖和超重人數翻了近2翻,女性約翻1翻;20歲以下的男、女性翻了2翻不止。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7%的肥胖人群是5歲以下的兒童。
但減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編認為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撇開減肥最終失敗的身心折磨,很多速成減肥成功者,雖然改善了形體,但大多違反了基本的生物學規律、危害身體健康,并且減肥效果不持久,容易反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這才是真正的無法承受之痛。
減肥后反彈的原因
經歷減肥的人都知道,維持體重才是最困難的事。減肥失敗后面的真相是什么?
先來了解幾個概念。
● 基礎代謝率(BMR):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行一天所需的最低能量(不吃不動不喝躺在床上一天)。但需要得到這個數據的測試相對不便,現在以靜止代謝率(RMR)代替基礎代謝率(兩者之間相差10%)。
● 靜止代謝率(RMR):人體60%~80%燃燒的熱量用來維持呼吸、心跳、體溫、分泌、排泄等,差不多每天是1200~1500kcal。其余的20~40%,則是其他有意識的活動,比如奔跑、跳躍、嬉戲打鬧等等。
● 以上兩種代謝率越高,熱量消耗越高,人體就越容易瘦。
反彈原因:
● 靜止代謝率降低:減肥過程中,靜止代謝率明顯下降,相當于少吃東西來維持現狀。作為一個正常人,短時間是可以做到,但長期能承受的人卻不多。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當你體重反彈之后,之前掉下去的靜止代謝率卻不跟著一起反彈,哪怕你吃的和別人一樣多,也會迅速發胖。
● 激素失調:極速減肥造成脂肪的內分泌嚴重失調。數據顯示,擁有飽腹感的激素下降,增加食欲的激素上升。我們來講一下由脂肪細胞合成的瘦素,是大腦用來分辨自己是胖是瘦的一個信號。脂肪少,瘦素少,大腦會讓我們有好食欲,吃得多;脂肪多,瘦素多,大腦就會下令讓我們少吃點。當體重劇減后,體脂含量劇減,瘦素水平自然跟著一路下跌,后果可想而知。
● 飲食失控:集中一段時間減肥后,長久處于饑餓狀態,對食物極度渴望。
如何理性認識肥胖
● 炎癥(無菌性炎癥)在肥胖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超重者越是感覺被歧視、被嘲笑,就越容易發胖。但對于是體重增加導致炎癥,還是先有了炎癥后再導致體重增加的問題上,目前科學研究還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 調定點理論:身體把體重設定在一個固定值上,并通過調節饑餓感、運動量和新陳代謝來維持這一體重。也就是說大腦已經設定好攝入熱量的數值。此時,無論你采用節食或運動,雖有短時間的體重變化,最終還是會回到這個設定點。所以說初始體重很重要。
● 不要讓小孩子胖在起跑線上:認為小時候胖點沒關系的家長要注意了,“嬰兒肥”并不是長大后就自然能瘦掉的。肥胖所帶來的健康隱患與痛苦,“潛力”巨大。
● 正確對待肥胖:
① 三個月內減重≤10%,是健康減肥的速度。身體脂肪類有所下降,但肌肉不流失或有所增加。減得慢一點、穩一點。
② 最好在減重醫生、內分泌醫生、營養師、健身教練的專業指導下進行減重。
③ 肥胖者是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主要有腹腔鏡袖狀胃胃切除術和胃繞道手術。
④ 中重度肥胖者保持長期穩定體重的唯一治療手段,是通過減肥手術來減掉大量體重。
人們常講”沒有吃飽只有一個煩惱,但吃飽了就有無數個煩惱”。話雖如此,但還是要科學對待肥胖這回事,盲目節食實屬下下策。因為相比減肥,健康才是頭等大事。希望有一天,科學的進步能幫助我們在與肥胖的戰爭中取得勝利。